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龄反奉,是民国军阀混战中一场非常独特的一场战争,不仅让张作霖的奉系元气大伤,而且为张作霖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埋下了伏笔,也对张学良东北易帜有重大影响。可是郭松龄本人在性格上却有着重大缺陷,也造就了他自己的人生悲剧。

张学良真实谈郭松龄 民国人物志之郭松龄--张学良的左膀右臂和导师(1)

郭松龄,奉天人。据传为唐代名将郭子仪之后。年轻时投军,入奉天陆军学堂学习,接触民主革命思想。随朱庆澜部入川镇守,加入同盟会。四川的保路运动爆发,至武昌起义,四川外籍军官被驱除出境回到奉天。

在奉天因参与密谋起义,被仍为满清统治的东北总督赵而巽抓捕,判为斩刑。被行刑当日,一女子高举刚刚登出清帝退位诏书的报纸,拦下行刑队伍,辩称郭松龄是其未婚夫,官府错抓人了。恰逢时变,郭松龄又是赵而巽之弟赵尔丰的旧属,遂于释放。郭松龄不久与救下他的女子韩淑秀成婚,成就一段传奇佳话。

张学良真实谈郭松龄 民国人物志之郭松龄--张学良的左膀右臂和导师(2)

郭松龄夫妇

1913年,郭松龄考入中国陆军大学,毕业后在北京讲武堂任教官。1917年,护法运动开始,郭松龄南下投奔孙中山,任广东警卫军营长,后任韶关讲武堂教官。护法运动失败,回到奉天入东三省讲武堂任教官。

东三省讲武堂是张作霖为培养奉军军事人才而建立的军校,作为张作霖接班人培养的张学良也在学校中接受训练。对这个“太子爷”,各教官自然多有关照,可郭松龄这个战术教官却对张学良严加管教,绝不宽容。张学良入军校本就想争一口气,不被人看做纨绔子弟,郭松龄的严格要求正对了张学良的脾气,对郭松龄的军事能力更是非常佩服。东三省偏处关外,很少有人了解革命、民主、共和等观念,而郭松龄却是极少数参加同盟会,亲历南方护法运动的东北人。授课之余,对正处“热血青年”期的张学良思想上有巨大影响,张学良将郭松龄依为良师益友。

张学良毕业后,被任命为卫队旅旅长,他将郭松龄要到身边任他的参谋长。郭松龄身材高大,只有俄国兵才能穿“顺溜”的军装,他可以同样穿“顺溜”,故大家都称他是“郭鬼子”。郭鬼子治军极严,部队在其手上军纪和军事素养快速提高。直皖战争时,郭松龄为先锋,在天津小站,以一个团击溃了皖军两个旅的兵力。吉林剿匪成功,为张学良赢得声望,同时也为郭松龄赢得张作霖的信任,被破格提拔为第八混成旅旅长,张学良则让第三旅和第八旅合署办公,实际上两个旅都交由郭松龄训练、指挥。

张学良真实谈郭松龄 民国人物志之郭松龄--张学良的左膀右臂和导师(3)

影视剧中的郭松龄

第一次直奉大战,奉军惨败,只有第三、第八旅全军安全撤回,并扼守住山海关,击退了数倍于己的直军,保住东三省,再立奇功。第二次直奉战争,张学良、郭松龄从山海关打到九门口,再到秦皇岛,一路所向披靡。张学良一路胜绩,已牢牢坐稳了“少帅”之位,郭松龄为张学良的张良、韩信毫不为过。

奉系内部也有“老派”“新派”之分,新派中又分“士官派”和“陆大派”。士官派为日本留学回来的军官为主,杨宇庭为派系首领,他们主要依附于老帅张作霖,支持张作霖入关参与军阀混战,逐鹿中原。陆大派以郭松龄为主,主张发展东北,不事内争。杨宇庭刚愎自用,常借张作霖之手打压郭松龄等,而郭松龄也是心胸狭窄,有仇必报之人,两人关系势同水火。

郭松龄一直认为张作霖已老,思想陈旧,加上杨宇庭等人在旁蛊惑,让东北穷兵黩武,不惜出让东北利益给日本,让陆大派的军官们去冒死给他们打天下。他一直鼓动张学良去“老帅”而代之,可张学良却怎么也不可能去反他的老爸,一直含混以对。在冯玉祥与他密谋反奉之时,再也按耐不住,决定起兵造反。

1925年11月,郭松龄在滦州发布讨奉宣言,领七万奉军精锐进攻山海关,并且连战连捷,攻占锦州。郭松龄部,本就是奉军最精锐的部队,而奉军各部散在关内、关外各地,临时能聚集的部队也不过五万多人,张作霖完全慌了手脚,认为必败格局,大帅府一片混乱,做好了随时烧毁的准备。他把张学良派往巨流河前线,统帅聚集起的部队,另一方面不惜答应了日方的无理要求,请求日军出兵协助,惶惶不可终日。

郭松龄的部队到了巨流河,也成了强弩之末。原本联络的冯玉祥、李景林突然在直隶发生大战,不仅断了供给,而且还得分兵防御。在拒绝日本调停条件后,被日军封锁了进攻奉天的路线。对岸的张学良展开巨大心里攻势,用飞机撒传单,宣扬“张家人不打张家人”,电话都接进了郭部队各师旅指挥部,同时不断游说郭本人。部队毕竟还是张家“私军”,此时已兵无战意,重炮部队全部撤出,后方已不给前方供应子弹,炮弹上的引信都被拆除。郭松龄见大势已去,携夫人脱离部队,不久被奉军俘获。杨宇庭为永绝后患,让张作霖下令就地枪决,并暴尸三日。

张学良真实谈郭松龄 民国人物志之郭松龄--张学良的左膀右臂和导师(4)

郭松龄对张学良的影响是巨大的,张学良一路向上,全靠郭松龄的全力辅佐。张学良对郭松龄的信任也是无限的,完全放手的把最精锐部队交给他,放任他的各种思想和言论,也从未想过郭松龄会反奉,并且是打着他的旗号。郭松龄确有才干,可是性格偏执,同僚间都不能很好相处,姜登选只身付营劝说,被他下令杀害。对杨宇庭的作为不满,不免让人认为其起兵是为泄私愤而得不到大义支持。

可是,他毕竟启蒙了张学良的民族、家国、共和等思想,这为日后张学良毅然回归中央,保证国家完整奠定了基础。同时,因为张作霖拒不执行讨郭时答应日本的条件,而被恼怒的日本人炸死在皇姑屯。也算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