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俄罗斯战争大片《猎杀T-34》正式在国内院线上映,相信已经有不少军迷已经一睹为快了。

该片拍摄时间为两个月,取景于莫斯科大区及捷克共和国,耗资6亿卢布,于2019年元旦在俄罗斯国内首映,放映后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总票房达22亿卢布(约合3200万美元),成为俄国历史上票房第二高的影片,并在今年金鹰奖评选中斩获了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视觉效果三项大奖。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1)

俄国版海报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2)

日本版海报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3)

中国版海报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4)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5)

本片中充满大量的电脑特技”子弹时间“镜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爽片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6)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7)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8)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9)

但既然背景设定在二战时期,那必然会与真实历史会有千丝万缕的关联,而作为纯商业片,也不可避免的会有演绎附会的桥段,作为本号的《电影与现实》系列,本文就将尝试考证片中与历史相符或相左的片段。


战斗篇

电影第一次的战斗场面,历史背景应为1941年10月中下旬莫斯科攻防战期间的沃洛科拉姆斯克(Volokolamsk)之役。

该城位于莫斯科以西,在10月15日由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第4装甲集群(Panzergruppe 4)第46军第2装甲师及第5军第35步兵师发起主攻,并以第46军第11装甲师由南侧包夹。电影中德军三号坦克全部漆有第11装甲师的幽灵徽章,可知此战斗为南侧的攻势。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10)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11)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12)

在真实历史中,1940年8月,第11装甲师由第11步枪兵旅(11. Schützen-Brigade,1939年12月组建)扩编而成。

第11步枪旅因为在法国战役中展现神出鬼没的迂回机动而获得「幽灵」(Gespenster)称号。

在扩编改名后,此称号也传承予第11装甲师,因此该师在昵称「咖啡豆」(Kaffebohne)的直竖一杠附加外圈制式师徽之外,也有知名的幽灵徽章。

但该部坦克上幽灵徽章漆于侧面及后方,正面仅有师徽。这与电影所呈现的形式不同。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13)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14)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15)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16)

在1942年初之前,第11装甲师的坦克战术编号都为两位数(排/车),省略前缀(连);菱形符号为第15装甲团第1营标志。

然而由当时的历史照片可见10月下旬的沃洛科拉姆斯克只降了初雪,第11装甲师车辆仍维持既有铁灰单色涂装,并未施加冬季雪地迷彩;人员也无雪地迷彩装扮。电影所呈现的与史实并不相符。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17)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18)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19)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20)

防守沃洛科拉姆斯克的苏联第16集团军步兵第316师与德军激战两周后因伤亡惨重而后撤,沃城也在10月27日陷落。

11月16日,该师设在沃城东南10公里村落杜博谢科沃(Dubosekovo)的防线遭德军第2装甲师突破,所属的步兵第1075团全灭。

第316师的败北令第16集团军的侧翼遭受威胁,时任集团军司令员的罗科索夫斯基中将也因此被迫要求大本营预备队调动西伯利亚步兵第78师的预备役到战场。

第78师的士兵在到达的三天后被迫撤退,但由于苏军的奋力抵抗和天气条件,德军的推进速度减慢,战局逐渐陷入僵持状态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21)

德军在沃洛科拉姆斯克的作战势态图。红色和蓝色箭头分别表示德军第2装甲师第1和第2战斗群的进展情况。虚线表示大致的前线位置: 粉色——德军起始位置,紫色——11月16日战斗结束后,蓝色——11月17日战斗结束后。

但次日由新闻媒体宣传,却成为该团第2营第4连所余28名官兵奋战击毁18辆德军坦克,最后全数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

同日步兵第316师亦因沃城之役阻击拖延德军攻势的卓越表现而授予近卫军称号,更名为近卫步兵第8师。

11月18日该师师长潘菲洛夫少将(Ivan Vasilyevich Panfilov)在位于杜博谢科沃东北15公里村落古谢涅沃(Gusenevo)的战地指挥所接受新闻记者采访时遭遇德军迫击炮攻击,因采访现场空旷无可掩蔽而为炮弹碎片击中阵亡。潘菲洛夫少将在翌年追晋为苏联英雄;该师也以其为名。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22)

不过全数追授苏联英雄头衔的「潘菲洛夫师的二十八近卫军」(Двадцать восемь гвардейцев дивизии Панфилова),却在1948年经苏联政府调查后证实为虚构故事。

事实上在当年杜博谢科沃的攻势中,德军并未蒙受重大损失;这28号称牺牲成仁的苏联军人中也有6名幸存,且皆隐姓埋名活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23)

2015年6月,俄罗斯社会政治史国家档案馆馆长谢尔盖·米罗年科(Sergei Mironenko)曾接受访问,公开表示潘菲洛夫28近卫军是不存在的神话故事。他

的言论遭到了俄罗斯文化部长佛拉迪米尔·梅丁斯基的强烈谴责。但不久之后,社会政治史国家档案馆档案馆就在网上公布了1948年苏联军事检察官的调查结果,结论是《红星报》的记者捏造了这个故事的细节。

2016年3月16日,谢尔盖·米罗年科宣布因达到法定退休年龄(65岁)而请辞,同时否认是基于外界压力才请辞,其真正目的是为了“专注于科学上的工作”,并说:“如果这不是我的决定,你觉得我会吭声不出吗? […] 我离职一事根本没什么好担心的”。

同年10月,文化部长梅丁斯基为潘菲洛夫28近卫军辩护,表示:“即使这个故事从头到尾都是编造的;即便没有潘菲洛夫这个人物;就算整件事根本不存在也好,它仍是一个不容干犯的的神圣传说。会这样做的人都是丑恶的人渣”


片中出场的坦克

根据车体正面的方形机枪射口以及驱动轮及车长顶塔形式,电影前端战斗中所呈现的德军三号坦克为1941年主要量产中的J型。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24)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25)

三号J型的前装甲提高到50mm,侧装甲提高到32mm,历史上大量出现在北非和东线战场,一共生产了2616辆,是三号坦克产量最大的型号。

基于巴巴罗萨遭遇苏联T-34中坦克、KV重坦克的实战经验,最初装备5 cm KwK 38 L/42坦克炮的三号坦克J型自1941年12月起换装长炮身5 cm KwK 39 L/60坦克炮,并逐步换装既有衍生型,并被赋予称号为L型。电影中出现的长炮身三号坦克在沃洛科拉姆斯克之役的时间点尚未面世。

电影后段出现的豹式坦克则成为全片的最大亮点,亦是影史上少数以此德军主力坦克为主角的片段,片中所呈现的型号为1944年9月下旬之后生产的G型后期量产型。

生产过程中渐次附加的外观特征包括取消驾驶座前方观察孔以简化生产并增加装甲前沿的强度、车体上部侧面不再有段差特征、左侧发动机排气风扇增高以便于与发动机联动的战斗室增温系统(Kampfraumheizung)布局、避免窝弹直击车体前方顶部装甲的颔式炮盾、加装利于夜战的排气管灭焰器(Flammenvernichter)等。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26)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27)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28)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29)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30)

电影中的豹式坦克拥有左侧发动机排气扇塔与颔式炮盾两项后期量产型特征,同时也涂有防磁涂装(Zimmerit)。但装甲前沿上的驾驶员观察孔不应存在。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31)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32)

然而1944年9月10日防磁涂装即已在全军废止;左侧发动机排气扇塔则自同年9月22日成为出厂标准配备。

排气扇塔与防磁涂装并存的例子极罕见,如下图中1944年9月23日在西线战场遭击毁的豹式坦克,推测为8月间防磁涂装未废止前用以测试排气扇塔的G型后期型预量产批。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33)

不论如何,同年10月间开始配备的颔式炮盾就不应与防磁涂装并存。此外,豹式坦克G型已取消驾驶座前方观察孔,自然不会如电影般遭主角的T-34瞄准此处而击穿。这些都是电影考证上的瑕疵。

片中另一大吸睛细节为豹式坦克上的FG1253型“食雀鹰”式夜视设备(Fahrgerät 1253 “Sperber”),该设备包括一个200瓦的红外线头灯和一个红外接收器/瞄准器,能够“看到”并将红外波长转换为可见光。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34)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35)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36)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37)

但是目前有据可查的资料,唯一投入过实战的单位有第29装甲团第1连,据信其有10辆豹式搭载了FG1253设备,供车长及驾驶员使用。

车长可随时由普通潜望镜模式切换至夜视模式,驾驶员的左侧也有一具红外线瞄准器。

当车长打开红外滤光器时,他可以通过指挥官的聚光灯或sd.kfz 251上的“猫头鹰”投出的光线看到地面。另外“明兴贝格”装甲师和和“克劳塞维茨”装甲师也曾装备过少量夜战豹。

而党卫军部队的豹式坦克在历史上则从未有过装备过红外线瞄具的可信记录。

片中的豹式坦克正面装甲前沿绘有党卫军第12“希特勒青年”装甲师(12. SS Panzer-Division "Hitlerjugend")师徽。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38)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39)

该师在1943年10月30日于比利时成立后持续部署于西线,参与1944年6月上旬起的诺曼底战役到次年1月下旬终止的“守望莱茵”作战(Unternehmen Wacht am Rhein),即突出部之役。

1945年2月方划归南方集团军群开赴匈牙利对抗东线苏军,参加了德军于3月在巴拉顿湖区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后一次战略反击“春醒“作战。

电影后段掳获复原的T-34-85预计以苏军战俘驾驶,作为德军坦克射击训练活靶。此处战俘营为代号SIII号集中营(Außenlager S III)的奥尔德鲁夫集中营(Zwangsarbeitslager Ohrdruf),位于德国中部莱比锡西南方约145公里。

该地自1941年底即开始收容苏军战俘,但至1944年秋才由党卫队接手管理。1945年4月2日因盟军逼近,关押犯人由党卫队队员驱赶前往西南方51公里处的布痕瓦尔德集中营(Buchenwald),过程造成逾千名营囚死亡;据记录希特勒青年团成员也参与了此次死亡行军。

希特勒青年团源自1922年创设的纳粹党青年联盟(Jugendbund der NSDAP),1926年7月更名。该组织虽有例行军事训练,其巡逻勤务队(HJ Streifendienst)也作为党卫军第12装甲师的兵员培训单位,但本身并非军事部队,也不归党卫军管辖。

真实历史上党卫军第12装甲师不曾部署于奥尔德鲁夫地区,也没有参与过此集中营的相关事件。因此电影后段的坦克追逐情节全属虚构。

以历史背景而言,电影后段的事件理应发生在1944年10月至12月初之间,即自豹式坦克G型后期量产型开始生产配发部队至守望莱茵作战展开前。场景地面并无积雪,与奥尔德鲁夫地区在1、2月间才会降雪的状况相符。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40)

此时在诺曼底战役期间损失惨重的党卫军第12装甲师已后撤至德国西部卢森堡边境的艾费尔(Eifel)山区,再转移至汉诺威西北50公里的宁布尔格(Nienburg/Weser)整补,两地分别距奥尔德鲁夫380公里与260公里之遥。该师在同年12月13日再次部署于比利时边境的艾费尔山区,准备参与守望莱茵作战。

党卫军第12装甲师在成军时以党卫军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Leibstandarte SS Adolf Hitler)调来的资深军士官为骨干,因此诸多战术细节也一并承袭。

例如坦克炮塔战术编号中的末码不从1开始,而沿用警卫旗队师自组建伊始就采取的以5起始的流水号;且此编码方式至德军战败皆未曾改变。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41)

希特勒青年师所属第12装甲团第1营的通信官(Nachrichtenoffizier)罗尔夫·尧赫,摄于1944年6月9日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42)

党卫军第12装甲团第2连的219号车,摄于1944年6月23日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43)

党卫军第12装甲团第3连的326号车,该车车长弗雷德里希·埃斯曼在之前的战斗被炮弹打成了两截,照片拍摄时他的遗骸刚被清理干净。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44)

党卫军第12装甲团第4连的438号车,摄于1944年6月23日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45)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46)

因此电影中所见的111号车、112号车并非该师的编码方式。且迷彩也并非当时德军装甲车辆惯用的样式。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47)


人物篇

德军主角克劳斯·耶格尔(Klaus Jäger)在1941年10月为国防军第11装甲师上尉,1944年10月为党卫军第12装甲师的党卫军旗队长,即上校军衔,这张例子在德军中并不多见。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48)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49)

但从其人物外型上来看,接近于历史上该师的党卫军第12装甲团第一任团长马克斯·温舍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50)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51)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52)

但马克斯·温舍从参军伊始便一直在党卫队,并没有陆军服役经历,且其早在1944年8月20日的法莱斯包围圈中便被英军俘虏。

剧中还登场了一位大人物,德国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但存在感相当之弱。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53)

古德里安和耶格尔也一同出现在了最后演习场一幕中,但再次当了一回摆设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54)

而真实历史上,古德里安确实在1944年2月7日亲临比利时的贝韦卢训练场(Truppenübungsplatz Beverloo),视察正在训练中的希特勒青年师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55)

上图中正在豹式指挥塔上发号施令的正是党卫军第12装甲团团长马克斯·温舍,站在坦克前背对镜头从左往右的分别是:

时任德军西线装甲集群司令(berbefehlshaber Panzergruppe West)的里奥·盖尔·冯·施韦彭堡装甲兵上将(Leo Freiherr Geyr von Schweppenburg )、古德里安、党卫军第1装甲军参谋长党卫队上级指挥弗利茨·克雷默( Fritz Kraemer )和希特勒青年师师长党卫队上级指挥弗利茨·维特(Fritz Witt )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56)

古德里安和克雷默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57)

和电影中作陪的最高级别军官只是耶格尔不同,真实历史上党卫军第1装甲军军长舍普·迪特里希也出现在了训练场给古德里安进行讲解,图中站在古德里安左侧的是希特勒青年师下属党卫军第26装甲掷弹兵团第1营营长党卫队突击大队长伯恩哈特· 克劳泽(Bernhard Krause)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58)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59)

迪特里希和古德里安


炮塔吊篮

本片中大量呈现了苏德两军坦克车体内部的场景,令观众的临场感大大增强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60)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61)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62)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63)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64)

这里介绍一下德式坦克的炮塔吊篮,此设施可提供坦克炮塔内的乘员(通常是车长、射手与装填手,但T-34/76车长兼射手)一个能够随炮塔转动的底板。

德军在四号坦克与之后的各型坦克都装备炮塔吊篮;三坦克车则在1941年5月之后生产的H型才成为出厂标准配备,并同时为既存的E、F、G型加装。苏联在二战中的各式坦克则皆无炮塔吊篮。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65)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66)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67)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68)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69)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70)

炮塔吊篮能够增加坦克接敌时的射速,并为炮塔内乘员提供较为安全的操作环境。

即使没有炮塔吊篮,炮塔内乘员仍然有焊在炮塔内壁上的小椅凳可坐,因此也能随着炮塔转动。

但实战中,装填手必须站在底盘的固定底板上,在狭窄的炮塔内抱着数公斤的炮弹随炮塔转动而迈步移动,以便掌握炮膛方向装填炮弹;同时又得在选弹搬运的过程中时时注意,以免被旋转中的坦克炮结构或发射后的退膛作动击伤。

此外,如T-34/76这类没有炮塔吊篮的坦克,通常内部空间都很狭小,炮弹主要存贮于底盘上的弹箱中,而闭合的弹箱盖就充作底板。装填手要打开弹箱搬弹上弹,还要记得再盖起来,不然就得小心不被开启的弹箱绊倒。

而T-34/76令人瞩目的电动炮塔旋回系统可以达到每秒37度的旋回速率,因此炮塔旋转一周只需10秒。高速突然的选择(炮手控制)加上恶劣的操作环境,装填手的压力可想而知,射速也因而无法提升。

实战中T-34/76每分钟约可射击3-5发炮弹,但德军三号四号坦克的射速却可达每分钟10发以上。

炮塔吊篮则可避免这些装填手的梦魇,且可以将预选弹种堆置在随炮塔转动的底板上,大幅增加接战初期的射速。

猎杀t-34在哪个频道播出(电影与现实-细数猎杀T-34中的虚构与史实)(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