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里看历史# #无条件写作日# #新作者扶植计划 第二期#

蝙蝠成为人类的口实要比蝙蝠进入人类的文化视野要晚很多。

关于蝙蝠飞行的诗句或名言(成仙长寿的历史记载)(1)

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蝙蝠就与老鼠、与延年益寿纠缠不清了,特别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一、蝙蝠:从成仙延年到理性回归

1.《尔雅》。关于蝙蝠,最早与鼠相关的记载应该是《尔雅·释鸟·蝙蝠服翼·注》:

齐人呼蟙蟔,或谓之仙鼠。

此中一个“仙”字,奠定了蝙蝠千年的不幸命运。

2.《水经》。在《水经》中,蝙蝠的“成仙”谬论愈加分明:

交州丹水亭下有石穴,甚深,未常测其远近。穴中蝙蝠大者如乌,多倒悬。得而服之,使人神仙。

3.《古今注》。晋代的崔豹,写过一部《古今注》,里面就蝙蝠的功效记载得有眉有眼:

蝙蝠一名仙鼠,五百岁则色白。脑重,集物则头垂,故谓为倒挂鼠,食之得仙。

4.《玄中记》。郭璞对崔豹的观点进行修修改,削减了蝙蝠的超能力,从可以成仙改成了延年益寿,一万岁:

百岁伏翼,其色赤,止则倒悬。千岁伏翼,色白,得食之,寿万岁

5.《抱朴子》。葛洪批判吸收了崔豹和郭璞的意见,进而形自己的观点:

关于蝙蝠飞行的诗句或名言(成仙长寿的历史记载)(2)

千岁蝙蝠,色如白雪,集则倒悬,脑重故也。此物得而阴乾,末服之,令人寿四万岁。

东、西晋时期,玄学成风,蝙蝠在成仙、益寿方面,基本达成共识。

关于蝙蝠飞行的诗句或名言(成仙长寿的历史记载)(3)

6.《荆州记》。南朝盛弘之的《荆州记》,在当时很权威,它的表述反映了在南北朝,蝙蝠的神秘色彩直线下降,泯然众生矣:

宜都夷道县有石穴,穴中有蝙蝠,如乌,多倒悬。

此时,人们对蝙蝠的态度已经回归理性,蝙蝠没有了神性,只是普通生物了。吃蝙蝠的现象

二、蝙蝠的诗词

在很久很久以前,蝙蝠最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吉祥物,蝙蝠通“遍福”,很多古代瓦当、雕像、服饰上都有它们的身影。

关于蝙蝠飞行的诗句或名言(成仙长寿的历史记载)(4)

在文学领域,对蝙蝠其实一直都是清醒的。就算是在对蝙蝠疯狂到成仙延寿的魏晋时代,一些文人也比较理性,更别说后来了。

1.魏晋:蝙蝠理性的进入诗人视野,应该是魏晋时期的陆机,他在一首名《诗》的诗中写到:

老蚕晚绩缩,老女晚嫁辱。

曾不如老鼠,翻飞成蝙蝠。

显然,他笔下的蝙蝠,只是比老鼠好一点了。

关于蝙蝠飞行的诗句或名言(成仙长寿的历史记载)(5)

2.唐朝:这个时期,蝙蝠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韩愈在《山石》一诗中写到: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李白的作品《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其诗全文如下: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哪怕如此热衷寻仙问道的谪仙诗人,仙鼠也只是和白鸦比拟,毫不神秘了。

白居易在《洞中蝙蝠》写出了蝙蝠的悲惨境地以喻自己的不得志:

千年鼠化白蝙蝠,黑洞深藏避网罗。

远害全身诚得计,一生幽暗又如何?

3.宋朝:蝙蝠完完全全回归了作为普通生物的地位。

辛弃疾在《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有涉及: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苏东坡《至济南李公择以诗相迎次其韵二首》记载:

聚散细思都是梦,身名渐觉两非亲。

相従继烛何须问,蝙蝠飞时日正晨。

范成大直接写《蝙蝠》一诗:

伏翼昏飞急,营营定苦饥。

聚蚊充口腹,生汝亦奚为!

当然,蝙蝠无罪,有罪的是寻仙问道、追求长生不老的的人。

关于蝙蝠飞行的诗句或名言(成仙长寿的历史记载)(6)

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万事万物只有和谐,才能共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