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光在宇宙中最后变成了什么(光连接人类和宇宙的桥梁)(1)

开头那一优美的句子,相信各位读者朋友都有听说过。光明(光线)对于我们来说是何其重要,如果人类天生就没有眼睛这一器官(或者是感光器官),想必人类这一物种早就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被淘汰掉了,哪来如今的地球霸主称号。

但是光线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再也不能常见的物质,对于普通人而言,似乎光线也就起到了照亮世界的功能,但是在科学家眼中,它却是探索宇宙的重要利器。纵观天文史,浩如烟海的天文观测资料几乎全是由光的研究中直接或者间接得来的。.

其实这里面的原因更多的是出于无奈,毕竟在宇宙空间内,天体间那遥远的距离成了人类至今都难以跨越的鸿沟,人类目前也就亲身去过月球,飞的最远的探测器也仅仅在两百多亿公里之外而已(这个距离只有一光年的2%左右,而目前光是可观测宇宙的直径就达到了920亿光年!)

光在宇宙中最后变成了什么(光连接人类和宇宙的桥梁)(2)

宇宙浩瀚

既然亲身实地的去研究各个天体成了妄谈,那么宇宙给予我们的“武器”也就只剩下光了。很幸运,虽然常人眼中看不出名堂的光线,但经过科学家这么一研究,其实光线里隐藏的信息太丰富了。

我们平时肉眼所见的光,准确来说其实属于可见光,也就是光里面的一段范围内的光线(一般是波长在400纳米到760纳米),而对于在这个区间以外的光,也按照波长的不同,分为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等等,所以说单是从这一点,科学家通过相应的光学仪器所观测到世界,就与肉眼所见的大不相同,这其间自然也就能发现更多新的现象规律。

光在宇宙中最后变成了什么(光连接人类和宇宙的桥梁)(3)

可见光

最简单就比如天体的温度(特指恒星之类的自发光天体),我们知道光速等于频率*波长,由于光速数值恒定,那么波长的不同也就代表了频率的不同,而光的颜色就是这种不同的体现(又与温度挂钩)。比如我们的太阳,肉眼看上去是略黄带红的颜色,实际上这就反应了太阳的表层温度是在六千摄氏度左右,而颜色偏向于蓝白的恒星,温度则更高。如果科学家们又知道了这颗恒星的质量、亮度等数据,那么就能由此判断出这颗恒星处于演化的哪一时期。

光在宇宙中最后变成了什么(光连接人类和宇宙的桥梁)(4)

赫罗图

上面讲的仅仅是最直接最基础的研究,在更多时候,研究光谱才是深入了解一颗恒星的关键。在光谱研究出现之前,孔德(法国哲学家)就曾预言人类将永远不能了解天上恒星的组成成分。道理很简单,因为你没法到上面去挖一块恒星物质再带回地球做研究。

光在宇宙中最后变成了什么(光连接人类和宇宙的桥梁)(5)

光的色散

对于光谱,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有听过,最原始最简单的便是牛顿爵士依靠三棱镜散射出的七彩光,而这样原始的光谱能得出的结论也不多,比如知道了太阳光是由多种单色光组合而成。如果研究下去,也没个啥啊,这项事业的转折点知道十九世纪才出现。

1802年,沃拉斯顿(英国化学家),他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改进,最终在光谱线中发现了几条不知名的暗线,不过遗憾的是,他的发现也仅仅止步于此,对于暗线的成因,并没有很好的解释。

光在宇宙中最后变成了什么(光连接人类和宇宙的桥梁)(6)

随着更先进的光学仪器——“光谱仪”被夫琅禾费发明出之后,科学家们又发现,其实存在于光谱中的暗线数量足足上百条之多,远不止沃拉斯顿发现的几条,但如此巨量的暗线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这一谜团的解开,最后还是由基尔霍夫和他的朋友解决的(没错,就是提出电路上著名的基尔霍夫定律的那个物理学家)。至于如何解决,且看后续文章。

光在宇宙中最后变成了什么(光连接人类和宇宙的桥梁)(7)

基尔霍夫

本篇文章的内容到此结束

谢谢各位阅读!

以后还会不断更新精心准备的通俗科普长文

期待您的点评和关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