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矫正手术有什么不同(没有最先进只有最适合)(1)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蔓 通讯员 蔡敏 实习生 姜舟

眼花缭乱的电子设备,正在悄悄地“偷”走我们的视力。目前,我国近视的发病呈现低龄化趋势。近视不仅仅是戴副眼镜这么简单,还可能发生高度近视及相关视网膜病变。近视发生时的年龄越小,成年时的近视度数就可能越高,因此,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至关重要。

每年暑假,都是近视手术的高峰期。2020年《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指出,当前,我国大学生近视发生率高达90%,近视手术需求量巨大。近视手术到底该不该做?如何选择近视手术方式?本期楚天名医大讲堂邀请同济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李新宇教授为大家答疑解惑。

名医档案

李新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留美访问学者。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研究课题,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出版学术专著两部。专业研究方向为屈光手术、角膜及眼表疾病。

近视手术不是人人适宜

李新宇介绍,近视的成因主要受基因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除了先天的基因因素无法避免外,其他后天的近视风险都可以通过人为干预控制和避免。例如,对于视力尚且健康或仅有轻微近视的青少年群体,可以通过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长、培养良好阅读姿势、增强体育锻炼等方式预防或延缓近视的发展。

在我国,近视激光手术的开展已有30年历史,众多患者通过手术摘掉眼镜,获得清晰的视力。虽然,这种锦上添花手术,让不少人重回清晰的世界,但这类手术并非人人适合。“能否手术的标准主要基于安全度的考虑,眼部条件适合的患者才能接受手术。”李新宇说。

他介绍,近视手术主要适合18岁至45岁有摘镜需求的近视患者。但是,患有白内障、青光眼等眼部疾病,以及全身结缔组织或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不能接受近视手术。此外,屈光状态尚不稳定的近视患者也需要多观察,待近视度数稳定后再行手术矫正。孕期、哺乳期的女性也要到哺乳期结束后方能接受近视手术。部分患者出于职业或专业的选择,需要接受近视手术,应提前进行相关检查,判断眼部条件是否适合手术。

术式选择并非“一刀切”

目前,近视手术主要分为角膜激光手术和眼内晶体植入两大类。角膜激光手术使用准分子激光或飞秒激光对角膜进行精细切削,从而提高视力,主要包括半飞秒激光手术、全飞秒激光手术、准分子激光表面切削等手术方式。眼内晶体植入手术则是将一枚人工晶体植入眼内。二者适合不同的人群。

李新宇介绍,一般来讲,角膜激光手术主要适合角膜厚度充足、形态正常、1000度以下的近视患者。眼内晶体植入手术不需要切削角膜,因此适合超高度近视,以及角膜比较薄的中高度近视患者。但是,浅前房、眼内组织结构异常的患者也不宜接受眼内晶体植入手术。

在医院,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见识到半飞秒激光手术的“所向披靡”。只见医生首先使用飞秒激光将角膜切开一个长约20毫米、厚约120微米的切口(角膜瓣),翻开角膜瓣后,使用准分子激光切削角膜基质,最后将角膜瓣贴合复位。据李新宇介绍,由于半飞秒手术切口较大,体能训练或剧烈运动时存在角膜瓣移位的风险,因此半飞秒手术不是军人、警察、运动员等群体的首选。但一些角膜形态不规则、角膜瘢翳或瘢痕的患者可选择半飞秒手术。

李新宇介绍,全飞秒激光手术是目前最为微创的激光手术。术中,首先使用飞秒激光在角膜内制作一片角膜基质透镜,再通过一个2毫米的微切口将透镜取出。与半飞秒相比,全飞秒激光手术更加微创,术后角膜的生物力学性能更好,不会因为外力的揉搓或撞击发生切口移位,因此是最适合军人、警察、运动员等职业群体的手术方式。

而准分子激光表面切削包括LASEK(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trans-PRK(全激光角膜表层手术)、全激光Smart(表层角膜屈光手术)等。这类手术从角膜表层向下切削,因此比较适合角膜较薄的中低度近视患者。由于手术创面大而表浅,术后眼部疼痛会持续3天至4天,2周至3周视力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术后需要持续使用激素类眼药水4至6个月,以抑制角膜雾浊的发生,期间少数患者可能发生眼压升高。术后半年内,患者需要每月规律复查一次,但是,瘢痕体质者不能接受表面切削这类手术。

李新宇说,眼内晶体植入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已得到认可。但眼内晶体植入属于内眼手术,手术部位涉及眼球内部,手术风险普遍要高一些,有可能干扰自身晶状体代谢,致使白内障提前发生,也有一定几率导致高眼压或青光眼的发生。因此,角膜条件适合的中低度近视患者应首选角膜激光手术。此外,报考军校或应征入伍的患者,按照国家规定,只能选择角膜激光手术。

手术只能矫正,不能治愈近视

李新宇说,近视手术只能矫正近视,而无法从根本上治愈近视。

近视手术不能阻止近视的进展,术后持续高强度的近距离用眼可能仍然会引起近视度数的反弹和加深。

李新宇提醒,高度近视不仅需要佩戴较厚的镜片,还可能伴随不同程度的视网膜改变。与正常眼睛相比,高度近视患者发生视网膜脱离、裂孔、黄斑出血和新生血管等视网膜病变的风险更大。本质上来讲,近视手术只是通过手术的方式来“矫正”近视,让人们摆脱掉框架眼镜或隐形眼镜的束缚,使视力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是,它却不能改变近视导致的眼球变化,不能彻底“治愈”近视,也不能降低高度近视所带来的潜在危险,可谓“治标不治本”。如果一位近视患者术前近视1200度,术后裸眼视力达到1.2,但是,该患者的视网膜仍旧是术前的状况,术后发生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科学的近视激光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同时,术前详细眼部检查,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术后注意眼部卫生、遵循医嘱及时复查也很重要。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