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一个人的极致的诗(那远方的爱永远得不到)(1)

还是在小时候,读过琼瑶的《在水一方》,“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的诗句久久萦绕于口中。后来才大了,知道这原来化自于《诗经·蒹葭》,并且也很快能够背诵全篇。但我总觉得这诗句没有琼瑶改写的诗句动人,并且这首诗重章叠句的字数过多,以至于常常弄混,更弄不清楚为什么只有一点细小的字句变化,还要重复三章。但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一次次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述这首诗时,我的感受也在一点点发生变化。终于,我明白了,那细小的字句变化背后,正是对那份来自远方又可望不可即的爱恋的最美好的倾述。

思念一个人的极致的诗(那远方的爱永远得不到)(2)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思念一个人的极致的诗(那远方的爱永远得不到)(3)

“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都是茂盛之意,但有些细微的区别。“苍苍”“萋萋”都是茂盛的意思。芦苇高大而茂盛,而爱人就在那芦苇深处。而“萋萋”本身还有云行弥漫之意,如《小雅·大田》中有“有渰(yǒu yǎn,浓云密布的样子)萋萋,兴雨祈祈”之句;也可表现衰败之象,如王嫱 《怨诗》“秋木萋萋,其叶萎黄”之句。因此萋萋也常用于表达悲凉的情绪。如崔颢的“芳草萋萋鹦鹉洲”,白居易的“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而此时,既让人觉得迷茫,也多了层凄凉的含义。“采采”多了鲜明的意思,这里指蒹葭的色彩鲜明。“为霜”也点出了此时的季节正属令人感伤的秋天,而“未晞”“未已”,描写霜渐渐融化,最终痕迹也渐渐消失,表现了时间的推移。

思念一个人的极致的诗(那远方的爱永远得不到)(4)

可以想象,诗人站了很久,也凝视了这里很久。那远方的恋人还会来吗?他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答案,但即使他不知道她从何方来,而自己又如何追寻,但始终执着地等待在这里。这片芦苇被霜染白,现在渐渐变得鲜明,也正在这长时间的凝视中,心中的恋人的影子以及自己那不懈的追求又开始出现。

思念一个人的极致的诗(那远方的爱永远得不到)(5)

而这位想象中的恋人身处何地?“在水一方”说明诗人并不知道对方的大致位置,只知道她依水而居,并且道路漫长且多阻碍;“宛在水中央”却又说明对方似乎随水飘流。那无论诗人如何来回追寻,都只能可望不可即。“溯洄从之”是逆流而上,“溯游从之”是顺流而下;先逆流是先尽全力以求,再顺流是即使无力再游也不放弃,但最终的结果依然是一片枉然。

思念一个人的极致的诗(那远方的爱永远得不到)(6)

“湄”指水草相接,“涘”指水边。水草相接处,似乎就在这片无尽的芦苇之后,但水边则显得渺茫而不知所踪。“跻”原来是登的意思,这里引申为高而陡。水面上如何攀登?当是遇到了风浪。“右”指向右纡曲,但在芦苇众中水道密布,因此道路越来越曲折难寻,最终还是杳不可知。这只能说明,他的寻求将遭遇越来越多的阻碍,越来越多的困境。

思念一个人的极致的诗(那远方的爱永远得不到)(7)

但恋人的形象是否越来越模糊呢?并非如此,“坻”指水中高地,立于茫茫芦苇中的高地,想必能让远处的人看得更加清楚;“沚”指水中小洲,水中陆地虽然不大,想必还能容两人相会,故温庭筠有句“肠断白蘋洲”,当由此化来。我们同样可以想象,伴随着寻求道路的越来越困难,恋人的形象却变得越来越清晰,那相会的愿望也显得越来越迫切了。这份越来越迫切的情感,也与诗歌自身的韵律密切结合了起来。

思念一个人的极致的诗(那远方的爱永远得不到)(8)

“苍苍”“萋萋”均与下面的诗句押韵,且都为平声韵,舒缓而柔和。“采采”开始,则一转而为仄声韵。仄声急促,恰与诗人内心的波澜对应。实际上,主人公长时期站立在这片芦苇丛前,那份想象,那些追求均存在于诗人的脑海中,甚至“伊人”的性别也是模糊的。因为茫茫的芦苇,那可望不可即的爱人,从没有冲淡诗人内心的爱意,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强烈、愈加深沉。诗人执着地守护着这份来自远方的朦胧爱情,没有放弃,没有迟疑,留存的唯有一份执着。

思念一个人的极致的诗(那远方的爱永远得不到)(9)

《毛诗》《诗集传》将此诗的内涵归结于讽刺秦缪公(即秦穆公)得周之地,但对于周之德却不能坚守。或许,这一说法是有过一定的基础。但如果放在全诗的境界之中,却显得格格不入。秦本身以武立国,周平公东迁时虽许诺将周故土尽封于秦,但此时周地尽被犬戎所据,秦人要经过多年的奋战方才得到这片土地。此时,周人遗迹多毁,从哪里去寻周德?故秦缪公虽霸西戎,但却以良臣殉死,使秦国长时间不得复振,这也是受戎翟之俗影响。

思念一个人的极致的诗(那远方的爱永远得不到)(10)

这首诗就是一首爱情诗,那份爱情朦胧而深沉,尽管始终不能得到,但同样令诗人魂牵梦绕。但恰恰是距离产生美,可望不可即,才能让人对这份爱情充满遐想,宛如山水画中的“留白”,供人畅想。或许那个恋人永远都会在远方,永远都会让你畅想,而正是这份可望而不可即的距离,还有那份至死不渝的执着等待,孕育出了无数的诗歌。当我们心中诗意萦绕时,我们的目光总会情不自禁地投向远方。

思念一个人的极致的诗(那远方的爱永远得不到)(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