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以贾雨村游览智通寺的小细节,解读了林黛玉疾病的由来,但却没有讲到黛玉到底得的是什么病。这篇文章将以书中的三个故事,完全解读林黛玉的病根究竟是什么。其中,重点讲讲“耗子偷香芋”的故事,贾宝玉讲的这个故事,与刘姥姥的“雪下抽柴”究竟有什么关联寓意。

林黛玉为什么下凡(林黛玉四月十七进荣国府)(1)

林黛玉四月十七进荣国府,这是个什么日子?

前一篇文章中讲到,林如海写了推荐下,嘱托内兄贾政帮助贾雨村官复原职。又委托贾雨村带着林黛玉,“出月初二日”出发,前往都中,把黛玉交给外祖母抚养。

通过贾雨村在智通寺所见景致,我推断出书中以《兰亭序》中的话,暗点雨村是三月初三去的智通寺。因而,林如海所讲的“出月初二”,就是四月初二。

四月初二这天,林黛玉、贾雨村各乘一船从扬州出发,前往“都中”。甲戌本中,林黛玉进贾府这回书的回目是“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所以,林如海所说的“都中”就应当是大明都城金陵。那么,从扬州乘船到金陵,恐怕也就两三天的水路。书中说:“有日到了都中”,“有日”大概也就是两天左右的时间。

如此算来,林黛玉就应当是四月初四左右到达的金陵了。但是,从后来的故事看,荣国府却又不在金陵,而是在北京。假如这样,林黛玉就不可能两天之内到达了,乘船沿大运河进都中,没有十天半个月是走不到的。那么,林黛玉究竟在路上走了多少天呢?

书中含混的时间合地点,总是令人难以琢磨,而以贾雨村这个人物来推断,林黛玉在路上恐怕要走十五天时间。为什么呢?

贾雨村做了金陵之主,也就应了他在中秋节口占的那首七绝诗:“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在吟这首诗之前,雨村还拟了一副对联:“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玉指的就是林黛玉,这天是八月十五,也就遥伏了林黛玉与贾雨村在路上所走的时间。

因而,我认为,林黛玉是四月十七日进的荣国府。为什么是这样一个时间呢?

林黛玉为什么下凡(林黛玉四月十七进荣国府)(2)

“耗子偷香芋”隐伏三段真实历史

说林黛玉是四月十七日来到荣国府的,还有一条依据,就是贾宝玉见到林黛玉之后,以《古今人物通考》为典故,给林黛玉取了一个小字“颦颦”。贾探春问宝玉,这个典故别又是你瞎编的吧。

贾宝玉不服,说:“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巧合的是,贾宝玉尚未见着林黛玉时,贾母问这个外孙女念过什么书,黛玉答道:“只刚念了《四书》”。为何宝、玉二人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四书》呢?

其实,《四书》谐音“四叔”。这个“四叔”在《红楼梦》中有两层寓意,讲的是朱洪武、朱棣父子,他们二人都是侄子们的“四叔”。这个隐喻,又在贾宝玉所讲的“耗子偷香芋”的故事中进一步佐证。

林黛玉为什么下凡(林黛玉四月十七进荣国府)(3)

“耗子”也就是老鼠,《水浒传》中的地耗星白日鼠白胜,与《红楼梦》中偷香芋的“耗子”是同一个隐喻。

《水浒传》中写“太祖武德皇帝”出生时,有一句“异香经宿不散”。这句话,就是《红楼梦》中的“天香”。这个“天香”的出处在《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之中,说的是朱重八出世前,他的母亲陈氏梦见在舍南麦场吃了一粒神仙送给他的白色药丸,醒来之后,“口尚有余香”。第二天,朱重八就降生了。

这就是《红楼梦》中的“天香”,也是薛宝钗“冷香丸”的来历。上一篇文章中提到,朱元璋的“璋”是半圭的意思,“圭”就是白色的玉器,祭祀用的瑞器,所以,朱元璋字国瑞。贾瑞,字天祥,其实是字“天香”。那么,香芋无疑就是“香玉”了。

耗子们要偷“香玉”,岂不就是窃国大盗?因此,贾宝玉所讲的这个故事,其实隐伏的就是林黛玉的病根子,也是贾家之败隐伏明朝之亡的“瘟疫”。作者以三个历史阶段,与《水浒传》、《西游记》一样,揭秘了王朝衰亡的内在原因,说这三部书是封建王朝的衰亡时,一点都没错。

那么,“耗子偷香芋”到底隐伏的是什么样的历史呢?

林黛玉为什么下凡(林黛玉四月十七进荣国府)(4)

“四叔”属鼠,是第一队偷香芋的“耗子”

上文讲到,《四叔》谐音“四叔”,其中隐藏了燕王朱棣。朱棣生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这是林黛玉进贾府的时间。这一年,是农历庚子年,肖鼠,燕王是属鼠的。这段故事也就隐藏了燕王起兵,以“香玉”之名奉天靖难。但是,其真正的目的是要夺位。

靖难之役打到建文四年(1402年)五月底时,燕军不战而夺取扬州,继而从扬州向南京进发,六月十三日燕王进京。因而,林黛玉从扬州到都中,又有这样的暗喻。永乐十八年(1421年)迁都北京,因而,林黛玉又有来到北京的寓意。

林黛玉之“林”,与《水浒传》林冲之“林”又有相同的寓意,暗喻的是“木”字辈的燕王。所以,贾宝玉所讲故事中的五种东西,实际上也就隐藏了朱家“金木水火土”的字辈。

《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作者都认为,明朝之亡与自家大火并密切相关,尤其是见证了明朝灭亡的《红楼梦》作者,在书中反复暗喻了朱家无数次大火并。比如,妙玉(庙宇,香玉的庙宇)送给刘姥姥的成化五彩茶盅,就暗写了土木之变、夺门之变与朱佑樘遭遇万贵妃陷害的真实历史。

来到栊翠庵之前,刘姥姥说过一条酒令:“花儿结了个大倭瓜”。栊翠庵中,妙玉又拿出了一个“(瓜分)瓟斝”。这个古怪的茶具,讲的就是自家争斗“分南瓜”。“分南瓜”就是后文要讲到的南明,同样是在不断的火并中自我消亡的。

故事中的耗子是在腊月初七这天升座议事,为第二天的腊八节去偷香芋。腊八节到了,就到了年关,过去过年前,有贴桃符、门神的习俗,与“三月初三”修禊事有相同的寓意,也是拔除不详的意思。唐代以后,门神是秦叔宝、尉迟恭。其中的尉迟恭在《水浒传》中是孙立的绰号“病尉迟”的来历,暗喻靖难之役就是明朝的“玄武门之变”。《红楼梦》“耗子偷香芋”,同样是以这样的背景隐喻了这段历史。

朱棣夺位成功后,把建文帝的四个年号全部取消,以洪武年号替代,朱洪武崩于洪武三十一年,年号却到了洪武三十五年。“四叔”不仅偷走了香玉,还偷走了香玉传下来的建文年号。这一历史在南明时期再次重演,这段重演的历史具体是怎么回事,下文也将予以解读。

林黛玉为什么下凡(林黛玉四月十七进荣国府)(5)

明朝灭亡,却与一只“黛”鼠有关

贾宝玉讲的这段故事,开头就设定了一个特定的环境“扬州有一座黛山,山上有个林子洞”。黛山其实就是黑色石山,黑色又叫“青色”,故而,有“清”的隐喻。清朝灭掉了明朝,率清兵入关的主将是摄政王多尔衮。

入关后,多尔衮与孝庄联手,把控朝政,强迫顺治称他为“皇叔父摄政王”。后来,干脆改成了“皇父摄政王”,大有登基称帝的架势。

多尔衮原本是有继承皇位资格和机会的,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失去了皇位争夺资格。这场变故就是努尔哈赤死后,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忽然被遗诏强令殉葬,遭弓弦勒死。因而,“吊明之亡揭清之失”,其中也隐藏了清朝为了争夺皇位而不断地火并。

清兵入关后,制造了嘉定三屠、扬州十日等惨剧,正是《红楼梦》中所提到的“白骨成堆忘姓氏”的末世大劫难。“扬州”,在书中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地方,林如海捐馆扬州城,也是一击双鸣的写法,暗中记载了这场悲剧。

以清代明,也就是贾探春判词中写到的“清明涕送江边望”,这句判词中的“清明”有可能是清明节发生的故事,更是明清交替时的末世写照,所以,探春判词中的另外一句就是这样写的:“生于末世运偏消”,这句判词也出现在王熙凤的册页之中“凡鸟偏从末世来”。

那么,这些历史又与“耗子”有什么关系呢?太有关系了,多尔衮出生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这一年干支壬子,多尔衮也是属鼠的。

林黛玉为什么下凡(林黛玉四月十七进荣国府)(6)

荣国府也是一只“大耗子”,曾经偷过香芋

却说林黛玉来到荣国府,在“荣禧堂”见到了很多象征明朝藩王府的规制摆设:

大紫檀雕螭案:大紫,就是“朱”,螭,就是没有长角的龙,也就是王夫人家的金钱蟒。

金蜼彝:蜼,是一种长尾猴,也是明朝的象征。明建立于猴年,亡于猴年,金,也是明朝的象征,《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都以“金”暗喻了朱洪武。

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其中的“穆莳”,就是林黛玉所象征的木石前盟的“木石”。

作者以这些摆设写了一座明代藩王府,荣禧堂、穆莳、东安郡王暗藏了“荣穆王”。荣穆王就是桂林靖江王朱履祜的谥号,朱履祜的儿子靖江王朱亨嘉在多尔衮这只耗子偷走香芋后,在桂林靖江王城称帝(监国)。

朱亨嘉称帝几乎与燕王夺位一样,否定了洪武之后所有的年号,以洪武278年为纪年元年。这就等于是以桂林靖江王取代了香玉,也就是庚辰本中把林黛玉写成“林代玉”的缘故。

林黛玉、香菱,以及贾探春、夏金桂、宝蟾、薛蝌等人都有月中桂子的象征,尤其是林黛玉“玉带林中挂”,其中就暗藏了“圭”、“桂林”。

朱亨嘉后来被朱洪武九世孙朱聿键缢杀,对外宣称是得暴病而亡。这也是书中隐伏林黛玉两种结局的缘故,而且,秦可卿、贾元春、王熙凤、贾探春等人都是这样的终局。

因此,贾宝玉所讲的“耗子偷香芋”,并非偷的是林黛玉这颗“香玉”,而是靖江王偷了“香玉”。朱亨嘉的出生时间不详,是不是只“耗子”不得而知。但其篡改年号的做派,却与燕王朱棣如出一辙。

林黛玉为什么下凡(林黛玉四月十七进荣国府)(7)

南明亡于另外一只耗子,“香芋”香消玉殒

《红楼梦》的故事到此还远没有结束,耗子偷香芋的故事还得继续演绎。

朱亨嘉被缢杀后,隆武帝朱聿键以朱亨嘉的堂弟朱亨歅继任靖江王。过了三个春天,朱亨歅遭遇明朝降将孔有德的攻击,被活捉后坚贞不屈,孔有德便将其缢杀于民房之中。

这是公元1650年的事情,此时,南明已经是永历朝,皇帝是桂王朱由榔。得悉朱亨歅被孔有德缢杀,朱由榔遣大将李定国讨伐之。孔有德在靖江王城中被迫自刎,死前烧毁了靖江王府。

桂王虽然打了很多胜仗,但是,诸如朱亨嘉那样的称帝的藩王有好几个,他们之间相互征讨,互相打击,加之明朝叛将的攻击,迫使朱由榔逃亡缅甸。另一位明朝叛将吴三桂上书顺治,要斩草除根。永历十六年(1662年),缅甸王莽白将朱由榔交给了吴三桂,同年六月,吴三桂在篦子坡以弓弦勒杀了朱由榔一家二十五口。

至此,大明皇统彻底灭亡。吴三桂不仅是最后一个偷香芋的人,还让香玉彻底香消玉殒。那么,吴三桂为何又是偷香芋的“耗子”呢?非常巧合的是,吴三桂与多尔衮同庚,也就是同一年生人,属鼠。

写到这里,那就得十分佩服作者的历史水平和高超的写作手法了。这其中就有“三鼠”了。恐怕在书中还隐藏着另外一只偷香芋的耗子,只是我尚未读到而已。很多熟读《红楼梦》的朋友,不妨再找找,我想,一定能够凑齐“四鼠”。

从“耗子偷香芋”的故事中,就不难诊出林黛玉的病根子了。相互残杀火并,是“香芋”被不断偷走的根源所在,这就是林黛玉的病根。这个病根也是从《水浒传》那里挪借的“瘟疫”,这其中的隐喻,又在刘姥姥所讲的“雪下抽柴”的故事之中。

刘姥姥讲故事,忽然引发了一场火灾,这就是书中写的“霍起”。霍起,并不仅仅谐音“祸起”,祸起的原因是“火起”,是火并的意思,也是荣国府最终被烧得“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写照。

林黛玉为什么下凡(林黛玉四月十七进荣国府)(8)

雪下抽柴的女孩就是林黛玉,瘟神老爷又是谁呢?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讲了一个雪下抽柴的故事,这个故事有两个人十分感兴趣,林黛玉要把这个故事改版成游戏款,贾宝玉则穷根刨底,派茗烟去寻找刘姥姥故事中的茗玉小姐。

茗烟到刘姥姥庄上苦苦找了一回,转来后告诉贾宝玉,那里确实有一座朝南开的庙,但是庙里却不是什么茗玉小姐的塑像,而是一个“青脸红发的瘟神爷”。

茗玉,其实就是“香玉”,贾宝玉说,“香芋”是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故而,茗玉也就是黛玉。取代茗玉的却是一个青脸红发的瘟神爷,“青脸红发”这四个字再明白不过了,就是上面说到的“四叔”或者“四鼠”。青,谐音“清”,又是东方青帝(青龙),乃是甲乙之木,“四叔”全部隐藏在茗烟看见的瘟神爷中。

民间传说的瘟神总共有五位,分属五方,这又与“耗子偷香芋”的故事紧扣了起了,耗子们是从五种食物中选定的香芋,因此,偷香芋者必定就是瘟神了。

民间还传说,瘟神的生日是九月初三。在“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贾宝玉路谒北静王”这回书中,贾琏的跟班昭儿从苏州回来,告诉王熙凤:“二爷打发回来的。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日巳时没的。二爷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灵到苏州,大约赶年底就回来。”

也就是说瘟神生日那天,林如海捐馆。捐馆指的是官员死亡,林如海之死也就隐藏了耗子瘟神制造的扬州十日。因此,很多读者认为,林黛玉有史可法的影子。此言得之。

综上所述,林黛玉“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末世劫难荣国府谁都躲不过,林黛玉之病当然也是群医束手了。

林黛玉为什么下凡(林黛玉四月十七进荣国府)(9)

林黛玉是何方神圣,她为何能得到养荣丸?

书中借癞头和尚之言,交代林黛玉是西方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这一笔其实就点明了荣国府所在。之于真实中的都中而言,桂林靖江王城就在“西方灵河岸上”。

这座王城是朱洪武诏令敕建,按照亲王规制仿南京皇城,以石头筑成。因此,就是个小石头城,也可以是是“小金陵”。灵河,指的是漓江,王城就在漓江西岸,而“灵”在南方语系中谐音“林”。

桂林靖江王是朱元璋亲封的,是大哥朱兴隆的后代,书中的“兴隆街的大哥”指的就是这么回事。在书中,这座王城被写成了荣国府,癞头和尚送给林黛玉的养荣丸,其实就是“香玉”对这家藩王的保护,以及朱聿键继续延续靖江王,在朱亨嘉谋逆之后,依然让靖江王维持了“三春”光景。

但是,养荣丸并不养荣,两代靖江王都以被缢杀而结局。以“桂”暗喻的南明末代皇帝朱由榔,也遭遇了几乎同样的命运——这就是“三生石”,其中还隐藏了“三桂”。

林黛玉为什么下凡(林黛玉四月十七进荣国府)(10)

林黛玉的命运还需对看薛宝钗,钗黛最终是要合一的。九天薄命司中,宝钗、黛玉是同一首判词,又是共同拥有《终身误》、《枉凝眉》曲的阆苑仙葩和美玉无瑕。因此,“金钗雪里埋,玉带林中挂”其实讲的是一个事,那就是朱亨嘉城破之日,一个太监将朱亨嘉三岁的儿子抱了出来,藏在了王城的雪洞之中,这个洞又叫刘蟾洞,是书中刘姥姥的原型。

这个王子后来去了全州,在湘江之畔的湘山寺出家。这个王子就是后来的清初四僧之一,大画家石涛。

也就是说,林黛玉还有另外一个结局,那就是出家为僧,所以她是“潇湘妃子”住在“潇湘馆”。其实,这两个符码都是说的湘江边上的湘山寺。

十二金钗合起来其实都是“宝玉”,“假宝玉”,是南明时期各色人物不同命运,相同结局的分分合合。故而,薛宝钗、林黛玉其实就是“宝玉”。而史湘云、贾惜春、巧姐等人,都隐喻了出家的石涛——这就是“石头记”,主要记的是桂林靖江王末世劫难,以及南明的终结。

因此,癞头和尚给薛宝钗所配的冷香丸,同样救不了“香玉”。薛姨妈住在了梨香院,其实是“离香缘”的谐音,他们家早就远离了“香缘”。香缘,就是上文所讲到的“天香”,“天香”中又隐藏着一段“仙缘”,薛宝钗的“冷香丸”也是出自这里。

林黛玉为什么下凡(林黛玉四月十七进荣国府)(11)

薛宝钗已经“离香缘”,那就意味着明朝已亡,她的冷香丸是各色“十二”所配成,此时,大明在北京的十二代皇帝全部终局,直至朱由榔被吴三桂活捉时,永历皇帝仍然称自己必须死在北京,去见“十二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