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零年,美国华侨企业家许景由,为了寻找失散多年的儿子许灵均,在女秘书宋蕉英的陪同下搭乘飞机来到了阔别三十多年的北京。
耽搁多日,在中国旅行社的帮助下,许灵均收到消息,便从兰州坐上飞机赶到了北京,在饭店之中同父亲许景由见了面。
几十年未见,父亲的一句“灵均吗?累了吗?”显得那么生疏,许灵均看着面前陌生的老人,几十年未见,爸爸这个称呼实在是太过于陌生,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有叫出声。
许灵均生在一个富裕的家族里,如果放在现代,可以称得上是富N代。但在建国初期,地主们的下场却是极其凄惨的,是那个年代被打压的对象。
而他的父亲许景由便是在那个时候,抛家弃子离开了中国,前往了美国。
而在父亲离开后的第四天,母亲便死在了法国人的医院里,而他也成为了一个“无父无母”的弃儿。
十一岁的他,独自一人背负着家族的黑锅,作为资本家的后代,他非但没有沾上资本家的光,反倒因为资本家的出身而受尽了折磨。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也怪不得别人,怪就怪在投错了胎,犯了“出身罪”。
新中国成立初期,虽由于出身不好,但顾念其是个孩子,所以并未受到人身伤害,不仅能踏入校园,还拿到了助学金,毕业之后留校做了老师。
为了消灭“三大差别”,国家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开启了轰轰烈烈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
一九五七年,许灵均再一次因为其是反动官僚资产阶级的出身,而被打成了“右派”,下放到了西部最边缘的祁连山脉,自此,知识分子成为了一个牧马人。
陪伴他的只有那荒无人烟的草原以及寂寥孤独,那里降雨量极少,夜晚温差大,冬季气候寒冷,条件极其的艰苦和简陋。
刚到祁连山敕勒川牧场的时候,许灵均一度想过自杀,但一想到自己这个资产阶级的弃儿,也曾经沐浴到了新中国的阳光,便放下了自杀的想法,放弃的理由并不是因为怯弱,而是他心中还有希望和期盼。
直到一九六二年,他解除了劳动教养,但因为无家可归,还是被继续留在了牧场放牧。
条件虽仍旧是艰苦,但那个年代的民风却十分的淳朴,周围居住的也都是牧民,对他也十分的热情友好,而无论是帮他挂门帘的董大爷,还是给他送饭吃的老大娘,做的事虽然小,但那却是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遗失的美好。
老大娘没什么文化,但是那两句“吃饱饭,不想家”“人要往远处看”,话虽简单,却也富含人生哲理,给身处低谷的他带去了力量,也彻底打开了许灵均多年的心结!
知识有两种,一种是课本上面写的,一种是生活亲身体验的,课本上写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生活体验的则是为人处世的做法。
大自然和劳动给了他课堂中得不到的东西,那便是开阔的心胸和坚韧不拔的性格。
在那最疯狂最黑暗的年代,墙上贴满了批斗许灵均的大字报,牧民们看到之后,想的不是撇清关系,而是想方设法地帮助他避难,这是他的幸运,也是民族的幸运。
其中有个镜头是牧民往那些大字报上撒尿,本是一个无声的诙谐画面,却也刻画出当时人民心中的是非分明!
在牧民们的帮助下,许灵均成功地度过了那黑暗的年代。
在那个年代,人人都闹着运动,导致庄稼无人耕种,而饥荒也成了年代的产物。
十六七岁的李秀芝和同乡的几个女孩一起搭乘拉砖的列车,从四川江油逃荒到了祁连山寻亲投靠,可谁料表姐介绍的对象却在上月出车祸身亡了,无路可走之际,遇到了路过的热心人老郭。
“大叔,你能给我找个吃饭的地方吗?我能干活。”可在那个全民饥荒的年代,人人都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家里就这么点余粮,多一个人可就多了一张嘴,可不是小事儿,但是娶媳妇就另当别论了。
可她体态瘦弱单薄,老郭两口子问了好几户人家都被拒了,后来经过老郭的妻子提醒,介绍给了许灵均,于是就有了这部电影中最经典的台词:“老许,你要老婆不要?只要你开金口,等会儿我给你送来!”
婚姻有时候来的就是那么的突然,因为一句玩笑话“我等会给你送来”“那你就送来吧”。
就这样,一个“右派”份子,一个逃荒的“异乡人”就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完成了彼此的婚姻。
李秀芝环视着这个破烂不堪的屋子,许灵均局促不安的给她倒水,两个人分着喝粥,李秀芝洗碗,许灵均自觉的给她倒热水。
正是因为这些互相谦让的细节,才为两个陌生的人,奠定了感情基础。
先结婚,在恋爱,这种与现在完全相反的婚姻模式,却在那个年代恰恰是正常的,婚后能够和睦相处,感情逐渐变深的都是些幸运儿,而那些婚后不和谐的反而是多数人的人生。
李秀芝显然是个幸运的人,她的确是遇到了好人,嫁的虽是仓促又狼狈,却也赢了幸福,她不嫌他的出身,他不嫌她的身份,这两个可怜又幸运的人,在时代的洪流中相依相伴,这可能就是许灵均所说的“人生的苦和甜相混合的味道”吧!
在西方的社会里,感情讲究的是一把火的炽烈,所以婚后是坟墓;而东方感情讲究的是江水的柔情,婚后则是经营,共同的进步。
经营不仅需要两人共同的努力,有时候也需要旁人的帮衬。
许灵均和李秀芝结婚的时候,靠着便是四邻八家的帮衬,有的是带了花生,有的带了红枣,有的带了两袋大米,老大娘送去了一口锅,乡亲们凑了二十三块五毛和一些布票粮票,也正是因为这种淳朴的情谊,才支撑了新婚家庭的新生!
“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婚后的李秀芝,单薄的身体却爆发出了强大的创造力,脱土坯,垒院墙,养鸡、养鸭、养鸽子、养兔子,成为了邻居口中的“海陆空司令”。
只要心中有目标,就用双手去创造心中美好的生活。
最好的婚姻,便是两人能够相互学习、相互进步,他教她读书识字,她让他看自己记录生活琐事的日记,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浪漫!
走在广阔的草原上,一只手提着篮子给许灵均送饭,一只手牵着孩子,一家三口依偎在草地上,读着许灵均当年读过的“敕勒川”,这一幅画,既唯美又富含诗意!
幸福到底是什么?幸福的事莫过于蓝天下,野马成群,最爱的人就在身边,来不及思念便又相见!
许灵均被“平反”了,激动地扔下碗筷,直奔政治处找到了董主任,得到的回答却是:“你的右派问题,过去是错划了”一句简单的“误判”外加五百元补助,这便是这几十年的结果,这便用了他的大半生。
许灵均听闻此言,便开始低头压抑哭泣,而董主任说着“你的心情,我们是完全理解的”我想,这这种心情外人都不可能感同身受的吧!
回到家后,许灵均便在家中的墙上贴了一张中国地图,这张地图是他心中的诗与远方。
许灵均看着地图,沉浸在政治新生中高兴地说道:“秀芝,从今以后,我们就和大家一样了!”李秀芝并不理解他此时的心情,也不懂得什么是“政治新生”,她只是默默说了句:“在我眼里,你还是你!”“不论是当官,还是放马,你仍旧是你”“我从结婚的那天起,我就给你改正了”
《牧马人》改编自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是由谢晋执导,朱时茂、丛珊主演的剧情电影,于一九八二年在中国上映。
时隔多年,再次重刷,仍会羡慕剧中李秀芝和许灵均之间的爱情,羡慕邻里之间的关系,羡慕大自然的风光。
许灵均最终还是拒绝了父亲去美国的邀约,而是再次选择返回祁连山,继续待在那贫苦的山区。
这一段也许有人不理解,因为以当时的条件,出国才是大部分人的选择,但许灵均其实早就说过了:“现在,我们国家走到正路上了”。
这样一个百废待兴、充满希望的国家,这真的很难让人舍下。
而这一点也是他和父亲最大的区别,许灵均重情,许景由重利,许灵均认为感情才是一切信念的基础,并不想做金钱的奴隶;而许景由则完全沦为了金钱的奴隶,他南征北战多年,打下了“亿万”财富,但收获的只有财富积累起来的孤独。
好了,本期就到这里了,我是荧光色泡泡,我们下期再见!
视频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