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童年总是伴随着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回想起来不免微微一笑。

我们都向往童年,因为童年是无忧无虑,开开心心,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对于我们80后的童年来说,那时候没有电视机,更没有手机。

但是我们一样很开心很快乐,昨天无意中听到一个儿歌《捉泥鳅》。

听着听着不知不觉泪流满面,为什么?因为老了!再也感受不到童年的快乐!

听捉泥鳅儿歌(无意中听到儿歌捉泥鳅)(1)


一、抓泥鳅的童年

这首歌成功勾起光头对于童年的回忆,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捉泥鳅。

不管是“稻田边、池塘边、小沟渠”,都是我们的乐园,只要出去玩,肯定就在水边。

约上几个小伙伴,穿着短裤拖鞋,提着家里的小水桶,你追我赶来到水边。

拖鞋放在岸边,撸起袖子,小心翼翼走到水边,弯起腰伸开双手,摸水边草丛里、泥土里有没有泥鳅。

听捉泥鳅儿歌(无意中听到儿歌捉泥鳅)(2)

捉泥鳅摔倒的孩子


泥鳅有时候躲在水边草丛里,有时候躲在水边淤泥里,任它“狡猾如狐”也逃不出我们的双手。

只要用手触碰到它们滑滑的身子,马上两只手合拢,把它捧在一起,或者扔向岸边。

小伙伴们你挤我扛,在水边捉泥鳅,偶尔有人捉一条大的泥鳅,就会像胜利的斗鸡抬起下巴说:“妈呀,这么大一条,泥鳅王!泥鳅王!”,引来同伴羡慕的眼神……。

马上就有小伙伴跑到他的位置,开始用手摸,说不定也能碰到一条大的。

然而岸边湿滑,一不小心滑倒水边的泥潭中,连滚带爬站起来,抹去脸上的泥水,又从新加入战斗。

听捉泥鳅儿歌(无意中听到儿歌捉泥鳅)(3)

你争我抢摸泥鳅

当时最羡慕的是哥哥姐姐们钓泥鳅,一个竹竿,一根鱼线,2个鱼钩,一个芦苇做的浮漂。

在家里水井旁边挖点蚯蚓,搬个小板凳,提个小桶来到沟渠边,也不打窝,蚯蚓挂在鱼钩上。

抛入水中,几分钟就能钓上来一条泥鳅,相对于我们在水里摸的泥鳅大多了,并且还省事。

常常引来很多小伙伴驻足观看,每当泥鳅上钩时,总能传来七嘴八舌的惊异声。

听捉泥鳅儿歌(无意中听到儿歌捉泥鳅)(4)

稻谷成熟的时候母亲带着孩子抓泥鳅


每当抓泥鳅回到家,就会让父母帮忙杀泥鳅,因为泥鳅太滑了,杀泥鳅是一件很费力的事。

其实在杀泥鳅的时候,已经着急的口水就流出来了,已经在想着泥鳅的美味。

虽然泥鳅上面没有放任何调料,只有一点点盐而已,但是那时候才是真正的美味。

每当母亲煎好泥鳅的,总能把它吃的一点不剩,泥鳅卷饼,泥鳅拌饭,真是太香了。

听捉泥鳅儿歌(无意中听到儿歌捉泥鳅)(5)

捉了一条泥鳅


无意中停了这首歌后,想起自己幸福的童年,真的是感慨万分。

一眨眼的时间,快30年了,时光怎么过得这么快?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老了,但是想起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泥鳅为什么这么少了?

不管钓鱼的时候,还是稻田里,还是水沟里,还是河里,怎么没有泥鳅了?

为什么几乎见不到野生泥鳅?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泥鳅的生长方式。

听捉泥鳅儿歌(无意中听到儿歌捉泥鳅)(6)

香煎泥鳅


​二、泥鳅的生长方式

泥鳅大家都很熟悉,都知道泥鳅的美味,那么泥鳅是怎么生长的呢?

1)、泥鳅的外观

泥鳅是鳅科、泥鳅属鳅类。体长形,呈圆柱状,尾柄侧扁而薄。

头小嘴尖,口在下面,嘴上有胡须总共有5对,眼小,鱼鳃小,鳞片很小,鳞片深入皮内。

背鳍及尾鳍上也有斑点。尾鳍基部上方有一显著的黑色大斑。其他各鳍灰白(黄)色。

听捉泥鳅儿歌(无意中听到儿歌捉泥鳅)(7)

泥鳅的外观

2)、泥鳅的分布

泥鳅的分布非常广泛,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水温的高低对于泥鳅的生长影响不大。

在全国绝大多数地区都有分布,不仅仅在国内,在国外同样分布很广。

小小的泥鳅是一种小型鱼类,用它的生长方式征服了全世界绝大多数地区。

听捉泥鳅儿歌(无意中听到儿歌捉泥鳅)(8)

泥鳅的分布

3)、泥鳅的习性

泥鳅喜昼伏夜出,为底层小型鱼类,视力比较差已经退化。

泥鳅在水底的活动,主要依靠它的触须和测线,靠触须和测线感知水底的动静。

泥鳅耐低氧的能力非常强,除了能用鳃呼吸外,还能用肠呼吸。

在缺氧的环境下,只要保持泥土湿润泥鳅可以存活很长时间,这也是在池塘没水的情况下,泥鳅进入淤泥里躲避的原因,对于生存环境要求不高。

听捉泥鳅儿歌(无意中听到儿歌捉泥鳅)(9)

在淤泥里的泥鳅

4)、适合泥鳅生长的环境

泥鳅为底栖小型鱼类,在静水或者缓流的水域中都能生存,最喜欢腐殖质多的水域,和有淤泥的水域生存。

湖泊、河道、池塘、稻田、沟渠、水库等,喜中性或偏酸性的黏性土壤。

生存范围很广,也能说有水泥鳅就能生存,只是偏爱有淤泥或者腐殖质的水域生存。

听捉泥鳅儿歌(无意中听到儿歌捉泥鳅)(10)

干枯的河底,泥鳅进入淤泥内

5)、泥鳅生长的温度

泥鳅对于水温要求不高,最适宜水温为22-28℃。

水温在10℃以下或30℃以上时,泥鳅活动明显减弱。

水温低于5℃或高于35℃以上时,就潜入泥中停止活动。

冬季泥鳅钻入淤泥20-30厘米处越冬,到第二年春天,水温达10℃以上时,出来活动。

听捉泥鳅儿歌(无意中听到儿歌捉泥鳅)(11)

抓一条大的


6)、泥鳅的食物

泥鳅也杂食性鱼类,什么都吃,水底的藻类,浮游生物,各种水底小动物等都是它们的食物。

但是成年泥鳅偏爱肉食性小型甲壳动物、昆虫幼虫、水蚯蚓等。

这也是我们钓友钓泥鳅的时候,用蚯蚓效果很好的原因。

听捉泥鳅儿歌(无意中听到儿歌捉泥鳅)(12)

不要看它小,他什么都吃

7)、泥鳅的产卵

泥鳅性成熟一般需要2年,产卵期集中在4-7月,水温19°以上开始产卵。

泥鳅能够一年产卵多次,产卵量根据泥鳅的大小而定,泥鳅越大,产卵越多。

泥鳅的卵为圆形,米黄色,半透明,水温20℃以上时,孵化期为2-4天。

相信看到这里大家对于泥鳅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泥鳅的生命力很强,即使在池塘没有水后,它们也能够钻入泥土内不吃不喝生活很久,等待下次下雨涨水,然后钻出地面,从新开始活动,这也是干枯几年的池塘,泥鳅从哪来的原因。

听捉泥鳅儿歌(无意中听到儿歌捉泥鳅)(13)

捉泥鳅的场景已经很少了


三、谁“谋杀”了泥鳅

那么泥鳅去哪了,为什么田边的溪水边到处没泥鳅?是它们自己不愿意生长?还是我们把它赶走了?

1)、气候变化

市区的朋友估计不会注意,农村干旱严重,降雨越来越少,小时候经常下暴雨的情况已经成为历史。

天气干燥,池塘里小河道里,很多年没有一滴水,即使下雨后有水,几天内就没了。

降雨越来越少,地下水越降越低,土地干枯,遍地水草和鱼虾的场景一去不复返,气候的变化也是导致泥鳅越来越少的原因之一。

听捉泥鳅儿歌(无意中听到儿歌捉泥鳅)(14)

干枯的河底


2)、环境污染

绿水青山只存在于偏僻的地方,或者是风景画之中,不管市区还是农村,都在走环境污染的路上。

环境污染这个没办法改变,至少是现在是没办法。只能我们做好我们自己,自己保持环境的整洁,垃圾分类不乱扔垃圾。

现在的环境相对于以前来说,相差不是一般的大,也是导致泥鳅消失的一个原因。

听捉泥鳅儿歌(无意中听到儿歌捉泥鳅)(15)

摸泥鳅的场景


3)、农药使用

农药化肥的使用,也是造成泥鳅消失的一个原因。

但是以前的农药化肥使用很严重,有些甚至是剧毒,泥鳅和小鱼小虾有很多,为什么现在没有了呢?光头觉得这只是一个原因罢了。

听捉泥鳅儿歌(无意中听到儿歌捉泥鳅)(16)

幸亏这条泥鳅没逃掉


4)、电鱼横行

提起电鱼大家都痛恨欲绝,但是有利益的事都会有人去做。

背着电鱼机去河里转一圈就是钱,号称机器一响“黄金万两”。

没有本钱的买卖,很多人“趋之若鹜”,更有一些人“职业”就是电捕鱼,这也是造成泥鳅消失的一个原因。

听捉泥鳅儿歌(无意中听到儿歌捉泥鳅)(17)

稻田里摸泥鳅


5)、捕捞严重

捕捞严重泥鳅根本生长不起来,绝户网的网眼和蚊帐差不多,大鱼小鱼都捞走。

除了绝户网,还有迷魂阵,迷魂阵号称鱼类的“坟场”,鱼类误入迷魂阵,逃出的几率渺茫。

很多未成年的鱼苗、小鱼小、虾,被绝户网、迷魂阵抓捕,造成越来越少。

听捉泥鳅儿歌(无意中听到儿歌捉泥鳅)(18)

抓泥鳅活动


6)、栖息地被破坏

栖息地被破坏是指水边硬化,稻田边排水渠已经变成坚硬的水泥。

不管是市区河道,还是农村河道,很多河道为了绿化的需要被硬化,硬化的水面不在适合泥鳅的生长。

有些河边禁止水草的生长,经常去捞水草,没有水草食物减少,泥鳅和一些鱼类的栖息地被破坏,也是减少的一个原因,

环境的变化生命力这么强大的泥鳅都不能生长,其他有些鱼类更不能生长,甚至已经濒临灭绝,希望我们真心保护我们的环境,而不是嘴上说说而已。

听捉泥鳅儿歌(无意中听到儿歌捉泥鳅)(19)

黄色泥鳅很漂亮


综合:泥鳅消失了,主要是环境不适合它们生长了,它们不得不消失。是我们“谋杀”了它,跟随泥鳅消失的并不仅仅是泥鳅,光头小时候很多常见的鱼类都不见了踪影。

斗鱼、黄豆豆、花斑鱼(这是当地土话,现在也不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等小型鱼类以前品种很多,现在好多年没有见过它们,不知道以后它们还会不会从新在池塘里生存,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见到它们。

保护环境真不是说说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是最大的和谐。光头在这里也呼吁钓友们,留大放小,给鱼类一个生存的空间,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也不要忘了鱼类的感受。

这是光头对于泥鳅消失的一点理解,不对之处各位兄弟多多指出,光头一一改正,希望对您有所启发,大家觉得有用的话可以收藏,点赞,转发了解更多关注头条号《光头鱼司令》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