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全香港媒体的目光,都放在这个女人身上:“肥姐”沈殿霞的女儿郑欣宜。
据传言,这一天年满35岁的她,可以继承母亲的巨额遗产:6000万港币,3000万房产,财富总额近一个亿。
然而继承之前,郑欣宜每月只能领取2万港币生活费,生活十分窘迫。
过去几年,郑欣宜因为身材肥胖、事业低迷、感情坎坷,被香港媒体嘲笑。
有人说:观众有多喜欢“肥姐”沈殿霞,就有多讨厌郑欣宜。郑欣宜的外貌、性格都很像“肥姐”,连爱上渣男被抛弃的经历,也和母亲的经历如出一辙。
难道家族的创伤真的无法抹去吗?她如何逃脱重复悲剧的魔咒?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郑欣宜的母亲沈殿霞,有一段悲剧收场的婚姻。
沈殿霞和郑少秋相恋时,所有人都不看好,劝她分手。但沈殿霞很爱郑少秋,发动所有人脉,为他争取到《书剑恩仇录》的男主角。
10年恋爱,依靠沈殿霞的付出,郑少秋资源越来越好,名气越来越大。
婚后,郑少秋暗示沈殿霞:只给你3年时间,生不出孩子就离婚!
婚后第二年,42岁的沈殿霞高龄产子,生下郑欣宜。怀着最美好的祝福,她给女儿取英文名Joyce(欢喜)。
然而,期望中的欢喜没有到来。女儿8个月时,沈殿霞发现丈夫出轨了。
这给沈殿霞带来巨大的打击,她患上产后抑郁,痛苦地选择了离婚。
离婚后,郑少秋几乎和沈殿霞断了来往,很快另娶新欢。沈殿霞为了抚养女儿,马不停蹄工作。
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小小年纪的郑欣宜很不安。
她试探着问沈殿霞:妈妈会不会结婚?如果叔叔不疼我,我会很凄凉,再生一个我就更凄凉。
沈殿霞差点流下泪来。为了女儿,她发誓不再结婚,还用山珍海味把郑欣宜喂成一个“小胖子”,无论去哪儿都带着她。
沈殿霞的这份母爱,给了郑欣宜安全感,却也让她在紧密的母女链接中,传承了母亲人生的悲剧性。
沈殿霞酷爱美食,媒体传言她的浴缸里装满了山珍海味。这份饕餮让沈殿霞体型肥胖,也让沈殿霞的女儿与肥胖结缘。
郑欣宜从小就是个“胖妞”,人们讥笑她和母亲一样都是“肥婆”。
沈殿霞因病去世后,郑欣宜独自面对媒体的“枪林弹雨”,一度被逼到绝境,体重因为压力飙升到近200斤。
恋爱,成了她的救命稻草。
母亲去世后,郑欣宜不停换男友,从模特、摄影师到男明星,一度为此荒废事业、透支金钱。
她表达爱的方式和母亲如出一辙:无止境的付出与奉献。
有传言说:郑欣宜为了讨好男友,卖掉了母亲给她的豪宅。
某次演唱会上,她哭着哀求某任男友别离开自己,被媒体嘲笑“肥妞追爱失败”。
肥胖体质、卑微付出,是沈殿霞生前最深的阴影,如今也成了郑欣宜生活中驱之不散的“幽灵”。
就仿佛,潜意识里,她以一种依样画葫芦的方式,重演着母亲的人生,紧密拥抱母亲人生悲剧性的一面。
被重复的代际创伤,需要看见与接纳
我相信,这世上没有幽灵。
可老一辈的创伤,却一直藏在我们的身体里,确确实实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家族排列系统理论认为,有些妈妈会拉着女儿,对抗男人;爸爸拉着儿子,对抗女人。这叫做“同党现象”,是一种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感同身受。
沈殿霞对郑少秋无私付出,却遭遇背叛;郑欣宜为男友一掷千金,却接连被甩。母女俩都用一致的方式表达爱,就是一种同病相怜的“同党”。
亲子有着紧密的链接,父母的负面情绪就会传承给子女,让儿女为父母的愤怒而愤怒、为父母的悲伤而悲伤。
亲子成为同党,会拥有高浓度的依恋,但若父母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不满,也会引导儿女走向和自己一样的悲剧。
德芬空间一位来访者,外公有家暴倾向,喝多了会殴打母亲,母亲结婚生子之后,时不时会被酗酒的丈夫家暴。
来访者听着母亲的委屈和痛苦长大,非常心疼母亲,也非常厌恶母亲的生活方式,发誓“绝不会重演母亲的人生”。
可当身边有女性遭遇家暴时,她却觉得“男人都会打女人,没什么好奇怪的”。
她为自己的潜意识感到害怕,发现男友有暴力倾向后,害怕泛化成恐惧:我竟然正在不受控制地重演母亲的人生!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心理学家海灵格认为:我们总是在“精神场域”这个系统中移动,创造这个系统的,是父母祖辈,我们每一代人都将被浸泡在这个系统里。
精神场域,是同党现象的根源。
它让我们和上一代人的行为保持一致,亲子之间紧密“共生”,儿女传承了父母的爱与生命,也传承了父母的自毁和悲剧。
即使亲人已经逝去,高度认同的精神场域,会让子女和逝去的亲人彼此链接,传承伤痛和缺失。
就像来访者浸泡在母亲的场域里,无意识向母亲的思维方式看齐,一切都不是在意识层面发生的,而是潜意识层面的共振。
即使我们想要告别悲剧,只要仍在场域里,悲剧就不会消失,甚至会在子孙身上重现。
走出创伤,需要觉知生命的新方式
人这一生有两次“长大”:第一次是肉体的成熟独立,第二次是走出场域,迎来精神的成熟独立。
精神独立后,我们才能真正长大,告别父母的不幸,编织属于自己的人生。
曾经执着于减肥的郑欣宜,如今坦然做个开心的“胖妹”。面对媒体抨击,她说:减肥很痛苦,我现在怎么舒服怎么来。
她不再执着于摆脱和母亲相似的不幸,心思都放在了自己的生活里。渐渐的,事业有了起色。
为了让更多人听自己唱歌,她像母亲一样搞怪卖丑、当搞笑博主。
努力没有白费,郑欣宜越来越受喜爱。2021年,她斩获“叱咤乐坛女歌手金奖”和“我最喜爱的女歌手”奖。
如今,她住在自己挣来的3000万豪宅里,家里放满音乐奖项。
粉丝都说:沈殿霞看到现在的郑欣宜,一定很欣慰,因为她继承了母亲的豁达、率真和真性情。
心理学家海灵格认为:停止摆脱,把想摆脱的东西装进心里,它会成为我们的力量。
母亲去世14年后,郑欣宜终于走出了场域,与母亲传承下来的创伤和解,并把创伤升华成力量。
这些可被内化为力量的传承,何尝不是母亲留给她的“遗产”?
每个人都是家庭整体的一部分,走进家庭创伤,而不是摆脱它,才能觉知新的自己。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觉察缺憾。
有句话叫做“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缺了什么,直到看到别人拥有它”。
这个“别人”,可能是朋友、邻居、上司,也可能是前任、伴侣、孩子。
他们的幸福和不幸,会激起我们缺失的体验。比如看到孩子向父母撒娇,我们会回想起:我妈妈从不让我撒娇/我妈不够温柔……
这一瞬间,我们会被拉回过去,咀嚼父母当时的感受,并且为了厘清缺憾,试图搞懂父母的真实想法。
然而,缺憾已经发生,过多感同身受父母,并不能产生补偿。
觉察缺憾本身,感受并接纳内在的委屈,才能带来疗愈。
然后,疏通心结。
觉察到缺失之后,负面情绪像洪水一样倾泻出来:为什么我妈把我养成了胖子?为什么我妈在感情中这么卑微?为什么我出生在这样的家庭?
压抑的情绪需要消解。疏通心结,就是找一个正确方式宣泄情绪。
比如,投入工作和热爱,学习心理咨询、阅读经典书籍、结交正能量朋友、旅行增长见识……
当心结渐渐平复,我们就进入最后一步:接纳家族创伤。
接纳分两步,第一步,理解“父母是凡人”。
他们不完美,有好有坏,缺点多多,这些缺点也必然会传承给我们。
第二步,在脑海中与父母对话。
你可以对“脑海中的父母”怒吼:我不是任人宰割的工具,我有自己的想法!
也可以共情他们:我知道你只能发泄到我身上,我也受过气,我能理解你的愤怒。
想象你说完之后,得到了父母的安抚;想象你的一切情绪都被父母接纳,他们慈爱地与你挥手告别,送你走上新的人生路。
作为一个家族的一员,我们承接着上一代的各种期待。
可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我们也有着属于自己的人生。
与家族创伤和解,其实,就是与自己和解。
放下抗拒和摆脱,接纳自己身上不够好的一面,告别上一代的创伤,让爱与生命重新流动起来。
策划 | Kiwi
编辑 | 鱼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