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目的
为了检测混凝土质量,从而控制混凝土的质量,特制定本细则。
2.0试验设备
a.胶砂搅拌机;
b.胶砂振动台;
c.试模:尺寸为160×40×40mm;
d.下料漏
e.抗折试验机;
f.抗压试验机;
g.抗压夹具:受压面为40×40 mm;
h.刮平直尺:有效长度为300mm;
i.量筒:500、250、100mL量筒,根据需要取用。
j.天平
3.0试验步骤
3.1成型前的准备
1.0材料
(1)当试验水泥从取样至试验要保持24h以上时,应把它贮存在基本装满和气密的容器里,该容器应不与水泥起反应。
(2)中国ISO标准砂。
(3)蒸馏水或饮用水。
2.0温、湿度
(1)试体成型试验室温度应保持在20±2℃(包括强度试验室),相对湿度不低于50%。水泥试样、标准砂、拌和水及试模的温度与室温相同。
(2) 试体带模养护的养护箱或雾室温度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试体养护池养护水的温度20±1℃。
3.0试体成型
(1)成型前将试模擦净,四周的模板与底座的接触面上应涂黄干油,紧密装配,防止漏浆,内壁均匀刷一薄层机油。
(2)胶砂的质量配合比应为一份水泥、三份标准砂和半份水,一锅胶砂成三条试体,每锅材料需要量如下表:
(3)搅拌
每锅胶砂用搅拌机进行机械搅拌,先使搅拌机处于待工作状态,然后按以下的程序进行操作:
把水加入锅里,再加入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然后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后,在第二个30s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子加入。当各级砂是分装时,从最粗粒级开始,依次将所需的每级砂量加完。把机器转至高速成再拌30s。停拌90s,要第一个15s内用一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在高速成下继续搅拌60s。各个搅拌阶段,时间误差应在±1s以内。
(4)成型胶砂制备的同时将空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用一个适当勺子直接从搅拌锅里将胶砂分二层装入试模,装第一层时,每个槽里约放300g胶砂,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顶部沿每个模槽来回一次将料层播平,接着振实60次。再装入第二层胶砂,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振60次。移走模套,从振实台上取下试模,用一金属直尺以近似于90℃的角度架在试模模顶的一端,然后沿试模长度方向以横向锯割动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动,一次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并用同一直尺以近乎水平的情况下将试体表面抹平。在试模上作标记或加字条标明试件编号和试件相对于振实台的位置。
(5)试验前或更换水泥品种,搅拌锅、叶片和下料漏斗等须抹擦干净。
3、养护
(1)做好标记后,将试模放入雾室或湿箱内养护,雾室或湿箱内篦板必须水平。应在20~24h之间脱模,脱模时应防止试体边角破损,硬化较慢的水泥允许延期脱模,但须记录脱模时间。
(2)试体脱模前进行编号,二个龄期以上的试体,在编号时应将同一试模中的三条试体分在二个以上龄期内。试体脱模后即放入20±1℃的水中养护,试体之间应留有间隙,水面至少高出试体5mm。
4、强度试验
(1)、各龄期的试体必须在下列时间内进行强度试验:
龄期 时间
24h ±15min
72h ±45min
28d 28d±8h
试体从水中取出后,在强度试验前应用湿布覆盖。
(2)、抗折强度试验:每龄期取出三条试体先做抗折强度试验。
试验前须擦去试体表面的附着水分和砂粒,清除夹具上圆柱表面粘着的杂物,试体放入抗折夹具内,应使侧面与圆柱接触。采用杠杆式抗折试验机试验时,试体放入前,应使杠杆成平衡状态。试体放入后调整夹具,便杠杆在试体折断时尽可能地接近平衡位置。抗折试验加荷速度为50±10N/s。
3.10抗折强度按下式计算或直接从表盘读取:
式中:Rf——抗折强度(MPa);
Ff——破坏荷载(N);
L——支撑圆柱之间的距离即,mm;
b ——棱柱体正方形截面的边长,mm。
3.11抗折强度结果以三块试件结果平均。当三个强度值中有超过平均值±10%时,应剔除后再平均作为抗折强度试验结果。结果精确至0.1MPa。
3.12抗折试验后的两个断块应立即进行抗压试验。抗压试验须用抗压夹具进行,试件受压面为40×40mm。试验前应清除试件受压面与加压板间的砂粒或杂物。试验时以试件的侧面作为受压面,试件的底面靠紧夹具定位销,并使夹具对准压力机压板中心。
3.13压力机加荷速度应控制在2400±200N/s的范围内,在接近破坏时更应严格掌握。
3.14抗压强度按下式计算:
Rc=Fc/A
式中:Rc——抗压强度(MPa);
Fc——破坏荷载(N);
S——受压面积(mm2)。
3.15抗压强度:六个抗压强度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如果测定值中有一个超过六个平均值的±10%,就应除下这个结果,而以剩下五个的平均数为结果。如果五个测定值中再有超过它的平均数±10%的,则此组结果作废。
3.16水泥强度的评定:以抗折、抗压强度均满足该标号标准要求可评为符合该标号强度的要求,并应按委托标号评定。
水泥各龄期强度最低值见表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