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前曾听过一首歌,当中唱到“我没读过什么少年维特的烦恼,也没读过什么约翰克利斯朵夫”。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还有这两本书,但是直到现在,我才刚看过其中一本。

这本法国长篇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奋斗的一生,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了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作者罗曼罗兰凭借此书获得了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对的,书名就是《约翰克利斯朵夫》。

诺贝尔文学奖约翰克利斯朵夫从音乐神童经历(诺贝尔文学奖约翰克利斯朵夫从音乐神童经历)(1)

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带给人们的启迪与思考总会是多方面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也不例外。

主人公克利斯朵夫是一个贝多芬式的人物,一个天才的音乐家,一生历经坎坷。这位天才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还是从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克拉夫脱家虽没有什么财产,但在老人住了五十多年的莱茵流域的小城中是很受尊敬的。他们是父子相传的音乐家,从科隆到曼海姆一带,所有的音乐家都知道他们。曼希沃在宫廷剧场当提琴师;约翰·米希尔从前是大公爵的乐队指挥。

克利斯朵夫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音乐世家,其祖父与父亲都是公爵的乐师

环境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物种的许多进化就是由于环境的改变而造成的。而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其家庭环境应该是最首要的影响因素。对于克利斯朵夫来讲,尤是如此,因为他没有上过多少学校。

从这天起,曼希沃把孩子带到一个邻居家里。那边有一个室内音乐会,每星期演奏三次。曼希沃当第一小提琴手,约翰·米希尔当大提琴手。 城里有座戏院,演着歌剧,喜歌剧,…每星期表演三次,从下午六点到九点。老约翰·米希尔每次必到,对所有的节目都感到同样的兴趣。有一次他带着孙子一起去。

克利斯朵夫的家庭,就这样给他提供了更多接触音乐、学习音乐的可能

诺贝尔文学奖约翰克利斯朵夫从音乐神童经历(诺贝尔文学奖约翰克利斯朵夫从音乐神童经历)(2)

亦或是人们说到的遗传或基因,他从幼小起就产生了对音乐的敏感与兴趣

屋顶上的定风针吱呀吱呀的在那儿打转。水斗在那儿滴滴答答。早祷的钟声响了。吹着东风的时候还有对岸村落里的钟声遥遥呼应…一只鸽子在烟突顶上咯咯的叫。孩子听着这种种声音出神了,轻轻的哼着唱着… 他一天到晚哼个不停。不论什么时候,不论做着什么事…他的小嘴老是在那里咿咿唔唔,闭着嘴,鼓着腮帮,卷动舌头。他这样会毫不厌倦的玩上几小时。

不过我不想强调遗传,更想强调环境与引导的重要。因为这才有普遍意义,才能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让我们有所作为。要不为什么克利斯朵夫还有的二个弟弟,他们没有表现出音乐方面的才华呢?

因为我们知道了从小引发正面良好兴趣的重要性,所以开始了胎教;因为知道了环境的重要性,所以有了“孟母三迁”。这样从幼小开始引导孩子某方面兴趣,应该是能极大的发掘人的才能。

诺贝尔文学奖约翰克利斯朵夫从音乐神童经历(诺贝尔文学奖约翰克利斯朵夫从音乐神童经历)(3)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很深刻的说明了孩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早期家长多花时间多费心教育,意味着后期能少花时间少费心。

小克利斯朵夫拥有了上面的家庭环境、早熟的天赋就够成为音乐家吗?当然还不够。

接下来,再看看,他还做了些什么吧。

两人便一齐坐在钢琴前面…很用心的上他的第一课。…。但克利斯朵夫仍旧很高兴的学到了音与音的关系和等级…然而他很用功,因为那也并不沉闷。…曼希沃毫不厌倦的教他把同样的功课来了一遍又一遍。 他一吃过晚饭,最后一口东西刚下肚,就马上把孩子再去供在钢琴前面,要他复习白天的功课,直到他眼睛累得要合拢来的时候。然后明天又是三次,后天又是三次。从此竟是每天如此。…音阶之后又是练习,练习之后又是音阶,枯索,单调,乏味… 终究给戒尺制服了。每天早上三小时,晚上三小时,克利斯朵夫必须坐在这架刑具前面。又要用心,又是厌烦…

看到了吧,克利斯朵夫还做了长期艰苦且专业练习。绝不是三天打鱼二天晒网的那种,他还有专业人士用心的指导。仅仅练习是不够的,且必须是专业的、刻苦的、持续的练习,其实精通任何一门技能也同样如此。

诺贝尔文学奖约翰克利斯朵夫从音乐神童经历(诺贝尔文学奖约翰克利斯朵夫从音乐神童经历)(4)

在克利斯朵夫身上还可以看到梦想的光芒

他的祖父向他灌输了不少英雄创造世界的观念,这使他从小就产生了要当大人物的想法

他弹着无穷无尽的练习,同时听见有个骄傲的声音老在心中叫着:“我是一个作曲家,一个大作曲家。” 在他整个的童年时代,哈斯莱变成他的模范,他的眼睛始终钉住了它。学着哈斯莱的样,六岁的孩子也决心要写音乐了。

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当你心中有了一个坚定不移的目标的时候,他就成为了你的信仰,这会帮你跨越障碍、战胜一切困难。

诺贝尔文学奖约翰克利斯朵夫从音乐神童经历(诺贝尔文学奖约翰克利斯朵夫从音乐神童经历)(5)

但主要的原因,还是音乐所引起的某些情绪深深的印在心头,使他不由自主的留恋音乐,把一生奉献给这个他自以为深恶痛绝,竭力反抗而无效的艺术。

克利斯朵夫有着一生奉献给音乐事业的信念,这必定会带给他无穷的力量,成功也就理所当然了。更难能可贵的是上面的想法,是在他幼小时候就产生的。这就使得他的音乐才能,能被很早的表现出来,11岁他就被任命为宫廷音乐联合会的第二小提琴手,被夸赞为"在世的莫扎特"。

通过《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本书中一个音乐神童的成长过程,可以发现成功的孩子教育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即有益的家庭环境,幼小启蒙兴趣,专业长期刻苦练习,坚定的目标

我认为它们对于子女教育是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如果作为家长的我们也从这些方面花时间下工夫,应该更有可能使孩子快速成长,成为某方面出类拔萃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