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度4.0
幸存者偏差
这个词其实理解起来非常简单,往往就是这样更容易掉入别人设好的幸存者偏差陷阱,尤其各种涉及金钱利益陷阱。想要在生活中做好风险规避和筹划工作,了解幸存者偏差,是非常有利的,可以鉴别幸存者偏差误区和陷阱,甚至利用它规避风险,辅佐规划,是一个把锋利的双刃剑,更是一把趁手的好武器。
先来个简单的解释,也就是这个词的由来,“幸存者偏差”一词,其实源于二战时期的美国,由于战场中飞机和飞行员是非常珍贵的战力资源,美军轰炸机在战争中又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美军对飞机的安全性非常的重视,于是他们找了一群科学家专门研究如何让飞机有更多的生还率。于是他们对机库里所有飞机都进行了中弹情况的调研,结果大概是下图这样的:
机翼机身中弹占比明显较大,于是提议加强机翼机身强度,然后这一提议被一个统计学大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的序列大佬——沃德教授给怼回去了,理由就是机库里的飞机都是成功返航的,本身就属于生还者,甚至不乏机翼和机身被多次中弹的幸存者,说明机翼和机身其实扛得住打,中弹了还是能安全返航,但机身后半段的机尾、引擎、驾驶舱很少甚至没有发现弹孔,不是说这些地方敌方不打或打不着,而是一旦中弹了就回不到机库里了,自然也就不会被统计到了,所以相比中弹多的地方,在这个数据中,更应该重视没中弹的地方。于是沃德教授强烈建议加强机引擎、尾强度,之后的战争通过事实证明了,他是对的。
提出幸存者偏差的沃德教授——最终未能在战争中幸存
这个小故事确实能把幸存者偏差描述个七七八八,但之所以幸存者偏差现在会被广大统计学,社会学,行为学,经济学学者们翻来覆去的研究挖掘,就是因为它远背后蕴含的奥妙比这个小故事要复杂得多。
统计学上对幸存者偏差的定义是:即我们在进行统计的时候忽略了样本的随机性和全面性,用局部样本代替了总体随机样本,从而对总体的描述出现偏倚。
说人话:“你只考察了幸存者所满足的特征,这并不能得出一个有说服力的结论来”——李永乐老师。
用统计学模型可描述为:统计全集为A,观察到A的子集A1有特征X,A1为幸存者,而A中A1以外的部分并没有观察到或者被人为忽略,于是判断全集A都有特征X。事实上A的具体特征未知。
用图型可表述为:
感觉有点生硬,并且不能表现出它的深度神髓,要想搞懂幸存者偏差,得从简单开始,这里就来一步一步从浅到深,深入了解这个神奇的效应。
首先,先来热热身:
难度:0.5,段子举例
例1:淘宝上卖极限运动设备的商家,尤其卖降落伞、滑翔伞的卖家好评都是满的,从来没有差评。(网络段子)
解释:因为能发好评的都是用了,活下来的,想发差评的冤魂表示“我还有机会吗?”。
这降落伞要是没打开估计也没机会发差评了
例2:央视记者采访高铁上的乘客:你买到票了吗?结果发现,所有人都买到票了!(网络段子)
解释:采访地点在高铁上,没买到票的都上不了高铁,能有人买不到么,这哪叫采访,这叫检票!
例3:学校对校内大学生做关于网课的网络问卷调查,发现所有同学们都有手机或电脑,可以大力推行网课。(网络段子,由真实故事改编)
解释:上不了网课的苦逼孩子们填不了问卷,最悲哀的莫过于笑话源于真实。
例4:没来的同学举个手,好,看来咱们人齐了。
解释:这已经不只是偏差的问题了,这已经有反智的嫌疑了。
上述这种诙谐小段子,相信大家都能get到其存在幸存者偏差,简单易懂,不需思考就能直接看出其选择的样本随机性被很离谱的忽视了,所以大家能一眼就看出其中的不对劲,即使不知道幸存者偏差这个概念也知道这些事情就是扯淡。然而绝大多数人对于幸存者偏差的认知多半就停留在这里,偏偏就是这种自以为的了解,导致放松警惕,往往更容易掉入幸存者偏差陷阱!
接下来,难度上升:
难度:1.0,直观事实认知陷阱举例
例1:在家里买菜做饭的老妈,和她朝夕相处几十年,会发现她从不挑食。(经典案例)
解释:老妈做饭之前买菜时买的都是她爱吃的菜,从原材料起,食物样本的随机性就已经被筛选过了,所以做饭的老妈从不挑食。
在菜场进行“筛选”的老妈们
例2:每天上下班地铁车厢和牙签筒似的插满了人,地铁公司一定很赚钱。(源于日本,套用)
解释:实际上国内除了少数几家较早修建的且热门的地铁线外大部分都属于亏损状态,之所以认为地铁公司很赚钱,因为你坐地铁的时候是地铁最热闹拥挤的时候,而其余周一到周五的大部分时间,地铁连座位都坐不满;另外,上班的公司都喜欢设立在市中心周边,或集中的工业园区,上班族们都生活在住房和社区集中的生活区,往往是市里最多人坐的那条线,而其他地铁线则没有那么火热。为此,部分城市还在根据上下班高峰安排对应方向的发车频率,减少逆向,增加正向,以满足市民需求。所以,常人体会到的直观事实认知,并不满足时间地点的随机性,更不是真实的事实,事实本质更是难以触及。
早上7点的地铁站
例3:家里的老XX(电器,厨具,工具)可好使了,现在的XX真不行,买来几天就坏了,现在的厂家没以前的良心!(生活经验的经典案例)
解释:实际上老物件之所以能留到现在,是因为能留下老物件都质量过硬,而那些质量不过硬的老物件早就在岁月中被淘汰了,所以能留到现在的物件都是质量上经过筛选的幸存者,都是高质量的样品,自然不满足样品个体的随机性,要知道,任何一个老家伙,都是以前的现代货,现实数据是,由于工业水平的发展进步,现代工业产品质量远远高于过去。
附加题:别人的妻子更美好。(源于日本作家渡边淳一)
解释:多重原因,先说一种,另一种后面说。自家妻子你可以看到她在家里蓬头垢面穿着睡衣看电视,回家后素颜的样子,以及她放松心态面对信任度100%的丈夫时真实的自我,甚至可能放声的打哈欠,毫不遮掩的挖鼻孔,放屁。但别人的妻子你可看不到这些,人家出门前为了面子或者别的原因会化妆,会穿好看的衣服,把自己打扮得体才会出门,同理,言辞体态也会分外注意,所以会产生一种别人的妻子更加漂亮,更加温文尔雅的错觉。所以,产生这种错觉时,样本的时间地点场合均不随机,平均值自然也就偏高了。
日本著名的作家、医学博士,【渡边淳一】老先生
上面这些例子可以感觉出,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扯淡了,甚至可能会有人看了后觉得有道理,“原来是这样!”但论获取结论的过程都是人自己切身参与的,明明自己是不会骗自己的,但为什么会陷入误区呢?而且越是时间长久,越是深入体会,反而越容易陷入误区,这就是幸存者效应包含的认知陷阱,因为认知不全面,信息不完整。接触的越久,越感觉真实,越是直观的事实,越容易深信不疑。眼见为实,没什么好怀疑的。但是这些眼见为实虽然是真实的,但不是全部,事实的直观表现其实与事实本质并不对等,所以说真话说一半,往往比说谎更可怕,这一点更是被媒体舆论运用的花样百出,后面咱再慢慢分析。总之不难感受到,幸存者偏差的产生是一种不全面不充分的真实认知。
本杰明·富兰克林:美国政治家,《独立宣言》起草和签署人之一,美国制宪会议代表及《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签署人之一 ,美国开国元勋之一 。
了解了基础,那我们也可以再升一级难度了,专门的研究下“人心”
难度:2.0,人性认知陷阱举例
例1:别人的妻子更美好。(你以为我在第一层?)
解释:同一个问题,这里增加些难度,稍微深入一下。其实这个例子其实还有很多层含义,否则作家渡边也不用花一整本书的篇幅来写清楚这句话背后的内涵了。人心总是更容易记住极端的东西,也更容易炫耀,另一种原因就源于此。简单会议下,你现在能回想起的最近接触的陌生人的面孔是怎样的?我相信除非你提前做了准备或者预设了心理防线,否则绝大多数人都是会记住一个美丽的小姐姐,或者一个帅气的小哥哥,尤其美丽的小姐姐,男女通杀,然后第二多的应该会是一个比较难看,或者油腻到让你映像深刻的不是那么美好的人,尤其男性,这里不是搞性别歧视哈,人类的审美会因人而异,但统计学会有宏观分析,,宏观的心理学数据显示:无论男性女性均,都会更接受女性外型(请不要用个例反驳概率)简单的说相比帅气,多数人更喜欢漂亮。
而女性的生理结构更加符合漂亮的定义,做起来也相对容易,何况穿女装的男人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同时,人的记忆是极端的,越是漂亮就越容易让人眼前一亮被人记住,反正越丑也越能让人吓一跳从而被记住,所以夹在漂亮 与不漂亮中间较为平常的大多数人是不会被人所记住的,所以对于长相一般的别人的妻子,我们是没啥太多印象的,但同样是别人的妻子,对于漂亮,端庄贤惠的那些会记忆深刻。并且客观现实中,单一变量的前提下,样貌不佳的人更难成婚(请不要用个例反驳概率和人性,这是违背事实的)。所以记忆中有印象的大多是漂亮的,优秀的,有气质的。从而产生幸存者偏差。没错,到了这一层,幸存者的含义也升级了,不漂亮的女人之所以没被记住,因为对于你来说,漂亮的才能通过记忆筛选,成为“幸存者”。所以,到了这里,不光是你当下的认知,更是连记忆都会因此存偏差。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这种偏差,是主动的自发自愿的,咱继续往下。
例2: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学生。(教师群体的常用语之一)
解释:其实老师会对自己的学生都产生这样一种印象但仅限于目前在读的学生,毕竟下一届更差嘛,当然,这是玩笑话,但确实有一定理论依据。首先,人们对于过往的记忆是有非常强烈的选择性的,首先,如同前一个例子,会记得极端的事物,所以老师会记得极好的优等生和那些坏坏的调皮蛋,但这些调皮蛋和优等生都是个体,所以老师会记住谁坏谁好。但是对于群体来说,个体的差异往往会被掩埋在群体的笼统概念中,所以虽然上一届前辈们中也有几个调皮蛋,但如果不是全班大多数人都调皮,那这个班级的学生就都有了一个“好班级”的标签,调皮捣蛋同学的形象就会被掩埋在大多数不调皮的“好班级”形象中,老师依然会认为上一届班级还不错,并以此来和当下调皮蛋没被掩盖的现实情况作比较,从而得出现实差于记忆的结论。也就说,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记忆经过了一层筛选,把过往班级的那些调皮蛋们,通过一种笼统的“好班级”整体形象给筛选掉了,而这个笼统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贴标签”,“好班级”的学生从来不等于好学生,但“贴标签”就是有这种神奇的作用,能大幅度简化思考所需的时间精力,本质上是利用了人性深处的懒惰,简化思考的同时也造成了信息缺失,缺失就会导致偏差产生。
另外,刚刚说的都是具体的短期记忆,对于长期记忆而言,除了思想较为阴郁负面的少数人,思想正常积极的多数人更加善于保存和重现相对美好的长期记忆。
保存是指:间隔越久,你记忆中更容易留下美好的画面,不被遗忘;
重现是指:更易优先回忆起幸福的事件。
苏大强到最后都记得女儿中考前的时光
举个例子便于理解,保存方面,你老爸老妈总能说出你小时候可爱的样子,温馨的事件,以至于很多老年痴呆的父母最后都会记得!其实不是他们没经历那些你调皮,甚至长大后伤害他们的事情,而是他们的记忆更愿意保存那些你们之间的美好;重现方面,很多你调皮捣蛋还有和父母吵架的不愉快他们不是不记得,只是在你离开后,在这些事情由现在现实转化为记忆之后便开始像长期记忆转化,他们想起你,回忆中优先给出的,不会是这些让他们头疼的画面。同理,在家里和爸妈闹不和,一旦离开家,过个十天班吧月就开始思念家中二老,回忆家乡一草一木,所以说“越远越亲”也是有道理的。不是你忘了那些不愉快,而是因为长期记忆就是那么一个性质,自带筛选功能,让你更多的筛选掉不愉快,留下美好,这种筛选是多数人有生俱来的天性,是一种物种进化的成果,有助于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幸福感,利于生存。扯远了,那么对老师而言长期记忆的筛选自然也存在,所以对于过往的师生情,总是会第一时间筛选出美好。所以那些往届的学生经过老师记忆的筛选,成为了美好的“幸存者”,不过一旦我们毕业了,也会成为新的“幸存者”。所以感谢嘴上说着“最差”实则最用心的教师们。可见,亲身经历的记忆,经验这些东西也都逃不过幸存者偏差。
例3:你的每一次后悔。(比较超纲,理解不了可以跳过)
解释:到这里其实难度已经开始加大了,甚至有一些哲学成分在里面了。已经有些深奥了,必须得重新把幸存者偏差的定义翻出来才方便理解。首先,每一个人生会有很多选择,每一个选择又会在后面催生出更多的选择,然而 ,你只知道你所走过的路,后悔即对此时此刻这个现实时刻所存在的不满,认为如果某个选择节点存在的另一种选择会给你一种假设理想的结果,但是你对于其过程并不具备认知,也就说那个理想的假设结果是实际你走上另一种选择里最理想最完美的那一种或者说至少是比较好的那种,对于其他不存在不知道的可能结局被筛去了,留下的理想假设即为幸存假设,其他结果包括当下未来的结果均被你筛去了。为了方便理解,我绘制了一个图,假设每一次人生节点,你都有且只有两个选择,则上述描述的过程可以用图形表示:
为了方便理解这确实是一种幸存者偏差,我把上图进一步简化为:
可以结合一开始的图中的第二部分,观测结果,对比下,领悟下,就懂了。
并不是当初怎么样世界就会按照想象的剧本发展的,后悔时所想象的美好的红色不过是茫茫灰色中那唯一的一丝片面认知罢了,偏得很夸张。所以相比满是欺骗性的后悔,更应该珍惜当下的真实才能更好的抓住未来。
注意,这上图是假设只有两个选择的情况,如果有三种以上选择这个图就非常非常恐怖了,但生活中往往明显不止三种选择,比如你早上闹钟响了,赖床三分钟,五分钟,还是不赖床都是不同的选择,其中就包含了无数种可能,而你迟到时说的那一句,要是早上不赖那几分钟床就好了其实就是选择了一种最理想的可能性,但也许早起了那五分钟,路上可能还会遇到其他问题导致迟到,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早起五分钟但是刚到地铁站时正好错过了一班车,等来的下一班和不早起这五分钟的地铁是同一趟,然后就同样的迟到了。但是你如果前面选择提前三十分钟起床可能大概率就能有个好结果了,但也只是大概率。至于后续,你也可能因为多睡了这半小时精力充沛灵感焕发写出一份领导满意的方案,迟到也值了。所以每次后悔其实都是一个幸存者误差,并且后悔也不可能回到过去,所以后悔并没什么太大的必要,但你可以利用这个逻辑去规划预判未来,虽然依旧有偏差,但你可以尽量成为那个你所想的幸存者,比如在此案例中,绝大多数提前超过三十分钟起的人基本都没迟到,那你可以加入他们。另外,迟到的人都可以简单的归纳为起晚了没毛病,但是幸存者们,不迟到的人不一定就比你早起,比如,他就住公司旁边,走路五分钟就到,这就相当于选择了另一种方向,提供了另外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这种思维能帮你拓展思路,开放眼界。
到这里,其实我们可以看出,难度又拔高了一个档次,可以看出,不光是事实认知导致幸存者偏差,人性也会导致幸存者偏差,就连我们宝贵的经验也没法逃过,所以幸存者偏差除了是一个统计学概念,也是一种源于人性的认知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我们的认知概念和思维,让男人产生“别人老婆更漂亮”,让上班族认为“地铁会很赚钱”,“要是早些起床就好了”,生活之中难免存在幸存者偏差对我们个体的影响,影响我们的判断,甚至影响我们的未来,当然,不是说幸存者偏差是坏的,比如为了不迟到,早睡早起就挺好的。所以正确的理解和认知幸存者偏差,有利于抵御人性的缺点,拓展思路,开放视野,增加投资思考的深度广度,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市场因素,接近事物本质判断事实真相才能更好的规避风险,真正的“减少后悔”。既然幸存者偏差能利用人性,影响到个人,并且被影响的人还会往往还会对此深信不疑,如此强大,就一定会有人把其利用为武器,以此利用人性。也就是我们的下一个难度。
到此,我们成功建立了幸存者偏差的基本概念,并对它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仅限于初步。到此为止,我们所有的举例都是一些源自自我的认知偏差,而我们生活的世界并不是孤独的,我们的社会是由你我在内的众多个体集合而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其他互动构成了我们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一旦把幸存者偏差这个神奇而强大的统计学概念扔入社会这个大烧杯里面,更加剧烈而复杂的反应就会爆发式的涌出,更是借着现代科技、教育、交通、互联网技术波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