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考证】“真阿胶”——是产地的强调还是另有深意

原创: 薄荷小鱼干 种药吧

在《红楼梦》的第十回中,秦可卿身染重病,贾珍托冯紫英请来张太医为秦可卿医治,张太医详细辨证后,便开出了个名为“益气养容补脾和肝汤”的方子:“人参二钱,白术二钱土炒,云苓三钱,熟地四钱,归身二钱,白芍二钱,川穹一钱五分,黄芪三钱,香附米二钱,醋柴胡八分,怀山药二钱炒,真阿胶二钱蛤粉炒,延胡索钱半酒炒,灸甘草八分,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红枣二枚。”说来惭愧,这一桥段我只是囫囵吞枣地看下来了,仅仅是被小说中描写的张太医的医术所折服,并没太在意药方的内容。

药方上的真阿胶是什么意思?难道在用药上真阿胶与普通的阿胶有所不同吗?

前些日子被这样的一个问题难倒了,在种药吧的作者群中各位前辈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若不是与笔者一 样 囫囵吞枣地 看过红楼梦,想必各位也会有同样的疑惑吧。本文便总结几位前辈的观点,带领大家揭开“真阿胶”与“阿胶”的神秘面纱。

“阿胶,出东阿,故名阿胶”,阿胶因为东阿这个地方而得名,东阿也因阿胶而久负盛名。

阿胶为马科动物驴的皮,经炮制后制成的胶质块,故《千金·食治》中称其为驴皮胶。 在晋朝到唐朝期间,“岁常煮胶以贡天府”,又称贡胶;昔谓以山东东阿阿井之水熬制而成,故传统有阿胶之名。”

关于阿胶的功效,最出名的便是它补血,滋阴润燥方面。《纲目》中描述阿胶:“疗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肠风,下痢。女人血痛、血枯、经水不调,无子,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男女一切风病,骨节疼痛,水气浮肿,虚劳咳嗽喘急,肺痿唾脓血,及痈疽肿毒。和血滋阴,除风润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调大肠。”《日华子本草》中记载:“阿胶治一切风,并鼻洪、吐血、肠风、血痢及崩中带下。”

真正的阿胶怎么区分(本草考证真阿胶)(1)

了解完阿胶,我们来看看文章开头红楼梦中所说的“真阿胶”又有何特殊含义。

第一种说法:这有可能是关于药材源地的要求。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作为《红楼梦》全书唯一一剂被完整描述的药方可谓是细节满满,十六味中药中有五种药材标明了需要如何炮制,“土炒白术、醋制柴胡,蛤粉炒阿胶,酒炒延胡索,炙甘草”;又另有五味中药明确了产地:“云苓,川穹,怀山药,真阿胶,建莲子。”古代医家都较为重视药材的产地,药材是否为道地药材直接影响了药方的疗效好坏,由此,对于药方中的“真阿胶”可理解为是对药材品质的要求,即为山东平阴县东阿镇所产的阿胶。此种说法有其道理,但也有说不通的地方。阿胶这一中药产于东阿镇,故药材名中有“阿”字,表示产地。类似的比如川穹,主产于四川,故中药名中有川字,本身就标明了产地。医药中的阿胶本来就无需标明真假,只有真的才能用于临床,这是一个医药常识,但如果一定要第一种说法解释的通的话,只能说是阿胶在这一药方中是否为道地药材极为重要,故写上“真”字加以强调。

若第一种说法难以让你信服,这便引出第二种较为简单明了的说法:阿胶是由马科动物驴的皮,经炮制后制成的胶质块,那么其他动物的皮可否经炮制后制成类似于阿胶的胶质块呢?答案是肯定的,不仅同为马科动物的马的皮可以经炮制后制成与阿胶相似的胶质块,甚至猪的皮,牛的皮也可以炮制成胶质块。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当时的人们普遍不太具备中药的相关知识,非驴皮所炮制的代阿胶(其他动物皮胶)有可能流入市场进行混卖,故药方中的“真阿胶”也有可能是为了标明药品的原材料需要是驴皮,与代阿胶进行区分。另外,代阿胶是否有害暂且不谈,但功效方面定不及阿胶,这一说法也正好从侧面凸显出小说中张太医行医的严谨。

第三种说法是从文学作品品鉴的角度出发,与第一种说法的角度截然不同。承接上文的说法,若“真”字是作者额外加上的,并非强调产地而写,因此这个“真”字必当另有所指。考虑到“真”与“胤禛”的“禛”的谐音,所以“真”有隐指“胤禛”的可能。作者用心良苦,在此以“真阿胶”暗指“雍正”,那么“蛤粉”便是指“贾家人”,类似的暗示在红楼梦中有很多,例如“薛蟠,薛蝌,薛宝琴,薛宝钗四人之名谐音:半个钦差,暗示薛家权势大“。

以上便是笔者关于“真阿胶“所总结的两种解释,也许看到这里有你所认同的解释,亦或者有其他不同的看法呢,本文仅作抛砖引玉,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