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英文名:“Shanghai green”,也有叫“Shanghai baby”的。直译为“Shanghai green”倒还能理解,至于“Shanghai baby”这是从何说起呢?

上海青真实菜图(上海菜的故事之)(1)

其实“上海青”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白花菜目,十字花科,芸苔属的油菜种。与如今菜场超市、网购平台上已经是随处可见,极易入手地“上海青”不同,四五十年前的上世纪七十年代,青菜是像小baby一样娇嫩的存在。它既受季节影响,比如到了夏天就不长了,又会受病虫害的影响,比如当年最最危害青菜的“病毒病”。娇嫩的青菜小baby遇上它,不止长不好,可以说是成片团灭。农民伯伯地里的青菜经过几年的反复夭折,让他们损失惨重,很多人因为对青菜近乎绝望,而纷纷改种其他品种的蔬菜,结果导致上海市场的青菜濒临绝迹。此事在1981年10月15日的《解放日报》上就有过登载。

上海青真实菜图(上海菜的故事之)(2)

那岌岌可危的青菜是如何起死回生的呢?其实早在1975年,一个名为“拯救矮脚菜”的科技项目,已经由一位青菜领域的顶级专家,上海农科院园艺所的研究员姚文岳所带领的科技团队开始了。在那个连实验室都没有的年代,他们经过8年的不懈努力,终于研发出一种比普通青菜抗病毒能力更强,产量更高的青菜品种---“矮抗青”。

上海青真实菜图(上海菜的故事之)(3)

“上海青”之父---姚文岳

那么这“矮抗青”究竟好在哪儿呢?

一是抗病毒能力,它比原来上海栽植的青菜发病率要低20-30%;

二是产量,因为抵抗力强了,它的产量比原来的品种要高出30-60%;

三是卖相好,“上海制造”卖相很重要,一棵正宗的“矮抗青”的体型标准为:

叶柄接近青菜底部处的厚度为1-1.2厘米,

叶柄和叶片的长度比例为4:6,标准身高约20厘米。

随着这次科研成果上的飞跃,上海市场的青菜供应量得到了保障,“上海青”也出了名。上海的研发项目也犹如蝴蝶效应般带动起了其他省市,各地的农科力量很快又开发出了,如南京的“矮脚黄”,苏州的“苏州青”等众多新品种,加上如今网络平台和交通的便利,甚至可以在上海下单后,隔天就吃到云南产的“上海青”,真是太神奇了。

上海青真实菜图(上海菜的故事之)(4)

这就是关于“上海青”的传奇故事,我们今天能随时吃到茁壮的“上海青”,真应该感谢那些不辞辛劳的科研人员,和默默耕耘的农民伯伯们,感谢你们为我们餐桌上那抹不可或缺的绿色做出的贡献。

#上海菜研究所##上海菜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