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1)

1【万人空巷】

[wàn rén kōng xiàng]

【正解】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某处,使里巷空阔冷落。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

【出处】苏轼《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误解】常被误解为巷子里空无一人。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2)

2【屡试不爽】

[lǚ shì bù shuǎng]

【正解】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的意思。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冷生》:“言未已,驴已蹶然伏道上,屡试不爽。”

【误解】经常被误解为“多次尝试没有成功”,属望文生义。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3)

4【危言危行】

[wēi yán wēi xíng]

【正解】说正直之言,行正直之事。

【出处】《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误解】容易误认为是“害怕发表言论,不敢说话”或“危险的言论和行为”。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4)

5【汗牛充栋】

[hàn niú chōng dòng]

【正解】本义是指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藏书很多。

【出处】唐·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误解】常被用于形容其他事物。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5)

6【振振有词】

[zhèn zhèn yǒu cí]

【正解】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

【出处】清·梁启超《关税权问题》:“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既振振有词,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以授之口实也。”

【误解】常被错用来代替“理直气壮”。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6)

7【休戚相关】

[xiū qī xiāng guān]

【正解】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出处】《国语·周语下》 “晋国有忧,未尝不成,有庆,未尝不恰·······为晋休戚,不背本也。”

【误解】常与“息息相关”误用。

➀“休戚相关”含有同甘共苦、利害一致的意思。“息息相关”不含此意;

➁“息息相关”适用的对象比较广泛,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休戚相关”适用面比较窄,一般只能指有祸福可言的人、集团、国家等相互间的关系。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7)

8【不以为意】

[bù yǐ wéi yì]

【正解】意思是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

【出处】《三国志·吴书·陆凯传》:定大恨凯,思中伤之,凯终不以为意…

【误解】常与“不以为然”混用,不以为然指的是“认为不对,反对,不同意”。意思是完全不同的。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8)

9【如履薄冰】

[rú lǚ bó bīng]

【正解】是指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出处】出自 《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误解】常误用于形容形势危急。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9)

10【惨淡经营】

[cǎn dàn jīng yíng]

【正解】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出处】出处于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误解】常被误解为:经营不善,很萧条。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10)

11【功亏一篑】

[gōng kuīyí kuì]

【正解】意思是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却没能完成,结果枉费工夫。

【出处】《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误解】易和“前功尽弃”混用。“前功尽弃”指以前的功劳努力全部丢失、白费。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11)

12【久假不归】

[jiǔ jiǎ bù guī]

【正解】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出处】先秦:“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误解】易被误解为长期请假不归。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12)

13【瓜田李下】

[ guā tián lǐ xià ]

【正解】意指正人君子要主动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

【出处】三国·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误解】易被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13)

14【绘声绘色】

[ huì shēng huì sè ]

【正解】形容叙述、描写得极其逼真。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评:“绘声绘影;能令阅者拍案叫绝。”

【误解】常被误用代替“有声有色”。“有声有色”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14)

15【出神入化】

[ chū shén rù huà ]

【正解】形容技艺高超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出处】明·黄佐《翰林记·卷一○·习书》:“ 真所谓精能之至、出神入化者。”

【误解】常为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15)

16【登堂入室】

[dēng táng rù shì]

【正解】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出处】《论语·先进》:“(仲)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误解】易被误用为“进入屋子”。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16)

17【如坐春风】

[ rú zuò chūn fēng ]

【正解】意思是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出处】明·王世贞《鸣凤记》:“先生;立言必宗圣门;观水必于沧海。某等一贯未究乎渊源;六经徒得诸糟粕。倘蒙时雨之化;如坐春风之中。”

【误解】常被误用为“描写景物”。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17)

18【走马观花】

[ zǒu mǎ guān huā ]

【正解】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出处】唐·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误解】易和“浮光掠影”相混。“浮光掠影”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18)

19【曾几何时】

[ céng jǐ hé shí ]

【正解】指时间没过去多久。

【出处】宋·赵彦端《介庵词·新荷叶》词:“回首分携;光风冉冉菲菲。曾几何时;故山疑梦还非。”

【误解】常被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19)

20【抛砖引玉】

[ pāo zhuān yǐn yù ]

【正解】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大众晚参;师云:‘今夜答话去也;有解问者出来。’时有一僧便出;礼拜;师曰:‘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鯈子。’”

【误解】常被误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20)

21【安土重迁】

[ān tǔ zhòng qiān]

【正解】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出处】《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误解】常被误解为反义。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21)

22【望尘莫及】

[wàng chén mò jí]

【正解】意思是指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误解】易与“鞭长莫及”相混。“鞭长莫及”比喻距离太远而无能为力。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22)

23【耳提面命】

[ěr tí miàn mìng]

【正解】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出处】《诗经·大雅·抑》:“於呼小子;未知臧否。匪乎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误解】常误用为贬义词,理解为在耳边训斥,当面命令。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23)

24【下里巴人】

[xià lǐ bā rén]

【正解】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误解】容易被误解为地位低下的人。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24)

25【良莠不齐】

[ liáng yǒu bù qí ]

【正解】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出处】出自清朝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且说彼时捐例大开,各省侯补人员十分拥挤,其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误解】常被误用形容水平、成绩等。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25)

26【一言九鼎】

[ yī yán jiǔ dǐng ]

【正解】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误解】易被误用为守信用。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26)

27【首尾两端】

[ shǒu wěi liǎng duān ]

【正解】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动摇不定。

【出处】《后汉书·西羌传》:“初,饥五同种大豪卢匆,忍良等千余户别留允街,而首尾两端。”

【误解】常被误解为前后言行不一致。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27)

28【溢美之词】

[ yì měi zhī cí ]

【正解】表示过分吹嘘的话语。

【出处】出自先秦·庄周《庄子·人间世》:“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误解】常被误用为褒义。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28)

29【蓬荜生辉】

[ péng bì shēng huī ]

【正解】使寒门增添光辉。谦辞,表示对他人来访,或赠送诗文字画等感到非常荣幸。

【出处】元·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三折:“贵脚踏于贱地,蓬荜生光。”

【误解】易被误用在别人身上。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29)

30【蹉跎岁月】

[ cuō tuó suì yuè ]

【正解】时光白白过去。指虚度光阴。

【出处】晋·阮籍《咏怀》诗:“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

【误解】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30)

31【五风十雨】

[wǔ fēng shí yǔ]

【正解】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出处】出自汉·王充《论衡·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误解】常被误用为刮风多、下雨多。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31)

32【不忍卒读】

[bù rěn zú dú]

【正解】意思是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出处】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闽督何公小宋,挽其夫人一联,一字一泪,如泣如诉,令人不忍卒读。”

【误解】常与“不堪卒读”,“难以卒读”混淆,误用为贬义词,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32)

33【一文不名】

[yì wén bù míng]

【正解】意思是指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误解】常误用于代替“一文不值”,指毫无价值,后指人无用。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33)

34【求全责备】

[qiú quán zé bèi]

【正解】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是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出处】《论语·微子》:“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误解】常被误用为“委曲求全”。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34)

35【身无长物】

[shēn wú cháng wù]

【正解】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对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误解】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35)

36【巧言令色】

[qiǎo yán lìng sè]

【正解】指用花言巧语来迷惑、取悦他人。含贬义。

【出处】《书·皋陶谟》:“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误解】常被误用为褒义词。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36)

37【明日黄花】

[míng rì huáng huā]

【正解】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出处】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误解】不能写成“昨日黄花”。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37)

38【苦心孤诣】

[kǔ xīn gū yì]

【正解】意思是对某事用心,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地步。

【出处】清·翁方纲《复初斋文集·格调论下》:“今且勿以意匠之独运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诣戛戛独造者言之,公且以效古之作若规仿格调者言之。”

【误解】常和“苦口婆心”混用。“苦口婆心”是指善意的又不厌其烦地劝导某人。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38)

39【洛阳纸贵】

[luò yáng zhǐ guì]

【正解】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至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

【出处】《晋书·文苑·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误解】常被误用为贬义词。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39)

40【望其项背】

[wàng qí xiàng bèi]

【正解】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难以望其项背”。

【出处】清·汪琬《与周处士书》:“言论之超卓雄伟,真有与诗书六艺相表里者,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项也。”

【误解】常被误用为“只能望其项背”。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40)

41【石破天惊】

[shí pò tiān jīng]

【正解】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出处】唐·李贺诗《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误解】常误与“排山倒海”等连用,指自然力量之大。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41)

42【胸无城府】

[xiōng wú chéng fǔ]

【正解】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出处】出自《宋史·傅尧俞传》:“尧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设城府,人自不忍欺。”

【误解】常被误用来形容大脑简单,贬义词。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42)

43【不虞之誉】

[bù yú zhī yù]

【正解】虞:料想;誉:称赞。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出处】《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误解】常被误认为是不该得到的赞誉。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43)

44【师心自用】

[shī xīn zì yòng]

【正解】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座,谬误差失者多矣。”

【误解】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44)

45【三人成虎】

[sān rén chéng hǔ]

【正解】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出处】《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误解】易被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45)

46【美轮美奂】

[měi lún měi huàn]

【正解】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

【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误解】易被误用为形容其他美好事物。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46)

47【炙手可热】

[zhì shǒu kě rè]

【正解】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出处】唐·杜甫《丽人行》:“炙手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误解】易被误用为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47)

48【侃侃而谈】

[kǎn kǎn ér tán]

【正解】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古时候用来形容人善于交谈,有风度,含褒义。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

【误解】现在多误用为形容聊天,易和“娓娓而谈”混淆。“娓娓而谈”意思是连续不倦地谈论着。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48)

49【差强人意】

[chā qiáng rén yì]

【正解】勉强使人满意。

【出处】《后汉书·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误解】多被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49)

50【破镜重圆】

[pò jìng chóng yuán]

【正解】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聚与和好。

【出处】出自宋·李致远《碧牡丹》:“破镜重圆,分钗合钿,重寻绣户珠箔。”

【误解】易被误用到其他关系上,“破镜重圆”专指夫妻之间。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50)

51【不足为训】

[bù zú wéi xùn]

【正解】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出处】明·胡应麟《诗薮》:“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

【误解】易被误解为:不足以作为教训。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51)

52【七月流火】

[qī yuè liú huǒ]

【正解】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出处】《诗经·国风·豳风》: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误解】“七月流火”多年来却常被误用来形容天气十分炎热,属于望文生义。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52)

53【不负众望】

[bù fù zhòng wàng]

【正解】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误解】常和“不孚众望”混用。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53)

54【不孚众望】

[bù fú zhòng wàng]

【正解】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出处】《诗经·大雅·下武》中有“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误解】常和“不负众望”混用。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54)

55【期期艾艾】

[qī qī ài ài]

【正解】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误解】常被误解为懦弱犹豫,吞吞吐吐。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55)

56【无可厚非】

[wú kě hòu fēi]

【正解】表示没有可过分责难的。意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中:“莽怒,免英官。后颇觉悟,曰:'英亦未可厚非。'复以英为长沙连率。”

【误解】常与“无可非议”误用。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56)

57【无可非议】

[wú kě fēi yì]

【正解】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

【出处】《论语·季氏》:“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何晏注引孔安国曰:“无所非议也。”

【误解】常与“无可厚非”误用。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57)

58【不胫而走】

[bù jìng ér zǒu]

【正解】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出处】北齐·刘昼《新论·荐贤》:“玉无翼而飞;珠无胫而行。”

【误解】常与“不翼而飞”混淆。“不翼而飞”意为: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物品忽然丢失。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58)

59【不知所云】

[bù zhī suǒ yún]

【正解】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误解】常被理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成语注释100个及出处(易误用的60个成语)(59)

60【弹冠相庆】

[tán guān xiāng qìng]

【正解】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于贬义。

【出处】宋·苏洵《管仲论》:“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相庆矣。”

【误解】常被误解为互相庆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