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红楼梦》里平儿与探春,地位悬殊却为何成为知己?

文/尤磊

伏羲到底是不是人首蛇身(原来是这个意思)(1)

(一组舞剧《一画开天》图片,双人舞恋爱中的伏羲和女娲)

【作者简介】尤磊,笔名归去来,市级作协会员。不求高产,有文娱世已足。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一)伏羲:找个地方藏起来,待猎物过来,杀

2万年前,沿海支和内陆支进入中国大陆以后,他们是一路向北的,这是主流方向。当然,也有开小差而掉队的,沿着水草丰美的河流或东或西而去。大约八千年前,中国大地上的原始人群已是星罗棋布。原因也简单,因为原始人需要追逐猎物,所以他们一直在迁徙。

风族人实行族内群婚制,所生的孩子只知有母而不知有父,老祖母以天生的母爱施行管理,将自己掌握的采集、农耕技术传授给族人,获得全体族人的尊敬,从而保持稳定的领导权,是典型的母系氏族社会。

又过了一千年左右,风族极度壮大起来,分成了很多小的部落,其中一个叫“华胥”的部落成了风族的领导者,原因是这个部落内有个小伙子徒手猎获了一头野猪,从而让大家吃到了肉。

因为勇猛,很多男人开始聚集在他的周围,他的团队为部落猎获了源源不断的猎物。开始有了剩余,他们就用牢圈住,后来才知道,这些动物因为圈养而失去了野性,再让它们交配产崽,肉类就更丰富了。

伏羲还发明了渔网,据说是有感于蜘蛛结网捕虫。当时,河湖遍布,有了渔网,风部落的食谱更加丰富。因为源源不断的肉食,全族人变得愈加健壮而聪慧。

女人们开始另眼相看这些低眉顺眼的男人了,这也由不得她们,这些光着膀子的男人,圆润的犍子肉上能滴下油来,太性感了!

伏羲到底是不是人首蛇身(原来是这个意思)(2)

男人们却不这么想,随着威望的与时俱增,他们开始撺掇带头大哥向老祖母抢班夺权。我们有本事,为什么还要听命于女人?我们有财产,为什么不能留给儿子?他们给带头大哥送了一个称号:伏羲。

伏就是隐藏,“羲”一开始没有上面的“羊”字头,从“我”从“兮”,“我”就是“戈”,代表“杀”, “兮”是语气助词,通“啊”,连起来就是:找个地方藏起来,待猎物过来,杀啊!

伏羲之族不只是有力量,他们将剩余的谷物和肉类盛满陶器献给鬼神,以期得到鬼神的佑护,过程中佐以狩猎的动作,这就是上古的祭祀和乐舞。事实上,他们通过辛勤的劳动得以衣食无忧,让全族人认为是献祭鬼神的功劳,从而对这些男人尊敬而崇拜。正是因为掌握了祭祀权,父系氏族社会才真正确立起来。

终于有一天,伏羲走了,跟随他的还有一帮兄弟,除了“华胥”是他们的母族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据说是大洪水。

伏羲到底是不是人首蛇身(原来是这个意思)(3)

上古之时淫雨不断,山洪顺着黄河奔腾而下,大片的良田被洪水淹没,平时取之不尽的野兽也逃窜一空。伏羲一族沿着黄河东下狩猎,这一走就是两千年。

您别误会,伏羲当然活不到两千岁,我是说这个族群一直以“伏羲”为号,沿途吸纳其他氏族部落,在种植和狩猎双重文化吸引之下,异族大多希望与他们通婚,或者干脆接受他们的领导。历代“伏羲”中,或者有第一代伏羲的直系后人,但大多是部族中威猛果敢足以服众的勇士。在父系氏族的部落联盟中一直崇尚勇敢的心,领导人是各部落共同推举的,这也是后来部落大联盟“禅让制”的雏形。

两千年后,伏羲族到达今天的山东地区,与沿海支北上的太昊族产生了交集。太昊族以蛇为图腾,二族通过碰撞融合,逐渐演化出了“鹿角虾目、狗鼻牛嘴、狮鬃鱼鳞、蛇身鹰爪”的龙图腾形象。正因为有了文化上的交集,二族统称为“太昊伏羲氏”。

又过了很久,伏羲氏与太昊氏依依不舍地分了手,踏上了回归故乡的旅途。走到宛丘(河南淮阳),众多小部落皆愿奉伏羲为共主,伏羲部族先进的农耕与狩猎技术,包括绝地通天的祭祀礼仪,一直是众人艳羡的核心科技。

在宛丘,伏羲仰观天象,俯察地貌,创制了八卦。

伏羲到底是不是人首蛇身(原来是这个意思)(4)

当此时尚无文字,还是“结绳记事”,伏羲从“盘古开天辟地,阴阳隔绝”的神话传说中得到启示,以“—”为阳爻,以“--”为阴爻。春天阳气上升,阴气下沉,阳爻置于阴爻之上,叫“少阳”。夏天两个阳爻并列,叫“老阳”。秋天阴气上升,阳气下沉,阴爻置于阳爻之上,叫“少阴”。冬天两个阴爻并列,叫“老阴”。

伏羲“一画开天”堪称“太极”,阴爻与阳爻是为“两仪”,“少阴、少阳、老阴、老阳”则是“四象”。后来,伏羲又在“四象”之上添加“阴爻”、“阳爻”各一,就有了八卦。这就叫“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后来,伏羲又赋予阴爻和阳爻更多内涵,比如男女、水火、日月、山泽、风雷、天地等等,八卦也就有了包罗万象的功能。

后来的学者利用蓍草多分蘖、乌龟寿命长的特点,用蓍草和龟甲起卦,通过蓍草的爻变和龟甲烧灼的纹路来预测事物的走向,这就是原始的易学。“易”者,上“日”下“月”,也就是说掌握了日月运行的规律,世间万事也就变得容易。说起来,这些东西并非完全唯心,天有日月人分男女,这就叫“天地大宇宙,人体小宇宙”,“天人合一”就是这个道理。

伏羲到底是不是人首蛇身(原来是这个意思)(5)

(二)神农:他相信百草皆有神性

几乎与伏羲族东迁同时,长江流域一支以稻作农业为主的部落北上到了伊洛地区。由于在农业领域的突出贡献,该氏族被称为“神农氏”。神农氏在此生活了两千多年,势力范围北到山西、河北,东南直到淮河流域,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也是神农部落的辐射范围无疑。

神农部落发明了农业生产工具耒和耜,这大概就是后世犁和锨的雏形。还发明了凿井取水,从而实现了旱能浇。生产工具以及基础设施的先进带来了农业大发展,神农部落先后培育出五谷:稻、黍、稷、麦、菽。

和伏羲部落一样,神农部落巨大的成就并非得益于一人,而是数代十数代人一起努力的结果。在社会属性上他们或许还处在母系氏族社会,因为采集与拣拾文化正是母系氏族社会的特征。

伏羲到底是不是人首蛇身(原来是这个意思)(6)

两千年之后,一代神农首领凸显出来,这应该是一个坚忍的男人,正是由于他在医药领域的非凡成就,让神农部落迅速脱胎成了父系氏族社会。

在今天,神农尝百草不只是个传说更是个典故。

说起来很简单,他头痛时吃草,发烧时吃草,拉肚子时吃草,通过不厌其烦地吃草,为大家甄别出了能治病的草,他把这些草叫做“药”。为什么要吃草?因为五谷皆是由草培育而来,他相信百草皆有神性。

传说中神农氏起于姜水(今址不详),故以“姜”为姓。后人考证,“姜”者,放羊女也,或者神农部落务农之前就是以畜牧为生的母系氏族。

伏羲到底是不是人首蛇身(原来是这个意思)(7)

(三)女娲:女娲是谁?娲者蛙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以天皇、地皇、泰皇为三皇;《太平御览》提出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的另一种看法,似乎泰皇即人皇;《帝王世纪》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通鉴外纪》又以伏羲、神农、共工为三皇;《运斗枢》《元命苞》等书载:三皇为伏羲、神农、女娲。

小子不才,“三皇”之说倾向于“女娲、伏羲、神农”一说。女娲是谁?娲者蛙也。不信你翻翻字典,这个“娲”只用于“女娲”一词,也就是说,此字就是“蛙”的变字。

春水泛滥之后,河湖池塘听取蛙声一片,不消半月,水面之上小蝌蚪铺天盖地。古人哪是崇拜蛙,乃是对蛙超强生殖力的无上渴求,原因就在于古人生命的短暂,他们需要无休止的生殖来抵消。所以,在神话中,女娲是造人的。每一辈掌握氏族生杀大权的老祖母都应该叫“蛙”——女娲。

伏羲到底是不是人首蛇身(原来是这个意思)(8)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没有谁能保证政权万世不易,大概又过了五百年,伏羲氏与神农氏双双没落。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当所有的核心科技大白于天下之后,注定要有更具新鲜感的文化来替代,这才是万世不易的真理。

伏羲之后崛起了黄帝部落,神农氏的废墟上炎帝的旗帜迎风飘扬,蚩尤部落则继承了太昊的衣钵,中国大地上最早的三国演义开始了。

时光推进到了“五帝”时代,咱们下次再说。

伏羲到底是不是人首蛇身(原来是这个意思)(9)

话《史记》谈祭祀:古代皇帝为什么要把腊肉祭品赏赐给大臣?

扒一扒历史上那些皇帝的生与死:奈何生在帝王家

探秘三国时天府之国百姓的生活水平,你敢穿越过去当农民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