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献礼片《功勋》以李延年的抗美援朝开场,由袁隆平爷爷的杂交水稻结束,八位功勋的故事跨越时空,从不同角度、领域触动新一代的年轻观众。
在这些故事里,食物似乎是编剧格外偏爱的“情结”,几乎每个单元都有相关展现,李延年篇中,特务皮特王的反动宣传话术总是离不开“天天有肉吃”。
用“有肉吃”去动摇一家国家的士气,放在当下来看似乎很夸张,但在抗美援朝战场甚至先烈们打过的其他战役里,都是极为常见的现象。
因为当时的战士们,普遍连基础温饱问题都难解决。
同期、同题材电影《长津湖》对这一视角有过更深入的刻画,埋伏在长津湖周边的士兵,每天的口粮是一个冻土豆,冰疙瘩一样的地狱食物。
《功勋》兄弟剧《理想照耀中国》里,七话印象最深的是红军长征之雪山篇,几颗红辣椒一煮再煮,只为给战士们烧一锅可以暖和身体的辣椒水。
少年战士吃石子对抗饥饿,每个人都在努力缩减口粮与艰苦的环境对抗,为了给大部队贡献更多的能量,王劲松饰演的炊事班班长,就此长眠于雪山。
在那个年代,食物等于生命,为我们带来和平盛世的先烈,在饥寒交迫中拼出了光明,拼出了新时代的曙光,才有了我们如今的丰富资源。
解放后,粮食短缺仍旧是国人面对的一大难题。
《功勋》于敏篇里,有一个让观众先啼笑皆非后眼睛湿润的情节,于敏的妻子孙玉芹每周都会把鸡蛋攒起来,等于敏回家后和孩子们一起吃,这是小家庭的节日。
两个孩子馋了鸡蛋很久终于等到爸爸回家,但于敏却匆忙离开,顺手“借”走了家里的鸡蛋,因为他要给科研小组准备解题奖励,鼓励大家的士气。
于是,观众看到了一群国宝级科研人员因为有机会吃到屈指可数的鸡蛋而沸腾。
“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篇里,他带领的科研人员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饮食条件似乎比于敏团队的待遇“好”很多,至少他们每天都能分到两个羊肉包子。
但羊肉包子背后,是李东海为首的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在大漠中打黄羊维持的,没有战士因为凶险而胆怯,因为他们知道,科学家的导弹能保护更多同胞的生命。
在这个篇章里,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李东海还意外补充了《长津湖》中没有提到的视角,战争后期,没有食物的他们,一度靠吃老鼠度日。
张富清篇中,他驻队下乡时当地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便是温饱问题,因为需要帮助的贫困人口太多,粮食又太紧缺,张富清一度在户外工作中饿晕落水。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功勋》以及很多主旋律题材的编剧放不下食物“情结”,并不是他们思维局限,而是在刻画事实,粮食,对我们的意义很不一样。
先辈们在饥饿中前进,也因为体验过大环境饥饿的艰辛,更懂得粮食的重要性,如今大部分国人不用再担心基础温饱问题,是他们不断牺牲、努力的成果。
或许,这也是《功勋》以袁隆平篇结尾的原因之一,粮食,是他终身的追求。
剧中下乡实践的剧情非常让观众揪心,年轻时的袁隆平爷爷一度在路上饿到无法直立行走,村民给他一小块饼补充体力,他都下意识留一半给儿童大毛。
因为经历过饥饿年代,袁隆平爷爷一生都致力于水稻增产研究,只为让每个都能吃上饭,用农学人的专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部分国人都对他充满敬爱,因他的贡献而感动,但也有那么一小波人并不怎么重视他的贡献,诋毁、不认可、不理解的声音总是试图挑战国人底线。
小编无意与他们争论是非曲直,只想分享袁隆平篇中促使他研究水稻的广田叔。
广田叔是一个虚拟人物,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一生都在与饥饿做斗争,临终心愿便是吃一口白米饭再上路,但当下看来过于简单的心愿,却是当时最难达成的。
因为水稻产量太低,待到播种期,村里已无一粒米可循,只有关系全村第二次口粮的珍贵稻种,无论广田叔多么渴望,也喝不到一口米汤,直到他去世。
跑遍全村都没能完成广田叔的愿望,推动了袁隆平研究水稻的决心,也将当时很多国人处理展现得淋漓尽致,为什么老一辈对袁隆平爷爷那么尊重?
广田叔的一生就是答案。
可能大多数年轻观众都会觉得广田叔剧情是编创作出来的戏剧化烘托,有感染力,却也是虚拟的人物、故事,其实不然,小编便曾听家中长辈说过相似的事情。
相似的故事里,主角有老人、有青壮年也有还没来不及看看世界的幼儿,虚拟的广田叔,恰巧是一个时代很多人的缩影,也是主旋律作品“粮食情结”的起源。
有了众多先辈们的无私付出,进入新时代的我们,基本已经摆脱基础温饱束缚,影视作品里的“粮食情结”似乎变成纯粹的回忆,有触动,但无需当代人的参与。
其实不然,小编以为,影视作品的“粮食情结”,是在向观众传递一个信号:感恩先辈们的付出,珍惜当下每一天的生活,珍惜每一粒粮食。
如何活好每一天,是一门复杂的学问,珍惜粮食却是每个人稍微动动手就能做到的事情,但这个简单的事情,很多人却失去了根本的敬畏。
上半年“倒奶事件”再一次爆发后,有网友批判浪费,也有人坚持所谓的“消费自由”,认为自己花了钱,想怎么处理都是自己的自由。
看到这样的言论,再看看主旋律作品里的“粮食情结”,委实让人觉得无奈。
先辈们的遭遇与付出还是历历在目,温饱线下挣扎的同胞仍未清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犹言在耳,怎么能这么快就沉浸于奢靡浪费了呢?
影视作品不能改变社会,也无法彻底改变一个人的观念,但希望我们被口碑主旋律作品触动之后,能够愿意思考己身,把“粮食情结”记在心里,付于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