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一年九月至二〇一四年四月,我在北京物资学院上研究生,二十四周岁至二十七周岁。在那个阶段,我形成了这种情结——集美。集美,就是收集美丽的意思。听歌,大量听没听过的,从中选出自己觉得有美感的。上网,我那时常逛两个网站,一个是花瓣网,一个叫“我喜欢”(这个网站现在好像没有了),这两个网站里有很多美丽清新的图片,有的下面有一小段话,如果我喜欢,就把它们摘抄下来。
研究生那两年半,是我最后的学生时代。我本来是想考博的,而考博和高考、考研不太一样,感觉是大概要先联系好导师,导师说要你了,你再考他的博士研究生。我也联系过导师,我学的是经济,想考金融,其实我对经济、金融一点兴趣也没有,对钱就没有兴趣,我喜欢文学、历史、心理学,当时高考报志愿,我本来想报汉语言文学的,报之前我爸带着我去班主任家,请老师出出主意,老师觉得汉语言文学专业冷门,经济学当时是热门专业,建议我报经济学,我也是没坚持,觉得只要好好学,啥都能学好,结果就报了经济学,我当时其他志愿甚至填过英语,而我自己是最学不好英语的。怪谁呢?时也,运也,命也。我始终是逃不过世俗的眼光,连考研依然报了经济类的金融,后来被调剂到了产业经济学。而考博还是去选金融。现在想来,真不应该一条道走到黑。
我考博,当初想的是,继续过学生生活,然后做博士后,然后留在高校里当大学老师,和考研一样,考博我也没选择名校,想当然地以为一般的学校更好考,我考研本来报的是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结果感觉危险,成绩出来后,没等通知就直接选择了调剂北京物资学院,而考博选的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我本来先联系的另一位导师,一直没收到回复,就换了另一位,名字已经记不清了,是金融学院的院长好像。也是等了一段时间才有信儿,期间我等不及,甚至已经找了一份校对的小工作干了一周。后来导师回复了,我就把那工作辞了,那是二〇一三九月底十月初。
我去见了导师,可他却算我不要考他们学校,劝我考名校,说已经有四个人找过他了,但他只有一个名额,我记得他说其中有一个是农行的。
虽然直接拒绝了我,但我觉得他这样见我跟我说这些,人还不错,比没有回复和糊弄我好。
这之后我就懒得再联系导师了,而且经过研究生的学习体会,感觉做学术或许并不像我以前想象的那么伟大。我自己的毕业论文也是东拼西凑。所以我就放弃了考博。
其实,我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研究生的导师给介绍一位博导,我的导师是中国农业大学的博士我记得,我的一位师弟应该就是我导师给介绍的博导,后来读了博。而我当时的性格,觉得什么都得靠自己,自己去选择。其实,我的导师也跟我说过,如果想让他介绍,他可以帮忙介绍。不光考博,工作老师也可以帮着介绍。只是我算是挺有主意的一个人,什么都要自己来。
也是我对经济类的专业实在没兴趣,很难想象再学四年。
总之吧,我就没读博。
毕业后,我基本从事图书编辑(文字编辑,非策划编辑)这个工作,感觉毫无前途,可是已经没有办法了,要维持生活。
我最担心的还不是现在,而是将来,我这种工作,替代性很强,没多少技术含量,将来我觉得肯定是越混越差,而以前的同学,若干年后可能已是县长、市长、院长,而我可能工作都混丢了。
我还是不能免俗呀!
不管这些了,我就调整心态吧。
扯远了,回到正题,总之,研究生阶段我过得很开心。现在虽然已经工作了,没那么悠闲了,但这种收集美丽的情结倒还没有完全丢失。一直占据着自我思想体系中的一席之地。植物、花,这是代表,是我所偏爱的东西。
收集美丽
趁现在
留待未来回头看
甜蜜长相伴
二〇二二年六月二十一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