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来北京定居,有点不适应北京人的各种“矫情”,经常听到北京人申斥一些看不惯的人和现象,当然,申斥对象主要是像我一样的外地人——“那孩子怎么这么没规矩呀?”、“这孩子一点儿规矩都不懂,家大人没教过是怎么着?”、“跟谁说话呢?你你的,你才多大呀?不会说个您呐?”……

北京人是把讲究刻在骨子里(较真地讲礼儿)(1)

后来渐渐明白了,原来北京人是最注重一个“礼”字的,就是礼貌礼节的“礼”,北京人儿时家庭教育启蒙的“人生前三课”,便是“称呼礼节、就餐礼节、行为礼节”,这三课,在北京人心目中,几乎就是一个孩子未来数十年所有成就的基础,没有它们,这孩子一定是一事无成——因为不会有人认可他、帮助他,他注定会成为人人嫌弃的弃儿。

北京人是把讲究刻在骨子里(较真地讲礼儿)(2)

第一课,称呼礼节,几乎所有北京人,在咿呀学语的时候,便会被家长反复叮咛地学会说“您”,再长大一点,便会被反复告知,“跟大人打招呼一定要说您,这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哪怕是发现孩子没有对自己父母称呼“您”,那么孩子的爷爷奶奶是断然不能接受的,一改往日宠溺孙辈儿的慈祥,大声呵斥“这孩子怎么这么没大没小的?”,因为一个不对长辈称“您”的孩子,无异于是在给自家祖辈抹黑。

北京人是把讲究刻在骨子里(较真地讲礼儿)(3)

第二课,就餐礼节,这一点倒是很多地方的规矩都大同小异,譬如筷子不要插在米饭中间、就餐时不要敲击餐具、夹菜时不许越过面前的盘子、夹菜时不许胡乱扒拉、……,除此之外,北京人尤其重视“吃饭时禁止吧唧嘴”、“长辈不到、人没到齐,不许动筷子,座上最长者先动筷子,其他人才能动筷子”这几条礼节,其中最最最最令北京人痛恨的,便是就餐时的吧唧嘴,这种声音对于北京人而言,尖利而刺耳,此刻,北京人会问:“你是当会计的是怎么着?吃个饭还带数钱的?”

北京人是把讲究刻在骨子里(较真地讲礼儿)(4)

第三课,行为礼节,这个系列的礼节,早已从旧时的“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不摇头、站不倚门、笑不露齿”等,简化了许多,但不能“岔开腿坐”、“男抖穷女抖贱”、“站立坐行不许依里歪斜”、“禁止弓腰驼背”、“看人不许眉歪眼斜”、“说话不许喷吐沫星子”、……,实在太多太多,一时难以尽录。

北京人是把讲究刻在骨子里(较真地讲礼儿)(5)

这就是我观察多年总结的北京规矩,说繁琐、其实也不繁琐,可以想见,如果做到这些北京长辈们留下的规矩,习惯成自然,一个人必定是行为端正、磊落自然的气质,先贤所言的“温良恭俭让”,也不过如此吧?

如果说,“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今众多义士仁人的追求,那么,北京人追求、讲究的礼儿,不正是正心、修身的一部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