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只要群众有事找上门,王其欣总是倾尽全力……说起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高庄法律服务所党支部书记、主任王其欣,当地群众直竖大拇指,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干好每一件事都不容易?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干好每一件事都不容易(干好小事情就是大事业)

干好每一件事都不容易

来源:人民日报

只要群众有事找上门,王其欣总是倾尽全力……说起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高庄法律服务所党支部书记、主任王其欣,当地群众直竖大拇指。

高庄街道辖2个社区和90个行政村,人口超10万人。虽然王其欣今年只有35岁,但从事法律服务和人民调解工作已有15年。

有一回,调解室内挤满了人。原来,高庄街道村民高某因工伤事故去世,一直未调解成功。家属最后找到了王其欣。

了解情况后,王其欣很快找到了矛盾焦点。他耐心地给家属讲法律、讲政策、讲情理,又对比法院判例和相邻村类似的案例,逐条逐项列明标准、计算赔偿数额,家属最终心平气顺,连连点头。经过20多天努力,双方达成和解。

“调解工作最重要的就在于让双方都满意。”王其欣说,其中信任是关键,作为调解员要善于倾听,设身处地为双方考虑,兼顾法理情,提出解决方案。“这是个良心活儿,看不见摸不着,靠的是嘴,用的是心。”他说,真心实意地帮群众办事,一定能获得群众信任。

“有时候事情并不大,但对群众来说,却是大事。所以,每调解一起纠纷,就能赢得一次群众的信任。”王其欣说。

近年来,王其欣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814件,经他调解成功的无一例反悔、无一例民转刑。

炎炎夏日,忙完一天的工作,王其欣驱车入村,开展普法工作。基层工作多年,他发现很多矛盾纠纷、信访案件是因为村民不太了解法律,基层普法势在必行。记得他第一次去村里上课时,早晨8点准时走进教室,却发现只来了两个人。王其欣有些不解:“普法是好事,为啥乡亲们不积极?”

“别误会。”村支书解释说,村民这会儿都在忙着呢,没时间来听课,周末、阴雨天和农闲时候才有工夫。

王其欣逐渐明白:要调动群众学法的积极性,不但时间、场合要“接地气”,内容和形式更要“量身定制”。他提出“678”普法调解服务工作方法,即利用周六、周日和8小时以外的时间给村民普法,专门讲群众关心的案例,既讲法律,又讲政策。

从普法小夜校、法律赶大集到田间地头法治课,群众喜闻乐见,普法效果也越来越好。他还联合庄户剧团编排了“法治小戏”,展演赡养、婚姻家庭等故事,公众号等新媒体也成了普法平台。

“摆张桌子,拉个条幅,发发材料,这不叫普法,需要根据群众需求制定普法菜单。”王其欣说,“通过普法工作,能让群众少走弯路,少受损失。”

近年来,王其欣开展义务普法讲座800余场,受益群众30余万人次。

“王主任!”有一次王其欣到村里办业务,刚走进东汶南村,就听见一声招呼。回头一看,只见一名他多年前帮助过的村民跑过来,非要塞给他一些面条,他连忙摆手,婉言谢绝。“群众对我们的认可,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王其欣说。近年来,王其欣还与莱芜区信访部门建立了新的工作方式,累计调处重大信访案件31件。“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中,看起来解决的都是小事情,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大事业。”王其欣说。

■记者手记

用心用情最难得

从事基层法律服务15年,调解矛盾纠纷3800多件,这背后既有汗水也有委屈,但王其欣说,他只是干了自己应该干的事,那些让群众忧心的事,怎能不用心解决好?

扎根基层,饱含深情为群众服务。王其欣将小我融入大我,在妥善处理好每一件案子、做好每一件小事中,找到了人生价值和努力方向。王其欣的故事告诉我们,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该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同人民一起拼搏、同祖国一起前进,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实现人生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