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讲孙悟空和杨戬斗法,斗法分成三个方面,分别是:比武术、比神通、比变化,最后孙悟空不敌逃跑的故事。这篇文章说说,孙悟空给杨戬来了一个灯下黑,跑到灌江口大闹真君庙的故事。这个皮猴子,动不动就撒泼耍赖,也是没谁了。

1、孙悟空进入真君庙

西游记前三十回孙悟空的转变(孙悟空大闹灌江口)(1)

前面说,杨戬找李靖了解情况。李靖通过照妖镜的观察,他告诉杨戬,孙悟空已经跑到灌江口去了。杨戬赶紧驾着云彩,朝灌江口方向飞行。在杨戬飞奔的过程中,孙悟空已经飞到真君庙门口了。

他摇晃身体变化成二郎神的模样。然后从云朵上落到地面上,直接朝着真君庙的方向走过去。庙里的鬼判官以为是杨戬回来了,赶紧磕头迎接。

孙悟空坐在大厅中间,查看请愿的文书。其中有李虎因为愿望实现,而还愿的猪、牛、羊。也有张龙许下的平安愿望,还有赵甲希望生个孩子的请愿书,更有钱丙希望病情能够好转的愿望。

2、杨戬回来了

孙悟空装的杨戬正在看信的时候。一个鬼差报告鬼判官说,外面又进来一位爷爷。鬼判官连忙带着众鬼差出门查看情况,当他们看到又来一个杨戬以后,都非常的震惊,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杨戬问:“刚才来没来一个齐天大圣啊?”鬼判官回答说:“没看见什么齐天大圣啊?二郎爷爷,您不是在里面看文书呢吗?怎么又从门外走进来了?”

3、真假杨戬相遇

西游记前三十回孙悟空的转变(孙悟空大闹灌江口)(2)

杨戬跑向大厅。孙悟空看见了杨戬回来了,知道自己的把戏玩不下去了,他在脸上抹了一把,瞬间变回猴王的样子,他对杨戬说:“二郎小儿你别吵吵了,真君庙现在已经姓孙了。”

杨戬非常生气,双手举起三尖两刃刀,朝着孙悟空的脑袋砍了过去。孙悟空一个垫步,躲过这一刀。

他的脑袋一偏,一枚绣花针从耳朵里飞出来。一只手接住绣花针,手腕一抖,金箍棒快速变大,有饭碗那么粗,三四米长。孙悟空手持金箍棒和杨戬对打。两个人一边打一边朝着花果山的方向飞。

四大天王看见这种情况非常害怕,心想这猴子玩啥呢?咋又回到包围圈了?怎么不跑呢?四太尉和两将军也赶到现场,他们把孙悟空团团围住。

4、孙悟空的战斗力设定得太强大了。

这里插一句,高石溪个人感觉,孙悟空和杨戬重新回到花果山,完全是吴承恩为了情节需要,故意这么写的。因为如果不回到这里打斗,即便后面太上老君用金刚镯砸到孙悟空的头,没有哮天犬的帮忙,没有梅山六兄弟的绑缚,还是不能活捉孙悟空的。

其实,准确来说是吴承恩写西游记的时候,大纲没写好,把孙悟空的战力写得太高了,也就是常说的战斗力写崩溃了。包括后面如来镇压孙悟空,那个时候,孙悟空的战斗力也崩溃了,最后只能编造一个掌中世界这种概念,降维打击孙悟空。

但是后面,红孩儿的时候,写观音的净瓶的情节,战斗力又圆回来了,估计是吴承恩脑瓜子开窍了,知道搬山之力虽然强大,但没有移海之力更厉害。

下面是摘抄的原文:

菩萨道:“常时是个空瓶,如今是净瓶抛下海去,这一时间,转过了三江五湖,八海四渎,溪源潭洞之间,共借了一海水在里面。你那里有架海的斤量?此所以拿不动也。——第四十二回。

5、猜测吴承恩不是西游记的创作者,而是整理者

西游记前三十回孙悟空的转变(孙悟空大闹灌江口)(3)

西游记原著中,出现过很多这样的事情,要么是吴承恩的大纲没设计好,写着写着,自己都蒙圈了。

高石溪个人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很小,因为吴承恩是个博览群书的人,并且做过县丞,他应该是个细心的人,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高石溪猜测,他并不是西游记这本小说的原创者。而是整理改编者。

当然,这并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想法,而是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来了。高石溪个人非常同意这种说法,认为吴承恩是把当时流行的民间传说汇编成西游记。

毕竟他有一段时间是以卖字画为生,这一点很像蒲松龄的茶馆。蒲松龄茶馆的传说:只要给蒲松龄讲一个故事,就可以免费喝一碗茶。同样的道理,高石溪猜测,吴承恩可能用字画换故事。当然,我没有证据,只是单纯地用推理推测出来的。

西游记第六回第十讲到此结束,下一篇文章说说,杨戬七兄弟群殴孙悟空,并且太上老君用金刚镯偷袭孙悟空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