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大运河是什么(北淝河一条被遗忘的孕育中华夏朝文明的母亲之河)(1)

(作者:赵辉)提起淝河,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东晋十六国时期,南方的东晋政权抵抗北方的前秦政权,最终东晋以少胜多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其次就是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在合肥此地汇合,而得名的安徽省府合肥。淝水之战发生在东淝河流域,而南淝河古名施水,流经合肥老城,为古护城河的一段,东南流入巢湖,经巢湖流入长江。

在安徽境内淮河流域北部还有两条几乎不为人们所知的淝河:西淝河与北淝河。西淝河古称夏淝水,《明史》始称西肥水,《清史稿·地理志》首称西淝河,全长265公里的西淝河是淝水中最长的河流。其中东淝河全长152公里、南淝河全长70公、北淝河全长225公里。西淝河发源于河南省太康县马厂集,流经淮北平原,注入淮河。西淝河在上游河南境内称清水河,下游安徽段才叫西淝河,1951年从亳州淝河集截流入涡河;1976年西淝河在阚疃境内被截断,上段渐于新开挖的茨淮新河。

全长225公里的北淝河是一条介于涡河与浍河两流域之间的河流,源出河南商丘,流经皖境亳州、涡阳、蒙城、濉溪、怀远、固镇、五河等县境,于蚌埠市沫河口注入淮河。

对于全国人民来说,会感到相当很奇怪,为何安徽一地会有四条名叫淝河的河流?没有其他名称可称呼了吗?是什么原因,让安徽一地就有四条河流以淝河命名?这在中国乃至世界河流中,应该是绝无仅有的现象,其中隐藏着哪些重要的文化现象、文化密码与历史密码?

史载,公元956年夏,周世宗七征南唐,令殿前都虞侯赵匡胤领兵南下,其中部分粮草辎重即由河南经这条河漕运至龙亢、看疃一带储存。当时的北淝河常年帆樯如林,鱼跃鸢飞。游人商贾来往河面,不少文人墨客触景生情,留下抒怀诗篇。清朝乾隆年间,湖南沅陵人佘模两次任怀远知县,眷恋中南海湖光水景,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中南海梁园壁》:“面面清风面面波,红尘不到白云多。莺啼杨柳知何处,疑是飞来一普陀。”“楚乡归去三千里,淝上重来十二年。野树蝉鸣新物候,海天风展旧云潮。”。嘉庆年间,云南大理人沙琛任怀远县令,到中南海览胜,写有长诗《游中南海同许叔翘作》。诗中云:“寒柳无一叶,枯湖无一波。峨峨古台下,昔游风景多。芦港溯曲折,芳洲萦陂陀。珍禽百种色,飞鸣云锦窝。烂烂芙蓉裳,风漪千尺荷。离枝花满船,花气蒸颜酡。玉藕出冰雪,碧筒擎婀娜。酒酣发歌咏,古壁挥擘窠……”嘉庆年间,怀远著名诗人许所望,留有《终南海秋望》七律诗:“山色苍茫水四周,千树万郭抱斜晖。疏林黄叶双柑熟,浅水芦花一雁飞。地号终南宜跨鹤,人居秋市也添衣。不妨重作郊寒句,杯酒三年冷翠微。”

最好的大运河是什么(北淝河一条被遗忘的孕育中华夏朝文明的母亲之河)(2)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直到清朝年间,北淝河还是一条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航运繁荣的河流,引得无数诗人流连忘返、诗意盎然的天然河流。是什么原因造成北淝河现在默默无闻,被世人所遗忘了呢?如果再不加保护,若干年后可能就永远消失于中华历史之中。

在1951年和1953年,北淝河的上游两次被截引入涡河;同样是在1953年,又修建了一处拦河坝,并开挖新淝河,将中段1653平方公里流域的来水,截引入河,纳入潼河水系使得北淝河水流量大幅减少,成为无法通航的河流,作为一条河流的重要作用大幅下降。现在我们看到的北淝河和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面貌不完全一样,自曹家畈拦河坝下基本东流,穿过津浦铁路桥,于蚌埠淮上区沫河口注入淮河。

如果不了解北淝河曾经的辉煌文明历史,就不会明白为何安徽省有四条河流以淝河命名,就不会理解北淝河在华夏文明中曾经所创造的辉煌文明,其在中国历史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最好的大运河是什么(北淝河一条被遗忘的孕育中华夏朝文明的母亲之河)(3)

在北淝河的下游有一个名字叫做“四方湖”的湖泊,在四方湖畔的北岸有一个叫做古城的古城遗址,在四方湖下游十多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做双墩文化的遗址,在遗址中出土了大量7300年前的陶器与蚌器和大量的刻画符号。

对于四方湖的名称,可以说所有人士本能的理解,都是四方形的湖,是个毫无文化、毫无特点的名称,也可以说是土到极点的名称。但就是这样一个极其普通的四方湖,却是中华文明的孕育之地,是华夏文明的兴起之地,是所有中国人数千年来追寻的精神家园。

在中华民族的首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二十三首包含“四方”的诗经作品,它们分别是《节南山》、《十月之交》、《北山》、《何草不黄》、《大明》、《棫朴》、《皇矣》、《下武》、《文王有声》、《假乐》、《卷阿》、《民劳》、《抑》、《崧高》、《烝民》、《江汉》、《常武》、《烈文》、《我将》、《执竞》、《桓》、《玄鸟》、《殷武》。其占到305首诗经的十五分之一以上,可见“四方”在诗经里的重要地位。其中的“四方来贺”“四方来朝”“经营四方”“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最为人们所熟知。看到这里,你还为四方湖这个名称感到普通、感到没文化吗?笔者可以说“四方湖”是中国最有文化、最有底蕴、最有豪气、最有历史感的名称。

在北宋年间出土了一个被称为“兮甲盘”的青铜器,青铜器铭文记载:隹五年三月既死霸庚寅,王初格伐玁狁于(余吾),兮甲从王,折首执讯,休亡敃(愍),王赐兮甲马四匹、軥车,王令甲政(征)司(治)成周四方责(积),至于南淮夷,淮夷旧我帛畮(贿)人,毋敢不出其帛、其责(积)、其进人,其贾,毋敢不即次即市,敢不用命,则即刑扑伐,其隹我诸侯、百姓,厥贾,毋不即市,毋敢或(有)入蛮宄贾,则亦刑。兮伯吉父作盘,其眉寿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

兮甲就是被我们尊称为诗祖的尹吉甫,为中华《诗经》最重要的作者与发扬光大者,《诗经》正是诞生于北淝河四方湖畔的古城。尹吉甫的中后期几乎都生活在四方湖畔的春秋向国,并在这里将《诗经》发扬光大,创作了大量《诗经》作品。北淝河中的四方湖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其中《车舝》、《关雎》、《蒹葭》、《菁菁者莪》这些经典爱情诗篇,正是诞生于此。而北淝河四方湖畔的春秋向国公主向姜,正是这些经典爱情诗篇的女主人公与《诗经》作者和编撰者。

最好的大运河是什么(北淝河一条被遗忘的孕育中华夏朝文明的母亲之河)(4)

以上这些还不是北淝河历史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北淝河四方湖畔的古城遗址,至今保存有被孟子成为“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古城护城河遗迹。而这个“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规模的古城遗址,就是中华民族苦苦寻觅的夏朝历史中唯一的国都。这个历史谜团,今天也许不被所有人接受,但随着历史的推进,这一古城遗址终将展现它迷人的光芒。在这个古城遗址中,至今完整保存有四千年前大禹治水的历史遗迹与夏桀时期的历史遗存。这个古城遗址,其古老的历史,至今没有确切的历史定位,没有被历史考古所明确历史来源,只能模糊地称之为古城,不能不说是中国历史界的一个哥德巴赫猜想。

中国四千年的夏朝历史,之所以被世人所质疑、被国际历史学者所质疑,正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能找出夏朝国都的遗址,所导致。就不要以任何理论与借口去搪塞、推脱,在耗费大量财力、物力、人力而一无所获,除了无能外,没有第二个原因。

北淝河在中华文明历史中的重要地位,绝不是突然出现、空穴来风。四千年前“禹会诸侯,执玉帛者万国”的夏朝大聚会,正是发生在距离四方湖南17公里处的涂山,这已经被考古所证实。而四方湖下游十多公里处的7300年前双墩文化遗址的发现,也是北淝河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北淝河文化辉煌历史的源头,是中华文明、华夏文明的源头。

北淝河被无奈的冠以“北”,不能说不说中国历史的一个悲哀,一个创造辉煌文化的河流,被后世子孙所遗忘,就如一个含辛茹苦的父母被不肖子孙赶出家园,丧失其历史上应有的地位。

纵观其他三处淝河,都有其本来名称,而北淝河却需要多加以北字。不是北淝河丰厚的文化历史,又何来其他河流也来争抢淝河这一仅剩下的名号。而其他三条南、东、西淝河,其历史底蕴、文化底蕴,从任何一方面来说,都无法让其他其他河流来以淝河命名。

最好的大运河是什么(北淝河一条被遗忘的孕育中华夏朝文明的母亲之河)(5)

因此,安徽一地的四条淝河,充分显示了北淝河在中华历史中的特殊重要地位,使得后世人们纷纷以淝河来命名身边的河流,是北淝河在华夏历史中无可比拟地位的一种显现。北淝河孕育的中华文明之光,创造的辉煌夏朝文明历史,诞生的影响中华文明的《诗经》历史,终将得到历史的认可与确认。

最后,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元末明初唐之淳的《往荆山道中即事》所描绘的北淝河美景:

小河水深没马颊,浴盘浮渡如浮杯。碾涡咫尺不可上,四夫争挽声喧豗。

大河雨馀势业业,邑人来迎具舟楫。片帆天际落春云,万斛空中舞秋叶。

东边雨响西边日,船上鼓鸣船里笛。馀霞闪映一川明,大鱼惊跳双尾赤。

帆回棹进指淝河,涂山荆山颦翠蛾。当年辑玉会朝处,今日西风生短莎。

山前屯兵半降虏,山后人家尽禾黍。倚滩晚饭已黄昏,将军横槊方怀古。

(作者:赵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