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西游记》,不但构建了一个宏大的西游宇宙,完善了中国的神话体系,还留下了一些沿用至今的神奇数字。这些数字很多人都很熟悉,但这些数字究竟有什么样的来历和含义,一般人就不了解了。今天一笑就跟大家来聊聊这些神奇数字。

西游记有趣数字(九九八十一十万八千斤)(1)

81

整部《西游记》,就是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故事——这几乎是人人皆知。

实际上,在《西游记》中,“八十一难”的设定并不是很严格。到了唐僧师徒拿到了真经,观音菩萨在复盘的时候,发现少了一难,就采取了临时措施补上凑数。

菩萨将难簿目过了一遍,急传声道:“佛门中九九归真,圣僧受过八十难,还少一难,不得完成此数。”即令揭谛,“赶上金刚,还生一难者。”这揭谛得令,飞云一驾向东来。一昼夜赶上八大金刚,附耳低言道:“如此如此,谨遵菩萨法旨,不得违误。”八金刚闻得此言,刷的把风按下,将他四众,连马与经,坠落下地。

为什么要补足八十一难呢?

因为八十一这个数字,在中国文化当中,有特定的意义。

在佛教中,有“九九归一、终成正果”的说法。从来处来,往去出去,又回到本初状态。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完成一种升华,一种再造,一种涅槃,更是一个新的起点。

在道教中,一为起始,九为终末,是数的极限,也是万事万物变化的极限,是一个至阳的虚数、极数,常表示最多,无数的意思。阳数之极九的九次重复,就象征着终极圆满、事物发展至于完备的状态。

所以,唐僧师徒必须以通天河遇鼋[yuán]湿经书补足九九八十一难,这才能算得上“功成圆满”。

原著中也用了一首诗来说明(这个我就不翻译了):

九九归真道行难,坚持笃志立玄关。必须苦练邪魔退,定要修持正法还。莫把经章当容易,圣僧难过许多般。古来妙合参同契,毫发差殊不结丹。

西游记有趣数字(九九八十一十万八千斤)(2)

5048

5048这个数字容易被忽视,而在《西游记》中,这个数字却多次出现。

猪八戒和沙和尚的武器,是5048斤重。

八戒笑道:“我的钯也没多重,只有一藏之数,连柄五千零四十八斤。”三王子问沙僧道:“师父宝杖多重?”沙僧笑道:“也是五千零四十八斤。”

唐僧取经走了14年,历经5048天,最终如来给了唐僧5048卷经文,合一藏之数。

如来因打发唐僧去后,才散了传经之会。旁又闪上观世音菩萨合掌启佛祖道:“弟子当年领金旨向东土寻取经之人,今已成功,共计得一十四年,乃五千零四十日,还少八日,不合藏数。”

如来问:“阿傩、伽叶,传了多少经卷与他?可一一报数。”二尊者即开报:“……在藏总经,共三十五部,各部中检出五千零四十八卷,与东土圣僧传留在唐。”

5048这个数并非随便编的,它也是来自于佛教。

在在唐玄宗时期,《开元释教录·入藏录》所收佛经的总卷数为5048卷。因此5048就被佛教作为一藏的标准数,就跟1000公斤=1吨一样,是固定的数值。

唐僧走了5048天,取到了5048卷真经,走一天得一卷,这就是一饮一啄,每一份付出都有相应的回报。

西游记有趣数字(九九八十一十万八千斤)(3)

13500

孙悟空的金箍棒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

悟空十分欢喜,拿出海藏看时,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这个数字也是有说法的。

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记载:

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尽脉终矣。

据传是神医扁鹊编撰的《难经》中说得更详细:

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

也就是说,中国古代医师认为人一天呼吸的次数是一万三千五百次(息)。金箍棒的重量就对应着人的呼吸数,所以金箍棒也叫做“灵阳棒”。

西游记有趣数字(九九八十一十万八千斤)(4)

108000

孙悟空的筋斗云一个筋斗便是十万八千里;唐僧由长安出发到达灵山行程十万八千里。

十万八千里并不是长安到天竺的实际距离,而是一个形容极远的虚数,原本出自宋真宗年间释道原所撰佛教史书《景德传灯录》卷十三:

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十万八千里。”

为什么要用十万八千这个数呢?

因为《坛经》中说:

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

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去八邪,乃过八千。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说:

虽然西天有十万八千里这么远,实际上你只要除去心中“十恶”就等于行了十万里路;你再去掉“八邪”,等于又走了八千里,这样弹指之间,便能见到佛祖了。

所以,心猿孙悟空一个筋斗便是十万八千里,这就是所谓“一念天堂”——只要秉承善念,西天并不遥远,心到,身就到了。

西游记有趣数字(九九八十一十万八千斤)(5)


西游记有趣数字(九九八十一十万八千斤)(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