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夸赞某某某学问很高,知识渊博,往往会用到“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这两句成语,所谓“才高八斗”即:如果天下有才之士用一石(量米的器具,一石为十斗,一斗12.5斤)来表示的话,那么某某某便就占到了了八斗;而“学富五车”则是:某某某读书破万卷,他看过的书得用五辆车来拉。

那么,为什么要用八斗,五车来表示一个人的学问高,学识渊博?“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又真的是用来夸赞人的褒义词吗?

生活中为什么要赞美别人(生活中常用来夸赞人的)(1)

下面有两个典故,看完便知:

一,才高八斗:

才高八斗,其实说的是曹操的三儿子曹植.......那个被其兄曹丕七步逼作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写下《洛神赋》等千古名篇的曹子建.......而说这句话的人,正是东晋刘宋时期的大臣佛学家、旅行家、山水诗派鼻祖,秘术郎谢瑍之子谢灵运.......

公元432年秋日的一天,宋文帝刘义隆邀请谢灵运来宫中喝酒,酒过三巡之后,文帝忽然指了指墙角边当作艺术品摆放的一只楠木做成的斗,笑着问谢灵运:

“谢爱卿可知这是何物?”

整日只知游山玩水、五谷不分、不稼不穑的谢灵运又哪会认得此物,当即便摇摇头:

“臣不曾见过——”

文帝站起身来,缓缓走到斗前,轻轻地拍了拍光滑的斗沿后,道:

“此乃仿升斗也!斗,老百姓用来量米的器具,十斗为一石........之所以要将名贵的楠木做成普通的斗,朕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百姓乃立国之本,斗乃百姓生存之本也!”

“原来如此,陛下圣明啊.......”

谢灵运恍然大悟地说道。

“朕若将古今天下才者皆比作斗,以一石为限,让爱卿编排一下分量,爱卿又该做何编排?”

文帝忽然饶有兴致地问道。

此时已微微有些醉意的谢灵运,思忖良久后,慨然说道:

“天下才若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

文帝闻言后肺都气炸了:本来让你好好夸夸朕的(据史书记载宋文帝学识渊博,饱谙经史,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不想你却把那已死好久的曹植给捧上了天......

只不过,宋文帝并没有当面发火,而是强忍着点点头,又重新踱回到酒桌旁,笑嘻嘻地夸赞谢灵运道:

“爱卿编排的好,编排的妙,编排的呱呱叫!”

谢灵运还以为皇帝真的夸奖他,当即便将一壶酒一饮而尽,而后痛哭流涕地对文帝说道:

“隆啊,看来只有你了解我,懂我啊.......”

........

公元433年秋日的一天,宋文帝以“背叛罪”(一心想着曹子建,一心想着前朝......背叛了本朝)诛杀了谢灵运,可怜一代才子,大文豪死时才四十九岁........

只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谢灵运虽然与世长辞了,但他的绝世狂言“才高八斗”却流传了下来,且一直流传至今.......

生活中为什么要赞美别人(生活中常用来夸赞人的)(2)

二,学富五车

“学富五车”最早出自《庄子-天下篇》:

战国中期的宋国(今河南商丘)有一个叫惠施的人,读了很多书,自以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国家大事的他到处学人做学问,开讲座........更夸张的是:惠施还喜欢装B,凡是出行都要驾着五辆装满竹简书的马车,以显示自己的博学.......

这一天,惠施一行照旧驾着五辆马车在路上行驶,就在这时,对面来了甘德(战国时期著名的天文地理学家),甘德一看是大学问家惠施,便立刻上前询问道:

“惠公,德又一事不明,可不吝赐教否?”

惠施也不客气,当即便停下了马车,朗声道:

“问吧——”

“有人说天很高,地很低,站在地上只能仰望苍穹,遥不可及也......那么,天与地究竟谁高,谁低?”

甘德皱眉问道。

惠施略一思忖后,解答道:

“天与地一样低.......”

甘德有些不解地反问道:

“为什么?”

惠施淡然说道:

“愚者看待天地靠眼,智人则靠心.......闭上眼睛,天地自在心中.......故天与地一样低也!”

“那么山与泽呢?”

甘德继续问道。

惠施有些得意的快速答道:

“世人皆曰山高阻泽水,泽低沉山洼.......然吾以为:泽影山,山依泽,闭上眼睛,山泽皆纳心中.........故山与泽一样平也!”

甘德闻言,心里立刻泛起了嘀咕:这TM不是唯心主义吗.......

然而,甘德却并没有说出来,而是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惠公果真是学负五车也(学的东西太多,太杂,背负的错误观念即使五辆马车也拉不下——简称“学负五车”)”

惠施狐疑地问道:

“学富五车是什么意思?”

甘德干咳了两声,笑曰:

“所谓学富五车,是说:惠公您学问太丰富了,看过的书太多了,多到恐怕连五辆马车也拉不下——简称:学富五车!”

惠施闻言哈哈大笑:

“孺子可教也!”

...........

生活中为什么要赞美别人(生活中常用来夸赞人的)(3)

讨论:一,曹植真的“才高八斗”吗?

并不见得,曹操当年就说陈琳的才华远在曹植之上,更何况还有那英年早逝的曹冲呢......

谢灵运为什么会不吝言辞地猛夸曹植,我觉得有两个原因:

A,曹植有着与自己相同的遭遇:怀才不遇。

B,谢灵运是想借曹植的“才高八斗”,来抬高自己.......或许在那个年头大家都认为曹植很厉害,乃文学界宗师级别的存在.......能与他合张影都觉得倍有面子(开玩笑).......更不要说:谢灵运自认为的1/8曹植了.......相当于现在的:苏州刘德华、昆山吴彦祖、无锡肖战等等之类的疯狂自恋者.......当时的谢灵运也是相同的想法,一样的目的......

二,惠施真的“学富五车”吗?

对,是看了不少书,但却把自己看傻了,脑子看秀逗了.......

总结:我觉得“才高八斗”也好,“学富五车”也罢,都不是让你去争所谓的“八斗”与“五车”的虚名,而是“学以致用”,就像现在一部分所谓的大学生,自以为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而不愿意进工厂,下农村,从底层慢慢干起.......他们自认为是“天之骄子”,就应该干科研,搞开发,再不济也得坐坐办公室,至于苦活脏活累活,没有技术含量的愚活,都与自己无关.......

殊不知:才高八斗,当虚心用之;学富五车,应择优取之.......

谢谢观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