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之梦序曲门德尔松(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序曲)(1)

《仲夏夜之梦》序曲 这首序曲在1826年夏写成,门德尔松刚满17岁。那时候他和妹妹醉心于阅读当时刚新出版的莎士比亚戏剧的德译本。莎士比亚的名剧《仲夏夜之梦》中那美丽怪异的故事深深吸引了他,于是他根据这一题材成功地写出了这首著名的音乐会序曲。 “仲夏夜”就是一年中夜间最短的日子,在欧洲,对“仲夏夜”有过许多的传说,认为在这一晚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怪异事情。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就是一部充满幻想色彩的神话喜剧。 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序曲,既保持了古典音乐作品的严谨形式,又具有浪漫主义的新颖风格,作曲家用诗一般的音乐语言,巧妙地描绘出了--,ee虚幻而 神秘的音乐气氛。其中幻想的东西包含着现实的因素,而现实的东西也描写得十分富于幻想,因此,整个乐曲的构思显得十分统一。作为一部管弦乐杰作,至今仍受 到世界各地听众的喜欢。 管弦乐版的《仲夏夜之梦》序曲是在1827年首演的。17岁的门德尔松写出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一个奇迹,更令人惊讶的是,1 7年后普鲁士国王委托门德尔松创作序曲之外的其他部分,相隔这么长的时间,门德尔松竟能保持原来的风格并继续下来,使全剧一气呵成,没有时间上的丝毫破 绽。如今,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已经和莎士比亚的原剧紧密地结合为一体了。这部作品可以说是门德尔松一生创作的浓缩版,是他音乐风格最贴切最完整的呈 现。 作品欣赏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这首/J提琴仂奏曲作于1838年至1844年间,于1845年首次在莱比锡格万豪斯音乐厅上演。这是他最后几部最成熟的器乐作 品之一,它集中体现了作者最典型的创作特征一一如歌的抒情诗,对大自然的浪漫主义态度、幻想的形象,以及光彩焕发的戏谑气氛等,其中所有细节的表达都具有 非凡的美和表现力,乐队色彩精细多姿,而所有这些又都汇合在古典协奏曲的严格形式之中。 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中,这一首是最为著名的,与贝多芬的D大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和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整部 作品充满了柔美的浪漫情绪和均匀齐整的形式美,小提琴的处理手法精妙绝伦,旋律优美,技巧华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不仅是门德尔松最杰出的作品,也是 德国浪漫乐派诞生以来最美丽的小提琴代表作,有人甚至认为这部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的“压卷之作”。 全曲由三个乐章构成,乐章之间不中断地连续演奏,这在当时算是新的手法,作曲者可能意在防止具有浪漫氛围的快速流动被切断,而各乐章却各自独立,体现了门德尔松以古典派传统为基础,并灌入新时代气息的典型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