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正经:毛山擂茶溯源

原创 印象桃源 印象桃源 前天

常德擂茶的历史(随笔田桃源)(1)

常德擂茶的历史(随笔田桃源)(2)

9月5日,桃花源第二届擂茶文化节暨擂王挑战赛开幕,我得趁机闪闪擂茶的经,这是一本正经。

走东家,串西家,

喝擂茶,打哈哈,

你来来,我客客,

你来我客结亲家。

喝擂茶,是桃源沅江两岸百姓的独特饮食风俗。无论是酷热的三伏之日,还是寒冷的三九之天,人们一般是以擂茶代午饭。

关于擂茶的历史,刘老树和老蒋茶室挖得很深,从近代一直挖到战国,一直挖到屈原老先生。

话说屈原贬逐沅湘,创作《离骚》,其中就有四首关于茶的诗歌。据学者王建国先生考证,《楚辞》中“椒浆”、“柘浆”,就是桃源流行的“芝麻姜盐豆子茶”和“擂茶”。

屈原《招魂》中有“腼鳖炮羔,有柘浆些”的辞句。无独有偶,东汉末谏议大夫、辞赋作家王褒《僮约》中也有“脍魚炮鳖,烹茶尽具”的内容。

那么“柘浆”与擂茶二者之间是否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有人认为,“柘浆” 就是早期的擂茶。

公元前280年,秦大将司马错为秦王朝开疆拓土,屯兵沅水之南,在与桃源毗邻的长茅岭一带筑城,当时民间流传的“古羹”,这应该就是擂茶的老祖宗。

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简上,有用茶、姜、米等原料制作的茶饮并成为宫廷贡品的记载,椐说那就是擂茶。

关于擂茶的发源比较一致的说法,还是源于东汉大将马援征讨“五溪蛮”的故事。

清朝嘉庆年间修的《常德府志》中就有记载:“乡俗以茗茶、芝麻、姜合阴阳水饮之,名‘擂茶’,桃源县志名五味汤,云伏波将军所制,用御瘴疠。”

据《桃源县志》载:“擂茶,合茶、姜、芝麻、盐米、茱萸,以阴阳水和饮之。一名五味汤,相传马援制以避瘴。”

常德擂茶的历史(随笔田桃源)(3)

常德擂茶的历史(随笔田桃源)(4)

【马援石室】

《后汉书•马援列传》载:“会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遂困。”当地老妇献出祖传秘方“三生汤”(生米、生姜、生茶叶),马援命全军饮用后,病疫顿愈。

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五溪蛮”,进军壶头山(在今沅陵县境内),途经乌头村(今桃花源水溪),他和将士们因不适应南方的湿热气候,水土不服,曾患瘟疫,当地老百姓献“三生汤”(即擂茶)为将士治愈瘟疫,因而桃花源这一带,留下许许多多关于擂茶的传说和擂茶待客的习俗,相沿至今。

但田桃源一直持有异议,认为是将士远征,补给不足,兵多粥少,所以把乱七八糟的吃货放在一起擂碎,然后用开水冲兑,一人搞两碗填充肚子嘎懒。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从仁先生,在他所著的《茶趣》一书中也把常德桃源记载为擂茶最早的发源地。认为在宋代,调饮擂茶的习俗就已经流行到两宋京都。

《都城纪胜》记载:临安(今杭州)茶肆,随季节变化添换经营品种,冬天即添卖“七宝擂茶”。明代朱权《臞仙神隐》为我们提供了明代擂茶制作的详情,与我们今天的制作方式大致相同。

王从仁先生还把湖南人的饮茶习惯与湖南流行擂茶联系起来。说“湖南人喝茶,不仅饮其汁,而且连茶叶一并吃下,连毛泽东也不例外”。

明代桃源人江盈科在他的《雪涛谐史》中更是记载了一则与擂茶有关的笑话故事:武陵人郑沅石善为夸张之词,远近闻名。

有一次,他旅居我县,旅馆前面有口土井,其水混浊不堪。但此地之人烹茶做饭,却都用这口井里的水。郑沅石笑着对人说:我如果在这里住上一年,腹中的泥土,大概可以做成半堵墙了。

桃源县一带的人习惯用一种带齿的磁缽盛满茶米,而用木棒杵捣之,称为擂茶。这种木杵大约有五尺长,捣上半年也就捣尽了。郑沅石又开玩笑说:“桃源人如果活到六十岁,那胸中的擂茶杵,足以建成三间小房子了。

常德擂茶的历史(随笔田桃源)(5)

常德擂茶的历史(随笔田桃源)(6)

常德擂茶的历史(随笔田桃源)(7)

目前,桃源人口口相传的毛山擂茶,其来历与赫赫有名的宋氏家族有关。据《宋教仁家族志》记载:

1892年,宋教仁的堂兄宋教章在常德创办鼎城茶庄,当时在德山书院一带,有茶园五十多公倾,是当地一方商贾。

德山书院与1888年由武陵知县李宗莲倡建 ,“其规模直与岳麓埒”。湖南新政时期,山长余蓉初聘近代湘籍著名数学家许奎元(垣)主讲算学,开新学之风。1903年改为武陵官立高等小学堂。

1890年,宋教章的儿子宋振鹰出世。1918年,宋振鹰在上海求学,后参加五四运动,而后回家经营。

常德会战之时,为躲避战乱,宋振鹰将怀有身孕的妻子托付于乾明寺的尼姑,只身参加抗战准备工作。乾明寺在德山东麓,始建于唐初。

常德擂茶的历史(随笔田桃源)(8)

【乾明寺】

宋振鹰是当时国民党员,很有才学。

1943年,宋振鹰之子宋奇岳出生,宋振鹰之子宋奇岳出身时,身体非常弱,按当时迷信方法,必寄托于庙宇僧侣为名,遂起名为“毛山”。

改开之后,宋奇岳进城经商,因为别无特长,只能以经营家乡擂茶谋身,1995年经营夜市生意小吃,当时在桃源县搞了个桃源特色小吃一条街,为夜市街,在现今文昌路,生意非常红火,算是桃源县城一道风景,后夜市取蒂,改为门面经营。

2001年,因宋奇岳年岁已大,由其子宋义成接棒。宋义成带领族人,在桃源创建了自己的品牌“毛山擂茶”,经过几十年的积累,现有连锁店3家,集擂茶制作,小吃制作,堂食为一体经营。

喝擂茶,一定要喝出文化。我每次去毛山擂茶,定要刨根究底,一直纳闷:这桃源一带,哪里来的毛山?经过多次采访才起底,居然挖出了与宋教仁的渊源,原来毛山是毛山擂茶馆宋总父亲的小名。

有味吧?

常德擂茶的历史(随笔田桃源)(9)

常德擂茶的历史(随笔田桃源)(10)

常德擂茶的历史(随笔田桃源)(11)

常德擂茶的历史(随笔田桃源)(12)

治学三分匪气,练剑半个书生

常德擂茶的历史(随笔田桃源)(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