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对于徐海东,毛主席说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

徐海东缺席革命10多年(徐海东缺席革命10多年)(1)

图 | 徐海东

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对徐海东的描述则更具传奇性。斯诺对于徐海东这样评价:“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

戎马一生,忠于革命

根据斯诺的回忆,当年他在前往十五军团驻地的路上,到处都能看到国民党飞机散发的传单。在那些传单上面印着这样的字迹:“凡击毙彭德怀或徐海东,当赏洋10万。”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给敌人带来如此大的震慑,而战场上的徐海东到底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确实,在中国近代史上,徐海东是一位具有传奇经历的人。

徐海东缺席革命10多年(徐海东缺席革命10多年)(2)

图 | 徐海东

纵观徐海东的一生,他从一个普通的农村贫苦窑工,一路成长为我党早期的高级将领。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从徐海东的经历来看,他完全能被描摹成其中最为生动的一幅画面。

1900年,徐海东出生在湖北省黄陂县徐家桥村的一个贫苦家庭。在徐海东的家里,他们祖上七代人都是窑工,到了徐海东这里,正好是第七代。十四岁那年,因为家境贫寒的原因,徐海东开始了他十一年的窑工生涯。

在徐海东当窑工的那段日子,有一次他挑着瓦盆拿出去卖,可是他走了好几个村子都没有卖掉。而且,当时还是在冬天,天气十分寒冷,饥寒交迫的徐海东因为体力不支晕倒了在路上,多亏遇到了一位好心的农妇,徐海东喝了那碗递给他的热粥,这才没有路死街头。

一直到后来,偶然听到了共产主义的宣传,徐海东渐渐在心里发誓,他要为了自己和那些跟自己有相同命运的人努力奋斗。

徐海东缺席革命10多年(徐海东缺席革命10多年)(3)

图 | 徐海东

在徐海东的老家,他算是最早起来闹革命的一批人。徐海东加入共产党是在1925年,曾经在国民革命军中任职,还参加过北伐战争。

其实,徐海东并不是他的本名。徐海东的儿子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说,徐海东不是父亲的本名,父亲是为了表示把革命搞起来的决心,这才给自己改名为“徐海动”,就像哪吒闹海那样。可是,人们后来叫来叫去,硬是把“海动”叫成了“海东”,这就是“徐海东”这个名字的真实由来。

张国焘对徐海东的评价也很高,他在对徐海东的回忆中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而这,其实跟徐海东把年轻的红二十五军带到延安,并且在途中还建立了鄂豫皖根据地有很大关系。据说,红十二军的士兵年龄普遍很低,平均年龄只有十八岁。

不只是徐海东,他的红二十五军更是堪称传奇,这是唯一一支经历了长征,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队伍还得到扩大的。在共和国将军中,其中有九十多位是从二十五军出来的。

徐海东缺席革命10多年(徐海东缺席革命10多年)(4)

图 | 徐海东

其实,在当时要加入红二十五军并不是容易的。来到这里,大家被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怕不怕死,如果怕死的话最好就不要来了。

谈起鄂豫皖苏区,徐海东还是这里的创始人之一。

1932年,国民党对鄂豫皖苏区进行了第四次“围剿”,张国焘带着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红二十五军一部留下来坚守。此时鄂豫皖苏区的状况很不乐观,因为摆在他们面前的是情形异常艰难,除了20万国民党大军的扑面而来,还有日益缩小的根据地。

虽然情势危急,可徐海东和他年轻的红二十五军却并没有因此退却,他们始终不惧困难,勇往直前。

对于徐海东这个人,蒋介石是十分头疼的。蒋介石曾经几番想要消灭徐海东,可是天不遂人愿,每一仗几乎都是屡战屡败。为此,蒋介石说,徐海东跟他的名字“臭豆腐”一样,粘上了就甩不掉。

徐海东缺席革命10多年(徐海东缺席革命10多年)(5)

图 | 蒋介石

据说,徐海东刚刚组织农民自卫军的时候,手上只有一把手枪、八发子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蒋介石开始对共产党员出手了。徐海东这时接到党组织的通知,组织让他赶紧离开。

就这样,徐海东回到了黄陂,担任军事部长的职务。刚开始的时候,所有成员加起来只有13个人,武器装备呢,只有徐海东离开时带走的一把手枪和八发子弹。

徐海东在战场上曾多次负伤。在他一生打过的仗中,九次负伤有八次都是枪伤,身上的枪眼留下的洞有17个。在一次战役中,徐海东的脸被子弹打穿,警卫员看到了,就跑到他身边说,“军长,你负伤了!”徐海东听到后,大声反问,“谁负伤了?!”

徐海东缺席革命10多年(徐海东缺席革命10多年)(6)

图 | 徐海东

原来,徐海东是因为害怕这种事情会影响军心,所以才会表现出有些暴躁的这副样子。事后,徐海东向警卫员道了歉。当时,如果部队里有人在战斗中负伤,徐海东都会一一前去探望,因此将士们对他都十分尊敬。

北上途中,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同志不幸牺牲,徐海东得知这个消息后悲痛万分。

徐海东缺席革命10多年(徐海东缺席革命10多年)(7)

图 | 吴焕先

这天,徐海东抱着战友吴焕先的尸体痛哭不止。他亲自给战友擦洗了脸和身体,然后给吴焕先换上了他平时最爱穿的那件呢子大衣。徐海东买了最好的棺材,把战友埋葬在地下。在吴焕先坟前,徐海东默默地发誓,一定把红二十五军带进陕北。

在那次战斗中,一颗子弹从徐海东的左眼下射入,从后颈穿出,喉咙被淤血堵住,呼吸困难,生命垂危。见此情形,护士周少兰把污血一口一口从他喉咙吸出来,尽心尽责地守护在徐海东身边。终于,在四天四夜的昏迷后,徐海东醒了过来,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一个奇迹。

徐海东缺席革命10多年(徐海东缺席革命10多年)(8)

图 | 徐海东和夫人

后来,周少兰与徐海东结为伉俪。徐海东为妻子改名周东屏,而这个名字的寓意是——徐海东的生命屏障。

终于,突破了敌人的重重堵截后,在1935年的九月,徐海东带着红二十五军与陕北的刘志丹会合了。

在多年的战争实践中,徐海东积累了丰富的战争经验。后来,一般只要跟敌人接上火,徐海东就能够推断出对敌人的兵力火力情况。徐海东更是多次打出了胜仗。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而在1940年,徐海东终于病倒在了战场上,也没有参加后来的解放战争。

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徐海东雪中送炭

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分裂。当时,红四方面军有八万余人,而红一方面军的人数不到一万。张国焘觉得自己兵强马壮,心里就暗暗生起了“谁的枪多谁当老大”这种不好的念头,他已经好像完全把自己共产党人的身份抛之脑后了,此次张国焘的作风俨然与军阀无异。

在此期间,很多人都曾试图维护红军的团结,可最终都没有成功。很快,张国焘带领八万红军南下,宣布另立“中央”。

徐海东缺席革命10多年(徐海东缺席革命10多年)(9)

图 | 张国焘

就是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毛泽东带着7000中央红军北上,终于来到了陕北。

在中央红军抵达之前,徐海东已经带着红二十五军来到了这里,并且在陕北很有军威。在这以前,徐海东与毛泽东二人从来没见过面,也几乎没有过什么交集。

而且,徐海东带领的红二十五军其实是四方面军的部队,也就是说,红二十五军是张国焘领导下的军队。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徐海东算起来是张国焘的部下。

可是,张国焘刚刚在其他地方宣布另立中央,而毛泽东领导的中央红军这时又来到了陕北,徐海东此时究竟要听谁的?这个时候,徐海东的立场抉择尤其重要。

徐海东缺席革命10多年(徐海东缺席革命10多年)(10)

图 | 徐海东、周恩来

1935年的冬天,这是徐海东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第一次碰面。

在经历过千辛万苦的跋涉之后,中央红军终于到达了陕北。

经历了长征的洗礼后,来到陕北的中央红军可以用一穷二白来形容,生活条件普遍不好。此时正值寒冬,将士们同时忍受着寒冷和饥饿的双重折磨,为了缓解大家的困境,毛泽东让后勤部长杨志诚带着自己手写的借条去找徐海东。

其实,这次来找徐海东借钱,说实话毛泽东心里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毛泽东在给徐海东写的信里讲述了中央红军眼前遇到的困难,并跟他提出向红二十五军借钱的请求。

杨志诚找到徐海东,向他说明缘由以后,紧接着,徐海东就去找供给部部长,并问他现在手上还有多少钱。最终,徐海东没有“借”给中央红军钱,而是“给”。他自己留下了两千块大洋,把其余五千块大洋全部交给了中央红军。

徐海东缺席革命10多年(徐海东缺席革命10多年)(11)

图 | 毛泽东

不仅如此,在给毛泽东的回信中,徐海东说,红二十五军完全服从中央红军的领导。要知道,中央红军是刚刚经历了红军的长途跋涉一路奔波赶来的,他们此时手里什么都没有。对于中央红军来说,徐海东的这番表态无疑是雪中送炭。

在收到这五千大洋和徐海东的信时,中央领导们眼眶里涌出的泪花依稀可见。

徐海东在回忆里曾说:

“我对毛主席是真诚拥护和热爱的。当杨志诚同志拿着毛主席批的条子,要两千五百块钱时,我把供给部长找来,问他有多少钱,他说全部七千元,我说留下五两千,其他五千元全部送交中央。当时我认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无条件的服从中央。”

徐海东缺席革命10多年(徐海东缺席革命10多年)(12)

图 | 张国焘、毛泽东

直到许多年后,对于徐海东送来的这五千块钱,毛主席始终念念不忘。毛主席常说,“徐海东是对革命有大功的人。”

对中央红军来说,这笔五千块大洋的款项意义非常重大。当时正是中央红军最艰难的时候,徐海东从未见过毛泽东,指挥序列也不是中央红军的。可即便如此,当中央红军到来的时候,徐海东仍然能摆正立场,忠于信仰,坚决服从中央的领导。

徐海东的慷慨解囊和立场坚定,不管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值得被人们敬重。而中国革命,也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徐海东这样的人存在,所以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为革命流血牺牲,55年被授大将军衔

徐海东缺席革命10多年(徐海东缺席革命10多年)(13)

图 | 毛泽东

毛主席曾经说过,我党为革命牺牲最多的是海东同志。

在鄂豫皖打仗的时候,徐海东的名声和威望越来越大,蒋介石甚至因此下了一道命令,“杀绝徐族”。从1930年开始,只要是姓徐的就有被杀的风险,百姓甚至因此都不敢姓徐。等到徐海东离开鄂豫皖开始长征时,他家里的近亲加上远亲被杀害的就有六十六个人之多。

1940年1月,徐海东在报告会场昏倒。这跟他长期作战过程多次负伤和积劳成疾都有关系。从此以后,徐海东就开始与病痛作斗争。

对当时的徐海东来说,他的军事生涯正值巅峰期,而想要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如果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那绝对是万万不行的。让徐海东离开战场,他心里是有千千万万个不愿意的。

后来,徐海东只能躺在担架上,甚至连吃饭、翻身、大小便类似的事情也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完成。上级们都希望徐海东的病情能够有所好转,可事实上并没有。

徐海东缺席革命10多年(徐海东缺席革命10多年)(14)

图 | 徐海东(左)

徐海东的心思始终跟战场的形势紧紧连在一起,如果听说打了胜仗,他的精神就会好很多,可如果听到了什么不好的消息,他心情就会变差,病情也跟着严重起来。

即使是在生病期间,徐海东也会经常找干部来谈话。而且,他的病床前似乎永远都摆放着军用地图。

1941年,徐海东突然听说了“皖南事变”的事情,愤慨万分,他觉得这是天大的耻辱,病情变得更加严重起来。

战场上的牺牲流血徐海东见得并不算不少,可是这种类型牺牲,徐海东只觉得憋屈。徐海东的病情又一天天严重起来,他有时候都觉得自己可能不行了。

后来,陈毅和和张云逸等同志向中央反映了徐海东的情况,说他还在带病坚持工作,不知道该怎么办。

徐海东缺席革命10多年(徐海东缺席革命10多年)(15)

图 | 张云逸

1941年,毛泽东在亲手起草了一份电报,他在电报中回复说:“静心养病,天塌不管。”

看到电报上的话,这个在战场上有着钢铁意志的汉子再一次流泪了。自此以后,徐海东开始了漫长的治疗养病生涯。

1943年冬天,徐海东突然大吐血,连续几天体温都在四十度左右,医生们对此束手无策。大家甚至都觉得徐海东这次可能挺不过去了。妻子在他的病床前抑制不住地抽泣起来,徐海东也觉得自己恐怕要不行了。

昏迷后醒来的徐海东,说出这样的话,“死,是不可怕的,只是我为党做的事太少了。”

可是,徐海东战胜了病魔。期间有人曾经怀疑徐海东可能挺不到抗战胜利的那天了,可是,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和钢铁般的意志,奇迹再一次发生在了徐海东身上,他一次又一次地与死神擦肩而过。

徐海东缺席革命10多年(徐海东缺席革命10多年)(16)

图 | 徐海东和夫人

终于等到抗战胜利的那天,徐海东幽默地对妻子说,“我这个病号,把小日本熬垮了。”

虽然病倒了,可徐海东似乎总是对自己的病情很乐观,也不会觉得自己的病有多大不了。他觉得,九次负伤都没能把自己打垮,生个病也不会耽误自己为革命工作。所以,每次医生来的时候,徐海东都会追问一句,“我还要养多久?”

1955年,在共和国实行军衔制时,徐海东被评为大将。徐海东的名字出现在大将名单中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可他自己却并没有表现出有多么喜悦。

在授衔仪式举办时,徐海东彼时还在大连养病。知道自己被提名为大将,周恩来刚好又在这个时候前来探望他。徐海东觉得自己得大将军衔不妥,就对周恩来说,“我长期养病,为党工作太少了,授衔大将受之有愧。”

徐海东缺席革命10多年(徐海东缺席革命10多年)(17)

图 | 徐海东

徐海东认为,自己因为伤病原因,已经很久都没有指挥作战,别说是大将,就是不评衔都可以。

徐海东的话传到了毛主席的耳朵里,毛主席不同意徐海东的看法。

最终,徐海东不仅被评为大将,而且在共和国十位大将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粟裕。

1960年,这一年的春节毛主席来广州过冬,当时是和徐海东住在一起的。毛主席知道徐海东身体不好,为了不打扰他的休息,所以每次到了出行的时候,都会吩咐小汽车从上坡下滑一段再发动。

1969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参会名单上没有徐海东的名字,毛主席发现这一情况点名让他参加。虽然徐海东此时还病得很厉害,可他仍然带病参加了这次会议,并且当选为中央委员。徐海东进入了会场,而且是坐在轮椅上面的,周恩来向他走来表示欢迎,毛主席也挥手向他致意。

徐海东缺席革命10多年(徐海东缺席革命10多年)(18)

图 | 毛泽东、周恩来

徐海东曾这样总结自己的一生:

“我这一生,所经历的道路是光荣曲折的。党把我一个没有文化、受尽旧社会痛苦、百事不懂的手工业工人,培养成一个高级将领。使我不安的是为党为人民做的工作太少,病的时间太久,今后我将像以往,虽然不能再为党更多地工作,但要做一个永远忠实于党、忠实于人民、忠实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共产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