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不能作为治疗依据,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血糖持续高多长时间会出现酮中毒(以为血糖高点没关系)(1)

转自小荷健康App真实医生笔记

【基本信息】女,56岁

【疾病类型】糖尿病

【治疗方案】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皮下注射

【治疗周期】长期

【治疗效果】血糖控制平稳

【作者信息】管庆波 主任医师

3个月前,省立医院内分泌门诊接诊了这样一位病号:

“大夫,我在家查了血糖有点高,想来系统查查,倒也没什么不舒服”

一、初识患者

这是一位56岁中年女性,通过向患者详细地询问病情,我们了解到这位患者发现血糖升高的整体病史情况。患者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口渴,伴多饮、多尿,伴头晕、头痛,有视物模糊、双足发凉感,每日饮水量不详,自诉尿量与饮水量相当,无双足麻木,无脚踩棉花感、体重下降,无腹泻,无发热等其他特殊不适。自测空腹血糖约16mmol/l,后于当地诊所测餐后2小时血糖约26mmol/l,未治疗。后于我院就诊,测HbA1C:11.30%;C-肽:1.55ng/ml;尿常规:酮体1 10mg/dl,葡萄糖3 500mg/dl,尿比重1.042;肝功生化:总胆红素25.53umol/L,间接胆红素21.64umol/L,葡萄糖17.17mmol/L,钠136.9mmol/L。

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病史,考虑将患者收治入院进行系统检查,制定规范系统治疗方案。

二、患者治疗过程

患者入院后查体:身高 162cm,体重 56.5kg,BMI 21.53kg/m²,腰围 80cm,臀围 93cm,腰臀比 0.86,心率 89次/分,血压 135/95mmHg。头颈心肺腹等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双足背动脉搏动较弱,皮温略低。随机血糖 21.9mmol/l,血酮体定量0.1mmol/l。

完善相关辅助检查:糖化血红蛋白:11.6%;C-肽:0.58ng/ml;甲功2: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463.00IU/ml、促甲状腺激素 7.4965μIU/ml;糖尿病抗体系列:胰岛细胞抗体 0.91COI、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33.60IU/ml、胰岛素自身抗体 0.06COI。颈动脉及下肢动静脉彩超: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双下肢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双下肢静脉检查未见异常。心脏超声:节段性室壁运动不良。腹部超声:肝囊肿。心电图:肢导联QRS低电压。胸部CT:双肺多发微小结节,建议随诊6-12个月复查。

住院期间根据患者血糖谱及全身检查情况调整患者胰岛素用量。最终确定方案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 早餐前12单位 晚餐前6单位 皮下注射”,餐前血糖控制在5-10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4-12mmol/l。

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相关辅助检查,最终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代偿期)。

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是由于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体内胰岛素明显不足,升糖激素不适当的升高,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而出现的以高血糖、高酮血症、酮尿、和代谢型酸中毒与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等一系列改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是1型糖尿病突出的并发症,也可多见于2型糖尿病。也是临床上常见的,经及时治疗可好转的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

一般有以下几种诱因:

(1)急性感染;

(2)治疗不当;

(3)饮食失控和(或)胃肠道疾病;

(4)其他应激情况;

(5)一些精神因素;

(6)伴有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过多;

(7)不明原因。

按其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当发现时要及时治疗,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三、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尽快补液以恢复血容量、纠正失水状态,降低血糖,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积极寻找和消除诱因,防治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补液:先快后慢、先盐后糖;

加入胰岛素治疗;

补充钾;

纠正酸中毒;

消除诱因、治疗并发症;

对症处理其他并发情况。

四、医生感悟

很多患者早知道自己血糖高的问题,但是并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当发现高的过于离谱时,其实就很危险了。就比如这个患者,一直没有将自己血糖高的问题放在心上,还是家里人劝着去看一看,结果就有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看着没事,但体内已经腥风血雨了,如果不及时对症处理,很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在这里还是呼吁大家,面对血糖问题,还是需要谨慎,发现问题,即使就诊,如果真的出现危机生命的问题后悔都来不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点击>>>「链接」<<<可查看更多相关案例故事,真实经验,安心借鉴~

本文是真实治疗经验,不能作为治疗依据。版权归作者所有,禁止转载。如内容有误或有侵权等问题,请在评论区留言,或私信本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