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门诊中,我经常会碰到患者自爆病名:“医生,我是老慢支,给我开点药治治好就行。”殊不知,这句话存在很多的误区。首先,老慢支这个名词早就淘汰不用了;其次,很多患者后来诊断根本就不是慢性支气管炎(慢支),而是哮喘、支气管扩张、肺气肿或者慢阻肺;再次,即使是慢支或慢阻肺,正确的治疗应该是像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长期坚持治疗,而不是吃吃药就好了。

那么,我们如何知道自己到底是患了哪种疾病?慢支、肺气肿和慢阻肺到底有何关系呢?下面我们一一解释。

肺气肿和慢阻肺哪个更严重(肺气肿和慢阻肺)(1)

什么是慢支

慢支是慢性支气管炎的简称,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每年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通常在冬春季节容易好发,中老年人容易发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慢支是对应于支气管炎和急性支气管炎而言的,其重点是病程长,必须超过2年。症状迁延,每年的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急性发作期主要是控制感染、镇咳祛痰和平喘。

什么是肺气肿

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结构如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等气腔增大,过度膨胀,气道弹性减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同时可伴有气道壁破坏。肺气肿患者表现为胸腔扩大,肺野透亮度增加,胸廓变圆,呈桶状胸。按其发病原因,肺气肿可分为阻塞性肺气肿、老年性肺气肿和代偿性肺气肿几种类型。阻塞性肺气肿是肺气肿中重要的一类,是由于大气污染、吸烟、肺部慢性感染等因素诱发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进一步发展而成。支气管哮喘、肺纤维化也可逐渐演变为本病。

什么是慢阻肺

慢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英文缩写为COPD)的简称,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慢阻肺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出现多种合并症。慢阻肺的症状包括咳嗽、咯痰和呼吸短促等。很多患有慢阻肺的人并不知道他们患有此病。一些人认为,他们的症状只是人体衰老的自然进程。然而,如果患有慢阻肺不加诊治,一旦病情恶化将是一种致命的疾病。

慢支、肺气肿和慢阻肺是什么关系

吸烟、感染和大气污染等引起支气管炎症,管腔狭窄或阻塞。吸气时细支气管管腔扩张,空气进入肺泡;呼气时管腔缩小,空气滞留,肺泡内压不断增高,导致肺泡过度膨胀甚至破裂。细支气管周围的辐射状牵引力损失,使细支气管收缩,致管腔变狭。当气流出现持续性受限后,形成慢阻肺。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肺功能检查出现气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可逆时,即可诊断为慢阻肺。如患者只有“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而无气流受限,则不能诊斯为慢阻肺。

老慢支和肺气肿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发展成为慢阻肺,慢阻肺的危害在于它会逐渐削弱患者的呼吸功能,造成患者呼吸困难,而且往往逐渐加重,导致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甚至多个器官的功能衰竭。慢阻肺具有隐匿性,老慢支和肺气肿病人很可能不知不觉地就发展成为慢阻肺,不少这类病人感觉气喘时来医院检查,已是慢阻肺晚期。

哪些情况需提防慢阻肺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主委、北京朝阳医院院长王辰院士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40岁以上人群的慢阻肺发病率超过12%。因此,40岁以上且有长期吸烟史,长期住在有污染居室中(如屋内烧柴火),长期从事粉尘污染作业(如炼矿、棉纺、谷物、某些金属熔炼等作业工人)或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者,应该重视咳嗽、咯痰症状,并最好每年进行一次肺功能检测。如果符合“长期吸烟、活动后气急、咳嗽咯痰三个月以上”三条中的任意一条,就应该去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测,确认是否已经患上慢阻肺。戒烟和避免污染及有毒有害气体的吸入是预防慢阻肺的重要手段。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一起列为全球四大慢性疾病。如今,慢阻肺已正式被我国列入慢病管理疾病谱中。患者应该积极因症求医就诊,早期诊断规范化治疗,尽量缓解肺功能的持续下降和减少急性加重的发生。

(文/徐金富 主任医师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