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鲁迅化10年多鲁迅作品被逐步移出教材(去鲁迅化10年多鲁迅作品被逐步移出教材)(1)

在华夏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曾经涌现过无数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

然而,提到对中国社会影响最深远的一位作家,则非鲁迅先生莫属。鲁迅先生的作品,不仅具有珍贵的文学价值,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鲁迅先生生活的年代,正是延续了上千年的封建社会被打破,陈旧的思想观念与新思想激烈碰撞的年代。

他一边激烈地批判着社会的黑暗与腐朽,一边揭露深藏于中国人群体中的劣根性

与此同时,他又高瞻远瞩地站在时代的前端,教会中国人如何救国和救自己。鲁迅先生是医生,他诊断出了中国人身上的久患沉疴,并给出了治病良方。

去鲁迅化10年多鲁迅作品被逐步移出教材(去鲁迅化10年多鲁迅作品被逐步移出教材)(2)

中国人最熟知的文学家

没有几位作家能够像鲁迅先生一样在所有中国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在他身上,有着多种标签: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

而鲁迅能在亿万中国人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他的文学作品本身具有的魅力自然是主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鲁迅的作品,曾被大量编入教材,被广大学生所学习并背诵。

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鲁迅的作品,都是语文课本中最重磅的文章,甚至动不动就要"熟读并背诵全文"。

一方面,学生们以阅读鲁迅先生的文章而感到自豪,他们以鲁迅的语气说话,疯狂模仿鲁迅的文风写文章,探寻鲁迅的人生轨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鲁迅。

鲁迅先生是所有人心中的战士,但熟读并背诵全文的要求,又让他们对鲁迅又爱又恨,但最终都化为热爱。

去鲁迅化10年多鲁迅作品被逐步移出教材(去鲁迅化10年多鲁迅作品被逐步移出教材)(3)

大部分人对鲁迅先生的最初印象,应该来自于一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文章》,这是鲁迅侄女回忆伯父的文章。

让很多人印象深刻的是:这篇文中曾经提到:"我"问伯父,为什么他的鼻子又扁又平?鲁迅先生回答:因为处处碰壁,"我"又问伯父,为什么会处处碰壁?鲁迅回答,因为四周黑洞洞的!

再到后来,鲁迅的文章更多地出现在学生教材中,其频率之高,让其它作家难以企及。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少年闰土》、《藤野先生》等,这些体现鲁迅思想的重要文章,其自身具有的魅力,让所有学生爱不释手,沉浸在鲁迅先生的文学世界里。

鲁迅的作品不仅被选入教材,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课文,同时,鲁迅先生的作品,也是少见的学生会主动阅读的课外书籍。

一般而言,一位作家的作品被选入教材,必然会伴随烦人的课堂作业一同出现而导致学生的反感,学生更不会主动把这位作家的作品当成课外书籍来阅读。

去鲁迅化10年多鲁迅作品被逐步移出教材(去鲁迅化10年多鲁迅作品被逐步移出教材)(4)

但鲁迅先生是唯一的例外,许多学生会自己找来鲁迅先生的其它作品来阅读,此现象长盛不衰!

在学生时代,一本《鲁迅全集》在学生群体中具有崇高地位,用争相阅读,爱不释手来形容,毫不为过。

去鲁迅时代

十年前,随着教材改版一事的兴起,教材中文章的替换本来是很常见的事情,但人们惊奇地发现,鲁迅的作品,正在被逐步移出教材

这意味着,曾经需要强制学习的许多鲁迅先生的文章,在教材中再也见不到了,要想阅读,只能通过课外书籍。

这无疑会减轻鲁迅思想在中国人当中的影响力,毕竟,不是每位学生都热爱阅读。这个做法在引起大师讨论的同时,也招徕了许多人的反感。

在这些人看来,减少鲁迅先生的作品,就是试图降低鲁迅先生的影响力,不仅会让教材失去吸引力,也让许多学生失去了解那段历史的机会。

去鲁迅化10年多鲁迅作品被逐步移出教材(去鲁迅化10年多鲁迅作品被逐步移出教材)(5)

甚至,有人公然喊出了一个事实:将鲁迅先生的作品从教材中剔除,就是为了防止人们发现一个事实:鲁迅先生作品中描述的情景,在现实中比比皆是!

此话虽然有些不妥,但也表现了广大中国人对于鲁迅作品的喜爱之情,他们在用行动捍卫着鲁迅的地位与自己理想中的世界。

到底要去掉什么?

鲁迅不是一位浪漫的文人,他是一位疾恶如仇,充满斗志的战士,他以笔为剑,与现实抗争,与黑暗抗争,与人性抗争。

因此,鲁迅的文学作品,大部分具有批判性。在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黑暗的年代,因此鲁迅先生的作品,充满现实意义。

而如今,世事变幻,已然进入另一个时代,鲁迅所批斗的东西,大部分也已经消失殆尽。此时,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未免有的显得不合时宜。

去鲁迅化10年多鲁迅作品被逐步移出教材(去鲁迅化10年多鲁迅作品被逐步移出教材)(6)

这是当时的一个普遍解释,但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他们认为,在成为成年人以后,经历人间冷暖,悲欢离合。

在现实与理想的冲撞之下,深谙世事的中国人更加看懂了鲁迅的作品,更加发现鲁迅先生作品中表达的观点的正确性,这些思想历久弥新,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去除鲁迅作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鲁迅的文字,因为鲁迅先生生活于文言文逐步被取代的时代,鲁迅的文字,充满了文言文与白话方过渡的晦涩难懂。

并且鲁迅擅长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许多语气、用词都与现代文有出入,甚至要用通假字来形容,去除鲁迅的作品,就是要让当代语言更加流畅,更加直白。

但这个观点同样遭到了很多人的驳斥,他们认为,如果这个事实成立,我们是否应该抛弃所有文言文作品?我们是否应当将中国古典文学全部扔进历史的尘埃中。

去鲁迅化10年多鲁迅作品被逐步移出教材(去鲁迅化10年多鲁迅作品被逐步移出教材)(7)

在多方参与的论战中,鲁迅先生的作品遭删减,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我们相信,教育主管部门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删除鲁迅先生的作品,都是出自于做好中国教育工作的目的。

但我们也应该坚持一个观点:背弃历史就是背弃现实!

无论鲁迅先生的作品今后在教材中的命运怎样,读懂了鲁迅,就是读懂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坚持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应该是每个不愿意沉沦的中国人的朝拜之路!

文/朱竟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