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
——由《子夜吴歌》赏析李白的现实主义情怀
文/彭吉明
李白以浪漫主义诗人的豪迈奔放、清新飘逸伫立在唐代诗歌的巅峰,模山范水,高歌盛唐气象;而杜甫以站在地上看人间的悲悯情怀描摹现实生活,以现实主义的沉郁顿挫坐定了诗圣的大位。李杜诗风迥然不同,往往言及李白杜甫仿佛泾渭分明,而杜子美的现实主义风格尽人皆知,特别是他的《三吏》、《三别》成为其写实的典范。可是我们细读李太白的乐府诗《子夜吴歌》不难发现这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仙不乏现实主义的情怀,只不过他是站在天上看人间,不愧是“谪仙人”,但他毕竟还是关注民生的,是同情劳苦大众的,这一点在他的《子夜吴歌》中得到充分体现。
请看他从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歌咏中叙写了一个思妇对良人的苦苦思恋之情,而“这一个”是普天下思妇的典型代表,这不是一个人的怨情,而是广大民众的不满情绪。诗人出神入化的诗意歌咏中透露出对“天朝盛世”开疆拓土给老百姓带来的生离死别的怨愤之情,不难看出诗仙一颗爱民之心,一颗悲悯之心,一颗纯真之心。无疑这是一首讽刺诗,直指当时的大唐王朝的穷兵黩武,看似优美动人的诗句背后是一双含泪的眼睛,我们仿佛看到诗人吟诗时潸然泪下的情景:在孤灯下在江南的漫漫长夜里半醉半醒的诗人且行且吟且泣且悲,不能自己。
其一写到美女罗敷,在春日的溪边采摘着桑叶,纤纤素手、艳艳红妆在阳光里显得格外可人,而思念远征的丈夫的油然涌上心头,渴望得到关爱的眼目遥望着迢迢关山,再也无心采桑劳作,无精打采,百无聊赖,哪个女子不怀春?人之常情啊!却被无休止的战争给无情的剥夺了这美好的时光。可能他们的相识相爱就发生在这样一个明媚的春天,春风无意,情人有意,恨不得插翅飞到心爱的人的身边,此种思念刻骨铭心!这是何等的思恋,何等的苦衷!远方戍边的他也在冷冷的边关月光下思念着家乡的亲人,由于战事连年,边地苦寒,多想回到家这个温馨的港湾,多想和青春美丽的妻子在一起。可这一切都被圣朝的战争给活生生地占有了。唐人王翰的《凉州词》中就将这种厌战的情绪写尽了:“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看来渴望安宁生活之心自古而然。只有和平才有平民百姓的幸福生活,而这样的和平安宁要有多少家庭付出多少沉重的代价!这亲人间的思念之苦还要上演几出几幕!几多爱情悲剧在漫漫长夜还要煎熬多少人的梦乡!
其二中写到“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本来月亮是代表乡愁的意象,而她却不愿等到月亮的升起便悄然回家了,那是不愿勾起思念之苦,无可奈何之情了然于心,与其勾起苦苦的思念,不如不看到月亮升起就早早回到家中昏昏睡去。美好的景致在她的眼里心里都是枉然、都是虚无,此乃失望之极的心理折射。诗仙将这微妙的心理变化轻轻的一句“回舟不待月”带出,真乃传神之笔。
其三《秋歌》全诗写白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寄托着对边关的思念深情。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秋风吹不尽的是自然的无边落木,也是闺妇的无限期待。诗中千里月色,万户捣衣,雄阔明丽之景与怀远之思,罢征之翼,两相结合,构成了感人至深的意境。
其四《冬歌》诗意如此:
明晨驿使就要出发,思妇们连夜为远征的丈夫赶制棉衣。
纤纤素手连抽针都冷得不行,更不说用那冰冷的剪刀来裁衣服了。
妾将裁制好的衣物寄向远方,几时才能到达边关临洮?
那件征衣送到了远在临洮戍边的征夫的手上了吗?他还活着还是已经战死?等等如此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如果有心的话就缝征衣送征衣这件事,时下的编剧者可以演义成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曲折故事,上演一部可歌可泣的男女主人公旷世苦恋的爱情悲剧是完全可能的。
千年之后我们在品读李太白这首洋溢着现实主义情感的诗歌时,无不为诗人关注民生、同情平民生活的感情而潸然泪下。此种情怀在其《关山月》中也有流露“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看来,站在天上看人间的诗仙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民众的疾苦。可谓是一首《子夜吴歌》曲,总是百姓疾苦在心头。
彭吉明,笔名河湟浪,青海作协会员,民和作协常务副主席,海东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原中诗网编辑,有多篇诗文见诸书刊。出版诗集《河湟涛声》。获首届李清照文学奖。
==================================
青海在线文化传媒出品。原创作品,请勿转载。《青海读书》公众号面向广大网友征稿,欢迎广大作者投稿,散文、小小说、诗歌、书评、新书推荐均可。文责自负,自己校对。投稿时请发作者简介和需要配图的照片。邮箱:1607760814@qq.com,读书QQ群:371156841
qhds2014
文化顾问/王文泸
执行主编/刘志强
法律顾问/王延辉
本期责编/那维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