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李少婷 每经实习记者:杨卉 每经编辑:杨夏
7月25日上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中国移动负责和飞信业务的客服处确认,和飞信已停止推广和运营,其官方APP也已下架,今年9月30日起将停止提供服务且无法实现用户及数据迁移。到达保存期限后,用户个人信息将被删除。
和飞信停服公告 图片来源:中国移动和飞信官网
和飞信的前身是“飞信”,全盛时期,飞信用了三年时间将用户做到5亿,一度成为QQ最大的竞争对手。2016年,飞信更名和飞信,成为中国移动旗下“和字辈儿”一员。两年后,中国移动宣布飞信转型为主打通讯与协同办公的“和飞信”业务。但几番挣扎后,最终还是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在多位电信专家及分析师看来,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三大运营商都曾推出产品应对即时通讯市场,但成效不大,这块市场已逐渐被放弃。不过,也有专家认为,三大运营商联合在2020年12月联合部分企业推出的5G消息明显是针对即时通讯市场而来。今年5G消息开始商用,一场大战或将拉开帷幕。
高调进场,低调退出
“收到请回复”、“80后留下时代的眼泪”……自打和飞信即将停止服务的消息传出后,网友和用户的回忆汹涌而上,占据了社交媒体评论区。
7月25日上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中国移动负责和飞信业务的客服处确认,和飞信已停止推广和运营,其官方APP也已下架,今年9月30日起将停止提供服务且无法实现用户及数据迁移。到达保存期限后,用户个人信息将被删除。
和飞信,很多80、90后更习惯它曾经的名字——飞信。
2007年,2G后期3G前期,即时通讯服务“飞信”诞生,融合了语音、GPRS、短信等多种通信方式。彼时,移动通信逐渐被接受,移动互联网则尚未爆发,飞信的出世占足了天时和人和。
“当时中国移动几乎一家独大,有推出通信应用并迅速获取海量用户的能力。飞信还抓住了手机和电脑通信的业务盲点,做大做强是技术和市场双驱动的结果。”通信高级工程师袁博7月25日通过微信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2010年前后,飞信收获了5亿注册用户,高峰期活跃用户接近1亿。热恋情侣、高校班学生老师,都曾是资深用户。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项立刚7月25日通过微信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更是直言,曾经他也一度认为其他通讯软件不一定能竞争过飞信。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朱万平 摄
按住进度条快进10年,其他通讯软件依旧守着自己的用户,飞信却已经退场了。
对于飞信业务的落败,不少用户认为是中国移动太在意短信业务收入,每次回复都要收费,过于“割韭菜”,且社交关系链不如其他即时通讯软件强大所致。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也通过微信进一步指出,错过3G和4G重大机遇;无法跨越联通和电信跨网络运营;集团没有意识到手机社交软件的意义,内部对飞信重视程度不够等都是飞信败走市场的原因。
此外,项立刚还提到,没赶上时代步伐,运营机制也要“背锅”。“飞信是中国移动的合作伙伴神州泰岳(SZ300002,股价4.22元,市值82.76亿元)来运营的。后续中国移动虽然也想做改变,但招标也需要很长时间。”
即时通讯市场,放弃还是继续?
和飞信之后,运营商们要在即时通讯市场黯然退场了吗?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7月25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指出,早前三大运营商都曾有过相关产品,但用户基础大,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导入和留住用户,逐渐退出竞争。其中飞信已算坚持较久的产品。在付亮看来,近年来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运营商已不再将即时通讯作为主要方向。
张孝荣也指出,从集团而言,和飞信只是个小的部门业务,关闭对中国移动整体战略影响不大。不过,他还提出了另一种观点;从即时通讯的角度看,运营商已有“重大举措”。
2020年12月22日,三大运营商联合部分企业推出了新产品,将短信业务升级为5G消息,用户无需下载客户端,就可实现“消息即服务”。
“5G消息明显是针对即时通讯市场而来,意味着一场大战拉开帷幕。今年5G消息开始商用,已经开启了较为低调的发展。”张孝荣称。
对于新业务,业内观点并不统一。在产经观察家、钉科技创始人丁少将看来,从飞信此前尝试过的转型——改名和飞信进军移动办公平台市场来看,其战略思维上仍有局限,不如互联网企业开放和敏捷,且无法摆脱既有利益的掣肘。“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平台依然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应用开发还是第三方企业更具竞争力。”丁少将称。
袁博等人也指出,飞信向SaaS转型缓慢,一是其商业模式较单一,不如竞争对手免费获客服务盈利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有利;在竞争机制上也无法匹配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快速的业务迭代需求,再次落败理所应当。至于5G消息还能在即时通讯领域分到多大的蛋糕,仍有待观望。
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