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40度

以她的富庶、甜蜜和神秘

在人类发展史上留下深刻印记

人们称她为“地球的金项链”

世界上名片:有一张世界级名片(1)

祖国正北方的草原水城——巴彦淖尔

正是串联在这条黄金纬线上

世界上名片:有一张世界级名片(2)

勤劳勇敢的河套人

不负苍天赋予的自然禀赋

依黄河之滨

借自然之手

凭众人之力

造就了1100万亩水浇地的农耕奇迹

世界上名片:有一张世界级名片(3)

十几条大干渠

和千余条次干渠、支渠、次支渠

将河套平原打造成富饶的“塞外天府”

世界上名片:有一张世界级名片(4)

河套灌区是亚洲最大的

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

世界上名片:有一张世界级名片(5)

与位于江南的淠史杭灌区

世界上名片:有一张世界级名片(6)

四川的都江堰灌区

世界上名片:有一张世界级名片(7)

并列为中国三大灌区

2019年9月,在巴厘岛召开的第三届世界灌溉论坛和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0届执理会全体会议上,河套灌区被收录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相当于获得“灌溉工程界的诺贝尔奖”,成为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世界上名片:有一张世界级名片(8)

国际灌排委主席秘书长颁奖

世界上名片:有一张世界级名片(9)

河套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人水和谐之典范

八百里河套平原地处海拔1000多米的蒙古高原,这里常年干旱少雨,年降雨量仅有150~200毫米,而年蒸发量却高达2000~3000毫米,年蒸发量是年降雨量的10~20倍。

世界上名片:有一张世界级名片(10)

从现代卫星云图上可以看到,河套平原的东、南、西、北地区基本上都是荒漠化高原地带,唯有这一片区域绿色植被茂密葱茏。

世界上名片:有一张世界级名片(11)

有人说

河套地区是地球内陆

同一纬度线上的一片稀有绿洲

世界上名片:有一张世界级名片(12)

世界上名片:有一张世界级名片(13)

而这一切

得益于河套地区

得天独厚的引黄灌溉优势

得益于一代代河套人

勤劳苦干、坚持不懈地去

开发水利、兴修工程、垦田灌溉

故而才有了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

世界上名片:有一张世界级名片(14)

因此有人说:

“水利兴,河套兴;水利亡,河套亡。”

可以说

河套灌区的水利开发建设

是世界范围内实现人水和谐的

典范之作

世界上名片:有一张世界级名片(15)

水兴河套


战略之要地

河套灌区

位于我国少数民族边疆地区

是古代保卫古都咸阳、长安安全的

门户与屏障

世界上名片:有一张世界级名片(16)

是历代北方少数民族游牧文明

与中原汉族农垦文明

碰撞、交流、融汇的重要地区


战国至秦汉之际各民族迁入河套示意图

世界上名片:有一张世界级名片(17)

这里地域辽阔

土地平坦肥沃

又可便利地引黄灌溉

因此自古以来

河套地区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北魏六镇起义路线图

世界上名片:有一张世界级名片(18)

在这样一个干旱少雨的偏远地带,在历经无数次战乱破坏之后,移居此地的勤劳智慧的河套人通过兴修水利,开荒垦殖,快速地重建家园,兴盛各业,稳定安居。多少年来,河套灌区在维护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民族团结、和平稳定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秦汉时期河套地区水利开发成就卓越,凿通河渠数十条,灌溉良田上万亩,为河套地区农业水利开发做出了贡献。此为民国时期出版的《河套图考》中秦汉时期河套图▼

世界上名片:有一张世界级名片(19)

北魏时期河套地区修建了以艾山渠为主的数条河渠,建立了众多水利设施,灌溉农田上万顷,进一步促进了河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此为民国时期出版的《河套图考》中魏晋时期河套图▼

世界上名片:有一张世界级名片(20)

唐朝时期河套地区兴修水利场景

世界上名片:有一张世界级名片(21)

辽宋金夏时期河套地区开挖河渠场景

世界上名片:有一张世界级名片(22)

元朝时期水利专家郭守敬指挥修渠图

世界上名片:有一张世界级名片(23)

元明清时期,河套地区因地处黄河岸边,水运交通至为发达,沿河形成大中小各类型码头,到清代晚期进而发展成包头、临河等规模不等的城镇。

世界上名片:有一张世界级名片(24)

民国时期出版的《河套图考》中的明代河套图

世界上名片:有一张世界级名片(25)

由于河套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引黄灌溉优势,而且这里地域辽阔、土地肥沃,只要稍加以水利开发建设便可获粮食丰收,因此,河套灌区在历朝历代中便成为那些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的难民们向往的一方“人间乐土”

晚清河套八大干渠示意图

世界上名片:有一张世界级名片(26)

近代后

由于朝廷昏庸、官僚腐败、

灾祸频发、列强入侵等原因

许多地区民不聊生

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

以及宁夏、甘肃等地的

大量逃荒难民

听闻“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传说

纷纷向这里涌来

史称“走西口”


走西口路线图

世界上名片:有一张世界级名片(27)


这些“走西口”的人在河套灌区内纷纷得以生存下来,现生活于河套灌区内的汉族群众都是“走西口”人的后代。

世界上名片:有一张世界级名片(28)

人间之乐土

新中国成立后

河套灌区实施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

1958年11月

总干渠开挖

世界上名片:有一张世界级名片(29)

世界上名片:有一张世界级名片(30)

开挖总干渠施工场景

1959年,三盛公水利枢纽开工建设。经过3年时间的艰苦奋战,在磴口县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之间的黄河干流上,一座18道孔洞、全长325.84米的拦河大闸巍然耸立。

自此

河套灌区无坝自流、多口引水的历史

归于终结

揭开了亚洲最大

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的新篇章

三盛公枢纽拦河坝合龙

世界上名片:有一张世界级名片(31)

到1967年6月,总干渠土方开挖全线完工,通水至三湖河。

世界上名片:有一张世界级名片(32)

如今的总干四闸

世界上名片:有一张世界级名片(33)

如今的总干二闸

年均约50亿方的黄河水经由灌区10.36万条、7级灌排渠(沟)道及河套水务集团供水管网的接力输送,日夜滋养着河套大地,为河套地区各行各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世界上名片:有一张世界级名片(34)

三盛公水利枢纽建成和总干渠通水后,河套灌区内的各类水利工程也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巴彦淖尔市陆续完成了农田水利配套、黄河堤防加固、排水改造等一系列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完成了灌排配套的第二次跨越,形成了密实的灌排工程体系。

世界上名片:有一张世界级名片(35)

据统计

三盛公水利枢纽建成

及总干渠运行以来

河套灌区累计引用黄河水

3000多亿立方米

其中改革开放40年来

引黄用水量达1923亿立方米

灌区灌溉面积由

547万亩发展到

20世纪80年代的680万亩

到目前已形成近千万亩规模

牢牢夯实了

“全国3个特大型灌区之一”的地位

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

河套灌区粮食总产量由

3亿公斤增加到31.35亿公斤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151元增长到14476元

世界上名片:有一张世界级名片(36)

巴彦淖尔,未来可期。



巴彦淖尔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羽南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制作:乔鸿

世界上名片:有一张世界级名片(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