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火灾隐患背后所折射出来的很多都是人的问题,特别是单位员工不懂得火灾预防知识,不掌握火灾应急技能,违反规定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等,既可能引发火灾,也可能使火灾危害扩大。

一、典型案例

2019年9月29日,宁波一小工厂发生火灾,火灾初起时并不太大,但肇事员工在发现着火后居然只顾用嘴吹火、用桶盖扇火,而不会用灭火器、不会报警、不会疏散,其他员工起初观望,发现火势增大又不知如何援助。最后不仅初起的小火没能灭掉,工厂三楼的员工也无人警示或指引疏散,小火成灾后导致20人死亡,教训十分惨痛。

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内容(应急消防科普消防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隐患)(1)

二、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常见的火灾隐患

(一)未持证上岗的情形

消防法规定,在单位消防控制室里管理、操作消防设施的值班人员,应该持有消防设施操作员证书后才能上岗。如果由不经培训、未取得证书的人员上岗,一旦发生火灾时冒险操作,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内容(应急消防科普消防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隐患)(2)

(二)未设立消防力量

消防法规定,部分重点单位应建立专职消防队伍;根据有关行政规定,部分单位要建设微型消防站等。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单位扑救初起火灾、疏散人员的能力,是单位消防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按规定建设专职消防队(包括微型消防站、志愿者消防队伍)、未配备相应器材设备、未进行针对性的消防训练、组织管理不到位,就无法形成作战能力,在单位发生火灾时,有可能致使火灾危害扩大。

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内容(应急消防科普消防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隐患)(3)

(三)火灾应急能力欠缺

火灾发生后,位于第一现场的员工、消防控制室的值班人员、单位内部能在几分钟内到场参与应急的人员,都可以看作是单位内部的火灾应急响应员,火灾就要由这些人首先进行处置。这种火灾应急的时间,短则只有几分钟,一般情况下专业消防队随后就会及时达到现场,火灾应急的中坚力量就转换为专业消防队。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十几分钟时间内,单位内部应急人员要结合火灾现场、人数的实际情况,完成“发现确认火灾,报告火警,疏散保护人员,灭火,控制火灾”等实战任务,并在后期配合消防队作战,这就需要平时的扎实训练和认真学习。

(四)火灾预防能力欠缺

消防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火灾预防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在火灾预防方面存在糊涂观念,不知道存在何种火灾危险,不会从事防火检查,也不会整改存在的火灾隐患,这种情况本身就是火灾隐患。

(五)其他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可能引起火灾的行为、可能使火灾危害扩大的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在生活、工作中普遍存在,如经常性地酒后卧床吸烟;在林地附近放孔明灯;打开楼梯间的防火门,并在门下放置木楔使防火门处于常开状态;灭火器集中放置、不符合布局规定;火灾逃生没有避开火灾烟气危害的意识,取道楼梯间往外疏散;在楼梯间放置电瓶车或纸箱、花盆等杂物等。

总策划:肖磊

制作:宋文琦 张琰 张鹏

审核:王珺

出品: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