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六七十年,从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到“文景之治”,可以说是秦向汉的过渡时期。“秦为何二世而亡”?除了二世昏庸,奸臣赵高专权,过重的徭役赋税极度剥削百姓,最重要的莫过于秦代对法治的滥用,即所谓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汉初的历代帝王将相,吸取秦亡教训的同时,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学说”得到了大力提倡,此主流思想如鱼得水独领风骚以致成为汉初时期国家的官方哲学,这是为何?这就要看看和它同一时期的历史趋势——“汉承秦制”。

如果说“汉承秦制”之体系是领兵打仗的将军,那黄老学说就是将军身边的军师。所以今天,一勺就具体分析黄老学说是如何辅助汉初时期的“汉承秦制”!

汉朝黄老之术(黄老学说是如何辅助)(1)

先来了解什么是黄老学说:黄老学说是道家的主要流派,兴起于战国时期。这一流派的学者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称为“黄老学派”,其主流思想,则被称为“黄老学说”。黄老学说的特点就是兼容并包,以道、法为主的同时,又兼采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的思想。主张君主治国“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等等。

在汉初朝野上下那种锋镝余生、劳极思息的状态下黄老学说无疑是给君臣打了一注强心剂。高祖、惠帝、吕后、张良、萧何、曹参、陈平等人无一不是黄老学说的信奉者。

汉朝黄老之术(黄老学说是如何辅助)(2)

在历经秦朝暴政和楚汉战争之后,无论是社会现状还是人心所向,都急需休养生息,汉初实行的“无为而治”,虽然与秦朝时期的严刑苛政几乎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但是它的实质依旧是“法治”。所谓的清静无为,只不过是纠正了秦朝对法治的滥用,而法治的立场终究还是严守不失。毕竟道和法,本就是一家。高祖刘邦在攻入关中时就有过这样的表态:“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史记·高祖本纪》)

因此,对汉初“无为而治”更为深刻的理解,应该是“其无为者,以欲‘无不为’也”。也就是说,所谓无为,就是希望更有为之或者更能为之。秦朝这个烫手的“山芋”,接手过来本就不容易,为了不至于“吃亏”,于是既要“汉承秦制”,还必须以黄老学说在一旁润色,方可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以巩固统治。

一、轻徭薄税

社会秩序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连年的战争导致汉初社会生产力严重破坏,百废待兴到何种程度?《汉书·食货志》中记载:“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人民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天子或者将相上班几乎要步行而去,可见此时轻徭薄税显得如此至关重要了。高祖刘邦为了增减赋税,约法省禁,于是规定田租十五而税一(秦朝田租是三分之二,够狠)。景帝时期,兵役、徭役的年龄推迟到二十岁(秦朝是十七岁),不轻易对周边少数民用兵,尽力维持相安的关系,以免烦扰百姓。

汉朝黄老之术(黄老学说是如何辅助)(3)

二、三公九卿制

在国家政府机构方面,汉初承袭了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皇帝虽然是权力的核心掌握者和最终的裁决者,但不得不依靠这个政府的首脑机构来维持国家机器的日常运转。在朝廷的中央行政机构中,设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为”三公“。而”三公“之下,又设有”九卿“,即太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栗内史和少府。

在黄老学说”君逸臣劳“的思想和吸取秦始皇为了高度集权而”事必躬亲“批奏折导致累出病而死的教训下,汉初的三公九卿在任人这方面,大部分都是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元老级别人物,能把后背交给这些忠臣,巩固皇权的同时,还拔掉了”事逾烦,天下逾乱“的祸根。

汉朝黄老之术(黄老学说是如何辅助)(4)

三、郡县制与封建制并行

汉初实行郡县制与封建制并存的混合式政体后,虽然大汉王朝一时由朝廷、地方的郡县和各诸侯王国三大部分组成,但是一勺可以肯定地说,刘邦并没有倒行逆施,他的这个”战略“正是黄老学说“其无为者,以欲‘无不为’也”精髓的正确实践。

殊不知,周王朝跌落”神坛“始于春秋时期,而追其根源实则是封建制,诸侯国的强大后便不再听从周王室的调遣。而秦国统一六国后虽然创造了一个神话,但是为了独揽大权,推行单一的郡县制,结果陈胜吴广挥臂一震,六国贵族立即纷纷响应成燎原之势,事实证明,灭秦指日可待。

据史书记载,汉初时全国约有五十四个郡,但是只有云中、南阳、陇西、上党、巴、蜀、汉中等十五个郡是中央政府能够直接管辖的,也就是说其他的三十九个郡,都已经裂土分封掌握在各个异姓诸侯王国手中。刘邦这一手类似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做法,说不心痛那是不可能的,异姓王名为汉臣,实为独立的王国。但是刘邦后来用行动说明,他是怎么一步一步从“无为者”到“无不为”的华丽转身。

当刘邦坐稳江山之后,以”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为由,七年时间里,一方面先后消灭了燕王臧荼、楚王韩信、赵王张敖、代相国阳夏侯陈豨、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另一方面又大封刘氏子弟,加强中央集权,杀白马盟誓说,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郡县制与封建制并行,可以说是黄老学说与“汉承秦制”的完美融合。毕竟无论是郡县制还是封建制,汉初各种势力并存的状态下是不能单一选择任何一种体制,否则无异于倒行逆施。而黄老学说兼容并包的特点和无为思想,给予了大汉王朝缓冲的机会,即到底哪种体制更适合国家发展。

结语:汉初的“汉承秦制”几十年,在黄老学说“无为而治”的主流思想覆盖下,大汉王朝与民休息,轻徭薄税,宽刑简政,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直到汉武帝时期,国家政权高度集中,内患警报解除,国家蒸蒸日上,但此时的黄老学说也已经不符合时代情形,消歇沉寂实为必然。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与时俱进才是硬道理!秦朝的法律没有及时转变风格统一后依旧实行严刑酷吏,灭亡终是可期。而黄老学说在辅助汉朝走过由秦向汉的过渡时期后“功成身退”,实为变通也!


参考文献:《史记·高祖本纪》、《汉书·食货志》、《老子》等

图片来源网络

【我是一勺,喜欢原创,欢迎纠正与您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