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

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公元393年(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公元405年(晋安帝义熙元年)41岁。

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公元406年(义熙二年)至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的楷书作品欣赏(这首诗体现了陶渊明舍与得之间的人生境界)(1)

到东晋末,在玄学的背景中,陶渊明的诗开始表现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这就是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是相反地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陶渊明的楷书作品欣赏(这首诗体现了陶渊明舍与得之间的人生境界)(2)

这在他的《饮酒》之五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而优美。凭着它那浅显的语言、精微的结构、高远的意境、深蕴的哲理,这首诗几乎成了中国诗史上最为人们熟知的一篇。

陶渊明的楷书作品欣赏(这首诗体现了陶渊明舍与得之间的人生境界)(3)

赏析

诗人归隐后心境恬静,不与权贵交往.悠然自得地欣赏自然美景,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安慰和享受,因此他认为这种隐居生活含有人生真正的意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展示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最有妙处.

陶渊明的楷书作品欣赏(这首诗体现了陶渊明舍与得之间的人生境界)(4)

陶渊明的楷书作品欣赏(这首诗体现了陶渊明舍与得之间的人生境界)(5)

全诗的宗旨是归复自然。而归复自然的第一步,是对世俗价值观的否定。自古及今,权力、地位、财富、荣誉,大抵是人们所追求的基本对象,也便是社会所公认的价值尺度。

陶渊明的楷书作品欣赏(这首诗体现了陶渊明舍与得之间的人生境界)(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