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某小学的一组黑板照在网上火了。

开家长会前,老师让孩子们把想对父母说的心里话写在黑板上,现场堪比“吐槽大会”。

广东吐槽小学生作业(南京小学生黑板)(1)

爸爸,以后做事不要再催我了。

妈妈请您不要再插嘴了!

妈妈请不要老把我跟别人比!

我希望妈妈不要用命令的口气对我说话。

请妈妈不要大声喊叫......

孩子的句句“吐槽”看得父母扎心。

不过,其中有一句话与其他吐槽格格不入,令人感到有点暖心:“妈,你很优秀,不要太追求完美了”。

孩子“磨蹭”家长“催”

效果没看见,破坏注意力

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在黑板上的留言吐槽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含量是提到父母“催促、插嘴、喊叫”。

有些父母说:"我们两口子是个做什么都专注的人,孩子不知道像谁做事磨磨蹭蹭,能把人急死!"别急,换位思考一下:

"你如果想集中注意力,你觉得父母能够为你做什么?"。

"父母什么也不要做,让我一个人呆在就行了。"

"那你的孩子不专注时,你在干什么?"

"我坐在他身边,要他不要胡思乱想!"

各位父母们,你们看明白了吗?把嘴闭上不要插话,你的孩子才可以集中注意力!

"怎么可能?我管着他,他都要写到12点,我不管他,他更是要写到半夜了!"有些父母一定会这样说。

孩子们在学习做事的时候,父母在一旁插话、咆哮往往适得其反。

你这样做,有意无意的破坏了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日本神经科医师水岛广子指出:父母不断地说“快一点”,会对孩子造成很多负面影响。

孩子学习效率低,很多家长会对孩子进行催促,试图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但如果孩子学习经常被打乱节奏,孩子很容易会出现烦躁、耐性差等问题,有些孩子表现为反应迟缓、缺少责任心等特点。

甚至容易在父母的持续否定中失去自信,以及专注力被破坏。

广东吐槽小学生作业(南京小学生黑板)(2)

孩子“慢”家长“快”

别用大人的节奏去要求,徒增压力

孩子的大脑发育还不健全,记忆力和理解力都有待提升,很难消化太长太复杂的指令。

《不可思议的妈妈》节目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让人印象深刻。

面对凌乱不堪的房间,叶一茜一遍遍地催小亮仔:

,自己收!”

,把这些没用的垃圾全扔了。”

“快去把这些不要的垃圾扔了。”

妈妈的“三连催”,让小亮仔彻底懵圈,他看着桌子上的一片狼藉,为难地看向妈妈:“我不知道怎么弄。”

广东吐槽小学生作业(南京小学生黑板)(3)

其实,很大一部分孩子不听指令、执行力差,并非故意和家长作对,而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很难精准地捕捉信息、无法理解信息和记住指令,在执行过程中又往往分散精力、忘掉主要任务。

指令太多,会让孩子失去判断力。

给孩子下指令,不宜连珠炮般,而要一步步分解指令,目标清晰地告诉他们。

改变发出指令的形式

要用简洁、直接的语调提出要求,不要以疑问句提出要求。

如:“你能把这些玩具收拾整齐吗?”用直接的表述“十分钟内把玩具都放到箱子里”会更有效果。

当然不必大声呵斥孩子,以坚定而温柔的语言表达即可。

再如:“别把鞋子扔在客厅中间”,这么说孩子很有可能置若罔闻,改为“把运动鞋放到鞋柜里去”,孩子就比较容易执行了。

一次只提出一个要求

有些家长一旦话匣子打开,就收不住了,一大串要求不断地冒出来。

“语文作业快拿出来写,数学上次又不及格你找原因了吗?东西乱七八糟的这也找不到那也找不着,你能自己收拾好不?”

孩子本来注意力、逻辑思维和记忆能力可能就偏弱一些,家长一唠叨,他们更思维分散、手足无措了。

家长最好一次只给出一项指示,甚至对于复杂的要求,我们要拆分为一个个小步骤,帮助孩子顺利完成。

广东吐槽小学生作业(南京小学生黑板)(4)

同样的,当孩子平时学习或者做事遇到难度较大、难以坚持下去的事情时,我们也可以帮助孩子拆分目标,将复杂任务变成几个小的步骤。

以一个小阶段为目标,不仅能够鼓励孩子坚持完成,还可以给他们带来信心和成就感,降低任务难度。

做“60分”家长

别过度追求完美,也给孩子更多空间

在黑板上,有那么一句话显得尤其“格格不入”,有有一些暖心——“妈,你很优秀,不要太追求完美了”。

作为一个小学生,能写出这样的话,还真挺难得。

父母越是优秀,越是追求完美,对细小的问题和错误也就越敏感。孩子犯了错误会激发父母的羞耻,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够好,从而继续加强对孩子的控制。

孩子在这个过程里,他们想要摆脱控制,找到真正的自己,那么往往会采用一种方式——让自己变得更糟糕来对抗妈妈的“完美”。

即使教育专家告诉家长,要学会放手,要给孩子自由,可是我们总觉得既然做了孩子的父母,就总要做些什么吧,怎么能做到不管。

于是,“父母焦虑——想要控制——孩子糟糕——父母更焦虑”的恶性循环,就产生了。

广东吐槽小学生作业(南京小学生黑板)(5)

《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中,关于“焦虑妈妈”的评论热词有:没时间玩,压力大,心疼自己,超人妈妈……

其实想要缓解父母的焦虑和压力,最重要的是孩子的事情我们别样样都管!

著名精神科医师曾奇峰老师把英国心理大师温尼科特提出的“good enough mother”,巧妙地翻译为“60分母亲”。

就是说,当妈妈,我们做到60分其实就足够了,剩余的40分要给到自己的生活,因为你不仅仅是孩子的母亲,你也是别人的孩子,同时还是一个妻子,一些人的同事和朋友。

多把时间精力花在自己身上,给压力“放放气”,才能轻装上阵。

而且你会发现,不事事包办,不仅爸妈轻松,其实孩子也会更轻松、思想更独立、能力更强大。

广东吐槽小学生作业(南京小学生黑板)(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