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不自觉地用到成语,比如画龙点睛、沉鱼落雁等等,但是是谁画的龙,又是谁的美貌让鱼儿下潜、大雁跌落?关于这些细节就不甚了解了。今天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常用成语的背后故事,这些成语的初始含义也与现在截然不同,欢迎大家收藏分享哦。

朝三暮四

宋国有一个喜欢猴子的老人,在家里养了许多猴,他能读懂猴子的想法,而猴子也能明白他的心意。老人为了照顾好猴子,不惜减少家里口粮以满足猴的食欲。但很快老人自己家底也快空了,不得不开始限制猴子们的伙食,但他担心猴子们不听他的,所以决定先骗它们:“我给你们橡果吃,早上三颗傍晚四颗,够吗?”猴群听后非常生气。过了一会儿老人又说:“那我给你们早上四颗,傍晚三颗,这样够了吧?”猴子们听后都趴在地上,非常高兴。

成语来源浅谈(这些常用成语的来源故事)(1)

所以朝三暮四最早是指玩弄手段骗人(或骗猴,哈哈),现在则用来形容心性不定的人。不过小编更喜欢原来的含义,因为有些类似当代职场,一些领导也会用漂亮的话术及复杂的计算方法让我们无法意识到自己的利益到底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风马牛不相及

春秋时期,齐国想要攻打楚国,楚国派了使者跟齐国交涉,称:“大王您住北面,我住南面,就算牛和马走失都走不到对方的国家啊。您又为啥千里迢迢来我们这里啊?”(出自《左传·僖公四年》)

成语来源浅谈(这些常用成语的来源故事)(2)

风马牛不相及原本是指齐楚两个国家距离很远,不过也有别的解释认为牛是顺风而行的,马是逆风而行的,以此比喻齐国和楚国背道而驰,互相没有关系。不过今天大都指某些事物彼此间并无联系。

浑浑噩噩

浑浑噩噩出自汉朝扬雄所写的《法言·问神》里的一句话:“虞夏之书浑浑尔,《商书》灏灏尔,《周书》噩噩尔。”这里的浑浑指的是深厚的样子,噩噩指的是严肃的样子。所以浑浑噩噩起初是正面词汇,但现在成了负面评价,用来形容人稀里糊涂。

空穴来风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时期的《风赋》,其中有云:“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关于这段话的背景小编就不详述了,简单来说,这段话里的空穴来风指的是有洞穴就会有风吹过,引申意义为之所以有传闻流出,并不是没有原因的。或者指自身问题导致流言蜚语趁虚而入。但如今空穴来风的意思恰好相反,是指毫无根据的虚假消息。

成语来源浅谈(这些常用成语的来源故事)(3)

还有一个词语虽然没被收入《成语大词典》,但小编还是想解释一下,那就是人尽可夫这个词,它出自《左传·桓公十五年》,里面提到一个叫雍纠的人,他被人派去杀自己的岳父祭仲,然后雍纠他媳妇也就是祭仲的女儿知道了,就去问自己母亲:“父亲和丈夫哪个更重要?”母亲告诉她:“父亲有且只有一个,但丈夫是任何男人都可以成为的,两者怎么能相提并论呢?”(原文: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

因此这个词原本指的是父亲比丈夫更重要,但发展到今天却成了骂人的话,着实令人啼笑皆非。

成语来源浅谈(这些常用成语的来源故事)(4)

最后,小编想回答一下文首那两个问题,画龙点睛的画龙人是梁代画家张僧繇,沉鱼落雁的美人则是毛嫱和丽姬。成语文化博大精深,未来小编还将继续为大家分享不同成语背后的有趣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