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蛇,你会联想到什么?是《白蛇传》里的白娘子,还是农夫与蛇的故事?

7月16日是世界蛇日,这是一个为了让人们了解蛇和爬行动物而创立的节日,记者也来到福州动物园的两栖爬行动物馆(简称“两爬馆”),带大家一起了解那些冷血动物的秘密。

馆中有近40种蛇 大多较为“年轻”

福州动物园的两爬馆里住着近40种蛇,它们来自天南海北,其中不乏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品,如“大块头”缅甸蟒、“富贵闲蛇”黄金蟒、“剧毒刺客”眼镜王蛇、“园林卫士”尖喙蛇、“林间妖姬”白唇竹叶青、“蛇中玛丽苏”玉米蛇等。

冬天小蛇怎么过冬(蛇也要泡冷水澡)(1)

蛇中玛丽苏——玉米蛇

当然,这之中最珍贵的,要属有着“蛇中大熊猫”美誉的莽山烙铁头蛇。它来自湖南,通体呈黑褐色,头部呈三角形,形如一块烙铁。背鳞上聚集着一团黄绿色花纹,看着十分华丽、霸气。

冬天小蛇怎么过冬(蛇也要泡冷水澡)(2)

蛇中大熊猫——莽山烙铁头蛇

有趣的是,两爬馆里的蛇类有些是从各地引入的,有些是“私闯”民宅后被送进动物园的,有些则是后期繁育的,无论以哪一种形式入园,它们中的大部分“蛇龄”都较为年轻,平均在2岁至6岁之间,相当于人类的十多岁。

在两爬馆中,这些蛇类的待遇十分优渥,不仅每条蛇都能住上豪华的“单间房”,房内各项设施也一应俱全,有取暖灯、攀爬架等,尽量模拟出自然的生活环境,让蛇类在馆中舒服地活动、觅食、繁殖、栖息。

每七天进食一次 炎热夏天会安排泡冷水澡

孙斌是两爬馆的负责人,照顾蛇类长达十多年,对它们的习性颇为了解。他说,馆内会根据蛇的体型大小来合理分配食物。比如,体型较大的蟒蛇吃的是三斤左右的公鸡;体型中等的蛇类食用一斤左右的鸽子;体型最小的蛇类只能吃小白鼠。由于蛇消化食物很缓慢,每吃一次要经过一周左右才能消化完毕,因此他也保持着一周投喂一次的频率。

冬天小蛇怎么过冬(蛇也要泡冷水澡)(3)

绿鞭蛇

大自然中的蛇要冬眠,但动物园内的蛇不会冬眠,只是减少进食次数。孙斌说,作为一种冷血动物,蛇在消化食物时需要一定的热量。在冬天,每次投喂后,他会打开取暖灯,让蛇感受到温暖。

蛇类最喜欢的温度在28℃至30℃之间。面对福州夏季的“烤验”,孙斌会在蛇箱中及时放入冰袋,帮助降温。此外,他还会安排蛇泡冷水澡,这样做不仅能让其保持湿度进而更好地完成蜕皮,也能使它们舒服度夏。

动物园里的其他动物,都很容易和饲养员处成“朋友”,但陪伴多日,孙斌和蛇类却不熟。究其原因,孙斌笑道:“蛇是不认人的。就在两个月前,我给蟒蛇喂食时,还险些被它咬伤。同样的,蛇最好要分笼饲养,不然就很容易为了获得食物而打架。”

福建共有87种蛇

“坐也卧,立也卧,行也卧,卧也卧。”从这句经典谜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蛇的特征是没有附肢、眼睑和外耳孔,通体被鳞。

据资料显示,蛇作为一类无足的爬行动物,是蛇亚目(Serpentes)的通称,属于爬行纲。蛇类又有虵(shé)、虺(huī huǐ)、螣(téng)、蚦(rán)、蜧(lì)、蜦(lún)、长虫等别称。已知全世界现存蛇类超过3100种,大部分分布于温带、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也有少数分布在寒带地区。

福建省内也常常有“蛇出没”,共有87个种类的蛇。东汉文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就将福建的“闽”解释为:“闽,东南越,蛇种。”

来源:海峡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