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死后三国是如何平定的(司马懿的子孙是怎样自相残杀的)(1)

作者|赖正直

本文系时拾史事原创独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搬运——八王之乱(7)河间王

河间王司马颙(?-306),安平王司马孚之孙、太原王司马瑰之子,也就是司马懿的侄孙。到晋武帝这一代,司马颙与皇帝的关系已比较疏远,但司马颙轻财爱士,年轻时已有一些名声,曾被晋武帝认为是“可为诸国仪表”。关中是当时的富庶之地,按西晋成法,“非亲亲不得都督关中”,司马颙并非皇帝至亲,本来没有资格都督关中,但他“特以贤举”,被任命为平西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镇长安。

司马颙是八王之乱后期的关键人物,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之死,都与司马颙有着密切的直接联系。司马颙为人阴鸷善变,喜欢耍弄阴谋诡计,他参与八王之乱,大多数时候都是躲在幕后捭阖纵横,操纵局势发展,直到一直被他利用的成都王司马颖已经完全丧失利用价值后,他才走上前台与东海王司马越争霸。

在司马伦称帝、司马冏发起义军之初,司马颙是支持司马伦的,他甚至在长安腰斩支持司马冏的夏侯奭,还抓住司马冏派来的使者交给司马伦,并遣大将张方率关中精兵支援洛阳,但后来听说司马冏兵势强盛,狡猾的司马颙立即转舵,命张方以“义军”的名义前进,到了潼关,司马伦已死。司马冏本来很不满意司马颙首鼠两端的骑墙表现,但因忌惮关中兵力,司马冏仍给了司马颙侍中、太尉等显职。

但这并不能使司马颙满足。司马颙看到司马冏渐渐堕落,人心尽失,就打起了司马冏的主意。这一次他想了一条毒计,即上表号召长沙王司马乂共同起兵,挑拨司马冏与司马乂的关系,使两王相斗,因司马乂兵少,一定会被司马冏所杀,然后司马颙就可以以此为借口,讨伐司马冏,然后废帝,立成都王司马颖,司马颙自为宰相,便可玩弄天下于股掌。

但是,司马乂的战斗力超出了司马颙的想像,在二王之争中,司马乂胜出,司马冏被杀,司马颙丧失了出兵的名义,不得不暂时停手。司马颙当然是不甘心的,于是他又联合成都王司马颖共同夹击司马乂,终于除掉了司马乂,按照司马颙预先的布置,司马颖被立为皇太弟,司马颙则得到了太宰、大都督、雍州牧的官职。

然而,此时又冒出一股潜藏已久的意外强大的势力,即东海王司马越。司马越先是奉晋惠帝北征司马颖,虽然未能取胜,但已显示了其不可小觑的组织力和号召力。北征失败后,司马越返回封地东海国,联络自己的兄弟司马略(时为高密王、都督青州诸军事)、司马腾(时为东瀛公、都督并州诸军事、并州刺史)等,起兵讨伐司马颖和司马颙。司马腾又联合了都督幽州诸军事王浚,招连鲜卑、乌桓兵南下攻邺,司马颖出兵不利,率数十骑挟晋惠帝南逃至洛阳,进驻洛阳的张方把晋惠帝及司马颖带回长安。

晋惠帝到长安后,司马颙畏于司马越的势力,以司马越为太傅,与自己共辅朝政,司马越的兄弟们分别加官进爵、出镇洛阳、邺城等要地。

但司马越此时已有更大的野心,他当然不会满足于与司马颙分享一个已经无足轻重的辅政地位,他采纳东海国中尉刘洽之谋,以张方劫持车驾为由,起兵讨伐司马颙,传檄山东各征、镇、州、郡,以“西迎大驾”为名,集结兵马进攻司马颙所在的关中地区。这一次声势更为浩大,连徐州都督、东平王司马楙都害怕司马越的威势,主动把徐州都督一职让给了司马越,范阳王司马虓、王浚等纷纷响应,共推司马越为盟主,司马越自行选署各州刺史以下诸官,以此吸引了各路士人,一时文武两盛,大军浩浩荡荡杀往长安而去。

但豫州刺史刘乔拒绝响应司马越,发兵抵御前来接管豫州的范阳王司马虓,出兵进攻许昌,又遣长子刘祐率兵守灵壁,使司马越的大军不能前进。司马颙倚刘乔为援,同时又抬出了已被废黜的司马颖,让司马颖率领石超、卢志等旧部,以及关中将领楼褒、王阐等,据守河桥,与王浚夹河交战。王浚遣督护刘根渡河,阵斩王阐,司马颖退守张方旧垒。此时,范阳王司马虓部下司马刘琨已北上接管了冀州,奉司马虓为冀州刺史,引幽州鲜卑突骑南下,击溃了刘乔、刘祐父子,王浚又遣部将祁弘率鲜卑、乌桓兵与司马越会合,为西进前驱。

司马越进兵顺利,让司马颙十分害怕,他的打算是与司马越和解罢兵。但司马越是以讨伐张方为理由起兵的,张方生怕自己会成为和解的牺牲品,遂坚决反对和解。张方还向司马颙提出计策,由司马颙留镇关中,张方则自率大军送司马颖还邺,并讨伐刘琨、王浚。但此时司马颙已不再信任张方,张方的计策让他感到张方是想拥兵自重。于是,司马颙又耍起他惯用的阴谋手腕,设计要杀张方。

西晋时期陶合手跪佣

司马懿死后三国是如何平定的(司马懿的子孙是怎样自相残杀的)(2)

他故意召见张方的密友郅辅,在郅辅进见之前,让参军毕垣跟郅辅说:“张方正在密谋造反,大家都说你也参与了,如果河间王问起来,你怎么回答呢?”

郅辅大惊:“我真的不知道张方要造反啊,我该怎么办呢?”

毕垣这时作出一幅指点迷津的模样,说:“等会儿不管河间王问什么,你就回答‘是的’,就可以了。只要这样做,保证你没事。”

郅辅没有办法,只好照办。进去之后,司马颙问:“张方要造反,你知道吗?”

郅辅答:“是的。”

司马颙又问:“我不怪你,你去杀了张方,将功赎罪,你愿意吗?”

郅辅无奈,只得回答:“是的。”

为了保命,郅辅只有动手了。他拿着一封信,说是司马颙给张方的,就去到了张方的府邸,因为经常来往,郅辅带刀进入,也没有引起卫兵的疑心。张方拿起信,凑到灯下刚想打开来看,郅辅拔出利刃,一刀砍下了张方的头。

张方为人残暴,攻打洛阳时,他纵兵剽掠,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在粮食匮乏的时候,他杀人取肉为军食,泯灭人伦;将司马乂活活烧死,为时人所厌恶;又挟持皇帝,洗劫宫室,成为天下公敌。司马颙用这样的人,已注定了最终失败的命运。但张方很会用兵,打起仗来不含糊,司马颙谋杀张方,看上去似乎很成功,其实是自断膀臂,更显示了司马颙没有大智慧、只有小聪明的浅薄:司马越不可能因为一颗人头而放弃即将到手的胜利。

果然,司马颙送张方首级于司马越,请求和解,司马越断然拒绝。

就在司马颙正在谋求和解的时候,司马虓的部队已在鲜卑、乌桓骑兵的支援下击败了司马颖和司马颙的大将楼褒,司马颖本想逃回长安,在路上听说了司马颙正在与司马越和解的消息,十分惊恐,遂从华阴经武关南逃至新野。支持司马越的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刘弘在荆州搜捕司马颖,司马颖如同惊弓之鸟,尽弃随从,与两个儿子北逃至朝歌,被顿丘太守冯嵩抓住,送到在邺的司马虓处。

司马虓可怜司马颖是武帝之子,只是把他幽禁起来,并无杀他之意。但司马虓不久就因病而死,范阳王长史刘舆等人看到司马颖在邺城仍有宿望,生怕他东山再起,采取报复措施(人们还记得他打败司马乂之后在洛阳屠杀清洗禁军将领的恐怖情形),遂令人诈称尚书台的使者,奉诏赐司马颖死。司马颖拥二子号泣,然后散发东卧,由守兵田徽将他与两个儿子缢死。司马颖统治冀州期间确实有一段时间很得人心,他死后威望犹存,后来邺人汲桑起兵反司马越,就是以为成都王报仇为名,抬司马颖棺木于军中,每事必先启灵,然后行令。司马颖死后数年,在开封传有司马颖之子,年十余岁,流离于百姓家,司马越坐立不安,遣人杀之。

司马颖死后,司马颙的末日也已经临头。张方虽然残暴,但骁勇善战,司马越等颇为忌惮,司马颙自毁长城,替司马越除去大患,只能让关东诸军进攻得更顺利。司马颙派大将吕朗守荥阳,范阳王军司马刘琨将张方首级悬于阵前,传书给吕朗:“张方为河间王卖命,下场是这样。你认为你和张方相比会怎么样呢?”吕朗也感到司马颙奸诈狠毒,善于推卸责任,如今形势不利,将来难保自己不成为第二个张方,遂向刘琨投降。

吕朗投降后,司马颙这才意识到自己杀张方是大大的失策。但此时已没有后悔药可吃,司马颙恼羞成怒,无处发泄,只能迁怒于郅辅,把郅辅杀了(郅辅一副问号脸:特么的当初不是你叫我杀的吗?……)。

荥阳失守后,祁弘等人带着凶悍的鲜卑骑兵,长驱直入关中,司马颙手下的弘农太守彭随、北地太守刁默、部将马瞻、郭伟皆战败逃散。司马颙惊惶失措,弃守长安城,单骑逃入太白山。

祁弘领胡骑进入长安,免不了一阵劫掠,然后带着晋惠帝东还洛阳,留下镇西将军梁柳守长安、镇关中。原来逃散的马瞻等将领看见胡骑大军撤走,乘虚再入长安,杀梁柳,从太白山迎司马颙还镇。但此时司马颙早已元气大伤,失去掌控关中的能力了。原来听命于司马颙的安定太守贾疋叛变投靠司马越,从西北面发兵攻长安,杀马瞻,司马越也派出督护糜晃来攻司马颙。司马颙东西受敌,毫无还手之力,他所能保住的,不过长安一城而已。

背有蹲式驼纽,这枚印是西晋王朝赐给乌桓首领的.

司马懿死后三国是如何平定的(司马懿的子孙是怎样自相残杀的)(3)

晋惠帝落入司马越手里后不久就被毒死,司马越拥立皇太弟司马炽即位,是为晋怀帝。司马越以新帝继位为契机,征召司马颙为司徒,令其入朝。司马颙在长安已势孤力穷,只得利用这次就征的机会与司马越和解。可惜司马越并不打算与他和解。司马越的弟弟、南阳王司马模派部将梁臣到新安迎接司马颙,在车上将司马颙扼死。一代阴谋家,最终死于阴谋中,大概也可以算是死得其所了吧。

八王之乱,至此已奏响尾声,最终掌握了朝政的司马越,他是最后的胜利者吗?西晋王朝的命运,还会出现何种变局?八王之乱,究竟会以怎样的形式来宣告结束呢?

请看下一篇:《东海王》。

搜索historytalking 关注

想看轻松有趣的历史?

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

想知道历史中的各种稀奇古怪?

时拾史事读者群号 30428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