这次,我要讲一个大块——民间音乐所以,大概要分两到三次来讲,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公元前221年是几世纪?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公元前221年是几世纪(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前)

公元前221年是几世纪

这次,我要讲一个大块——民间音乐。所以,大概要分两到三次来讲。

民间音乐【上】

大家如果不太清楚上古时期的民间音乐这正常,但是,有几个词必然是听过的。比如呐,郑卫之音(也有靡靡之音这一说法),十五国风。再具体点到作品名字有《东皇太一》,《少司命》,《云中君》,《蒹葭》,《关雎》等等。我这几个例子是随便举的,可它们的特征(音乐形式)是完全不同的。

先来张图,了解框架

上古时期民间音乐总框架

这次呢,有必要解说民间音乐的历史背景与当时的客观环境。这要追溯到西周鼎盛时期宫廷音乐的蓬勃发展,其中包括雅乐、燕乐。为何当时宫廷音乐发展繁盛,却从无民间音乐这种说法,就需要深刻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西周时期王室正兴,音乐则作为西周统治者的统治工具,所以当时音乐都是用于祭祀大典(雅乐)或宴享场合(燕乐)。随着周王室的衰败,王室文化下移诸侯文化兴起,西周著名的音乐机构春官【《周礼》】也由此没落,由于机构中的人员散落各处,对民间音乐的发展而言也是一个动力。

西周音乐机构表演

以上呢,是上古时期民间音乐兴起的背景【王室文化下移,“礼崩乐坏”的局面尽显】和原因【音乐机构的工作人员散落民间促进民间音乐发展,且宫廷音乐不再一家独大】。此外,音乐机构、“礼崩乐坏”在本篇未我会详细解释。现在,我来放一个重要的人物,对民间音乐持坚定否决态度的儒家大拿。

孔子

首先,我在这里先说清楚孔子及其身后的儒家学派对音乐的态度。他们主张“倡乐”,也就是对音乐持肯定态度。但是,儒家对音乐的肯定并不是我们当代理解的热爱音乐什么的,根本谈不上。儒家仅仅肯定音乐的社会功能,也就是作为统治者的一种统治工具,所以在西周时期只有宫廷贵族才有资格接触、享受音乐,离平民百姓可太远了!所以,要再一次提到雅乐。

儒家提倡,尊“六代乐舞”为最高典范

稍稍解释一下雅乐,即典雅醇正之乐。所以呢,为儒家所推崇。不必多说,既然是统治者的工具自然就是宫廷音乐的代表,所以其内容多为宣扬统治者或者颂神等内容,使用场合也用于大典等大场合。这时候我们要反向思考,典雅醇正的音乐的对立面自然是靡靡之音。

最早指的是郑卫之音

这里我所说的靡靡之音大家别去想邓丽君啊!!!其实,这是宫廷音乐没落后,民间音乐(主要指郑卫之音)崛起了,由于与雅乐实在不同且源于民间俗乐,所以被儒家乐派称为靡靡之音。由此可见,民间音乐的发展实在不是一个顺利的过程,因为它的对手确实强大,且嘴皮厉害。但是,谁也不能违反客观规律不是,群众路线是必然的。

民间音乐主要内容

这次就先到这里好了,我们未完待续。

我是一步知到

老规矩不了(liao)了,不好剧透因为开头都说了得分几次么。那么我来拓展一下——最近风靡优酷的历史剧《山河月明》中有一片段。具体是朱棣问:《诗经》中“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何也?”朱标答:“十五国风者,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观之可知民间疾苦”。由此可见上位者对于民间音乐的态度,与民间音乐自身风貌和意义都值得我们仔细推敲与体会。

下次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