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置临沂县,因城东临沂水而得名北周武帝宣政元年(578年)改北徐州置沂州;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沂州移治临沂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撤临沂县入沂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沂州为府,置附郭兰山县,因县南八十里有山名为兰山民国三年(1914年),改兰山县为临沂县1950年5月,以原滨海专区为基础,成立临沂专区,专署驻临沂县1967年4月9日成立临沂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7月10日,临沂地区革命委员会改称临沂地区行政公署1994年12月17日,撤销临沂地区,设立地级临沂市,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山东临沂最近几十年的变化 山东省临沂市的历史发展变化?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山东临沂最近几十年的变化 山东省临沂市的历史发展变化
【由来】 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置临沂县,因城东临沂水而得名。北周武帝宣政元年(578年)改北徐州置沂州;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沂州移治临沂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撤临沂县入沂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沂州为府,置附郭兰山县,因县南八十里有山名为兰山。民国三年(1914年),改兰山县为临沂县。1950年5月,以原滨海专区为基础,成立临沂专区,专署驻临沂县。1967年4月9日成立临沂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7月10日,临沂地区革命委员会改称临沂地区行政公署。1994年12月17日,撤销临沂地区,设立地级临沂市。
【沿革】 商朝时期,境内有郯、莒、费诸方国。周朝,临沂地域除分属齐、鲁等国外,还有颛、阳、向、莒、郯、根牟、於馀丘、杞等国。战国时期, 域内诸封国先后为齐、楚所兼并,至战国末期, 南部属楚,北部属齐。
秦朝统一,地方实行郡县制,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临沂地域属琅邪[yá]郡和郯郡。西汉时,郡国并行。临沂地域分属徐州之琅邪国、东海郡、城阳国和兖州之泰山郡。东汉承西汉制度,分属徐州之利城郡、东海郡、琅邪郡、琅邪国和兖州之泰山郡、东莞郡、东安郡和城阳国。三国时期,属魏国。至魏末,分属东海国、琅邪国、东莞郡、泰山郡。
西晋时期,分属徐州之琅邪国、东海郡、兰陵郡、东莞郡、兖州之泰山郡。晋室南渡后,地域先后属于后赵、东晋、前燕、后燕、南燕、前秦和北魏。隋朝分属沂州(琅邪郡)泗州(下邳郡)、密州(高州郡)、海州(东州郡)、徐州(彭城郡)。 唐朝分属沂州(琅琊郡)、密州(高密郡)、徐州(彭城郡)。
宋朝分属沂州(琅邪郡)、密州(高密郡)、淮郡郡等。宋室南渡后,分属于金朝山东东路的沂州、莒州、邳州、泰安州。元朝,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明朝,分属山东布政司兖州府和青州府。清初因之,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沂州为府, 置附郭兰山县,降莒州为散州。属沂州府。有兰山、郯城、费县、沂水、蒙阴、日照、莒州6县1州。
中华民国成立后,废府撤州,实行省、道、县三级制。民国二年(1913年)撤销沂州府, 改莒州为莒县。民国三年(1914年)分山东省为4道,改兰山县为临沂县,临沂地域分属济宁道和胶东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撤销道制,所辖各县直属于省。民国二十六年(1936年)划为山东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相继建立过30 多个县级和县级以上政权机构。其中属于县级的政权组织,一般称抗日民主政府, 也有一些称作行署或办事处,分属鲁中、鲁南、滨海三个行政区。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鲁中、鲁南、滨海三个行政区合并为鲁中南行政区,设鲁中南行政公署(驻临沂城),下辖7个专区,49个县。至新中国成立前,临沂地域分属沂蒙、尼山、台北、滨海4个专区。 1950年5月,鲁中南行政区撤销。以沂蒙专区为基础,成立沂水专区,辖9县。以滨海专区为基础,成立临沂专区,辖9县。1953年1月将原属临沂专区的赣榆、东海、邳县、新县海连市划归江苏省。1953年7月,沂水专区撤销,除日照县划归胶州专区外,所辖其余各县皆划归临沂专区,同时,原属滕县专区的平邑县亦并入临沂专区。1956年3月,日照县划归临沂专区。1958年12月,撤销临沂县,设立临沂市(县级)。至1961年4月,临沂专区辖临沂、郯城、苍山、临沭、莒南、沂南、沂水、沂源、蒙阴、平邑、费县、日照、莒县13个县市。
1963年3月,撤销临沂市(县级),复为临沂县。1968年4月9日临沂专区改称临沂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7月10日,临沂地区革命委员会改称临沂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撤销临沂县,再置为临沂市(县级)。1989年6月12日,日照市升格为地级市。12月2日,沂源县划归淄博市管辖。1992年1月,莒县划归为日照市管辖。1994年12月17日,撤销临沂地区和县级临沂市,设立地级临沂市,原县级临沂市分为兰山、河东、罗庄3个市辖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