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时候看书,经常会看到一个词,这个词一般的文章看不到,只有在表现优雅深邃的文章才会看到,古文常会看到,现代文则不太常见,这个词叫孟浪。

意思估计大家都知道,但其字组合,却是中国历史上最特殊的一个组合,因为与孟字成词的,多半是名词,要么指一人,比如孟子、孟不离焦,焦不离孟,要么指一事,孟秋、孟月,但作为一个形容词,却是很少见的。

那么,这个形容词的诞生,是否与一个人名有关呢?比如,做人不能太**?

什么叫孟浪(孟浪到底是何人)(1)

翻看字典,孟浪的意思,指鲁莽、轻率,大而无当,不着边际。常用于形容一人,比如《老残游记》第十六回:“我还怕胡举人孟浪,再三叮嘱他,叫他把这折半的道理告诉你们管事的。”还有比如《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三:“次早开门,各官又进见,少师开口问道,‘昨日那位孟浪的官人在哪里?’。”这些用法很多很多,但最早的出处,还是春秋战国的《庄子·齐物论》。

《齐物论》是《庄子·内篇》的第二篇,他的原文是这样写的:

瞿鹊子问乎长梧子曰:“吾闻诸夫子: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为奚若?”

什么叫孟浪(孟浪到底是何人)(2)

瞿鹊子和长梧子都是古代道家人物,瞿鹊子据说是孔子的学生,而长梧子是一个比瞿鹊子更资深的人物。

瞿鹊子问长梧子:我曾问老师孔丘,学道的圣人,是否不从事于世俗的事物,不趋利,不做坏,不求取什么,不标榜修道。好象有所谓,好象又无所谓。他的心境跳出了世俗尘垢之外。可老师说我太孟浪,好高骛远,没有资格问这个话。但我认为真正得道的人一定是这样的,你认为怎样?

长梧子是这样回答的:“你问的问题太大了,就是我们老祖宗黄帝,他也会装作听不懂,不是不知道,而是你问得太高了,不会答复你,你的老师孔子又哪里会知道。你问得太着急了,所以老师骂你孟浪,不是这样吗?

什么叫孟浪(孟浪到底是何人)(3)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知道“孟浪”大致指鲁莽、轻率的意思,但说实话,我还是不知道为什么会用上这么二个字。

我曾经花很多时间,去查寻春秋战国以前是否有一位叫“孟浪”的人,但很可惜,真的找不到这样的人。

我们能看到的有孟子、孟赍、孟胜,但再早,则真的很少,秦以后则多些,比如孟郊、孟光、孟浩然、孟获……,但这些人,与孟浪扯不上半毛钱关系。

于是我再去深入分析。

《说文解字》中说,浪,形声字。水表意,表示水流会产生波浪;良表声,表示很大的水波是浪。本意是大水波。浪,在古代,又有专指“沧浪水”的说法。“禹贡曰,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许以漾浪沔三篆全偁道漾。”古经文记载,禹时汉水故道也,其下流为沧浪水入江。

什么叫孟浪(孟浪到底是何人)(4)

关于沧浪,还有个传说。

楚襄王时,屈原再次被流放江南,当得知秦军攻陷郢都的消息,他不能自已地在江边徘徊,形容枯槁。渔父见了,很是惊疑,劝他与世俗同流。他以为不然,说是宁愿投入江流,葬身鱼腹,也不能蒙受世俗的尘埃。渔父听了,淡淡一笑,解缆登舟,一边划桨一边唱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小船渐渐隐没在暮色苍茫的、波浪滚滚的江天里。

自此以后,“沧浪”不仅指汉水之东的那条河,宦场仕途失意者,将它作为精神的归宿,庙堂不高,江湖不远,就此隐逸,也属解脱。

所以,沧浪,也成了隐逸的代名词。

而孟,意思有第一个月、或是排行老大的意思。这“孟浪”合在一起,即可以表示第一个大浪的意思,也可以表示第一个打破沧浪寂静的意思。但无论怎样,这与今天的“孟浪”唐突的意思,则多少有些差异了。

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滩上,后浪还没翻上岸,忽然又来个孟浪。孟浪才是真的后后浪呢!

如此解释,是否有点孟浪呢?

不好意思,它也许仍然是一个悬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