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流传着许多的俗语,这些俗语大多源于农民在生活中的经验总结,其中也不乏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做人的道理。俗语通常具有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特点,也正由此,在民间才得以代代流传经久不息。那么你知道农村俗语:“对坏一门亲,败坏九代根”是啥意思吗?

这句俗语从字面的理解是说婚姻中择偶的重要性,选择对了固然是皆大欢喜,可是选择错了就要败坏九代了。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一年打两春有什么说法(农村俗语对坏一门亲)(1)

1、一个好的女人可以成就一个优秀的男人

俗话说“秧好一半谷,妻好一半福”。一个女人可以成就一个男人,也可以毁灭一个男人,女人是家里的风水。一个家庭是否幸福、平安,后代能否成才,跟这个家庭中的女主人的行为处事有着很大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乐羊子妻》的故事,故事中的乐羊子妻不但不收丈夫拾来的金子,而且用“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典故说服丈夫,进一步指出因贪小利而失大节的危害,使乐羊子非常惭愧,知错就改并远寻师学。

后来乐羊子又因为吃不了苦,跑回了家,乐羊子妻“引刀趋机”以自己织布必须日积月累“遂成丈匹”的切身体会,说明求学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道理,最后归结到“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妻子这一番借织布来讲道理的话,使乐羊子深受感动,最后“复还终业”。

有了这样的女人,男人怎么能不成功呢?

一年打两春有什么说法(农村俗语对坏一门亲)(2)

2、一个好女人可以成就一个优秀的孩子

孙子中山曾有一名言:“天下太平安危看女人,家庭盛衰看母亲'一则名言足以看出女人对国家,对家庭有多么重要。

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母亲都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父母的优、缺点会直接影响孩子一生。母亲的教育方式是慈善的言传身教,重点是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目的是教孩子成为具有合格人品的人。

著名的“孟母”,开创培育孩子成才之先河。学校教育主要是传授知识——“传道、授业、解惑”,目的是使孩子成为具有适应社会需要合格才华的人。

现在家长花重金请家教进行成才教育、学校花大气力对学生进行成人教育。岂不乱套?其原因就在于母亲这个“家庭宰相”严重失职。

一年打两春有什么说法(农村俗语对坏一门亲)(3)

3、一个好女人可以成就一个家族的兴旺

据说,一个好女人可以旺盛三代——使得上一代欢度晚年,本代快乐一生,下一代的未来光明。为未来新家庭培养好丈夫(或好妻子)、好爸爸(或好妈妈),以此薪火相传,家庭自然兴旺、家族必定发达。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二岁时父亡,母亲因家贫无力谋生,只好带着他改嫁。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但范母从未放弃过对儿子的教育,稍大一些,母亲便把他寄居佛寺苦读,也因此善缘,范公从小就闻佛正法,守持净戒,并刻苦自励、发愤精进。

他死后,儿子范纯仁又做了宰相,而且世世代代人才辈出。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范公后世家族却兴旺了八百年!直到如今,范仲淹的后代仍然人才辈出,家族兴旺,历经千年长盛不衰,成为历史的奇迹。

讲了这么多,还是想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农村俗语:“对坏一门亲,败坏九代根”讲的太有道理了,人在年轻时,选择对象一定要谨慎,不要太在乎容貌和身材这些外在的东西,而是要选择一个德行兼备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