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对纪晓岚说科举的目的(乾隆出一千古绝联难倒百官)(1)

相传清代乾隆皇帝游江南至南通时触动灵感,出句: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却绞尽脑汁不能自对,便传诏命随臣对,众臣不能为,纪晓岚足对为:“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因对得巧妙,乾隆皇帝一高兴将纪晓岚连升三级,遂有“半联赢得官三级”之称。此对句者是否即为纪氏,惜无可考,但以此观之,我以为“通州”、“南通州”、“北通州”均为地名,以“当铺”、“东当铺”、“西当铺”这些宽泛而非专指的名词对之,不合联律。且“当东西”对“通南北”,气场不称。

乾隆对纪晓岚说科举的目的(乾隆出一千古绝联难倒百官)(2)

有人认为虽为方位词对方位词,但联尾“东西”二字可转品为“物件”之意,“东西”已不再表示方位,含义不对称。我以为,机巧联能一语多解,不是缺陷,而是优点。

乾隆对纪晓岚说科举的目的(乾隆出一千古绝联难倒百官)(3)

听说后来传至民间,有清代山西才子赵中元对为:“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亦难称工称,且平仄失对不相谐。

【解析】

1、出句的平仄格律为: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3分句正确的平仄格律应该是:平仄平平平仄仄,或:平仄平平平仄平。由此可见,6位的“南”字不合律,但由于是机巧联,平仄可以从宽,再者,人们一般习惯称“南北”,比较顺溜,且与前面的“南、北”排列顺序保持一致。很少称“北南”,除非当今外交辞令中会出现。所以,这里的平仄问题可以忽略不究。)

2、根据出句的平仄格律,可知对句的平仄格律应该是: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里不存在哪个字可平可仄的问题。)

3、假设与“通州”相对应的地名或某个专名为“AB”,那么,根据1、2条情况可以推知“A”、“B”两个字必须都是仄声,且“A”字可作为动词或形容词。“AB”前分别加一个方位词M和N,MAB和NAB也必须是地名或某专名。“M”、“N”两字必须都是平声,否则,对句与出句之间平仄肯定不谐。

4、根据以上要求,只要找出符合条件的“AB”、“MAB”、“NAB”,并保证对句通顺即可。

抛砖引玉,我试对之:

出句: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乾隆】

对句:东印度,西印度,东西印度印东西。【凡鳥】

【注】

1、“东印度”同"西印度"是相对称的两个地区名。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误认为是印度,后来欧洲殖民者就称南北美大陆间的群岛为西印度群岛。同时指称亚洲南部的印度和马来群岛为"东印度"。所以,“印度”、“东印度”、“西印度”都是地名。

2、,国度。以国度对州县,可也。

3、印:(动)1、彼此符合。如,印证;心心相印。2、压。3、印刷。

当今国际社会已经进入多极化相融合的大发展时代,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要想可持续发展,不断壮大,不仅要把国内搞通,还要与国际接轨。国与国之间,尤其是东、西方国家之间打交道,一方不能以霸权主义的霸凌行径对他国无耻地耍流氓,打压对方,应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才能相互合作,相互包容。只有彼此符合对方的利益,才能合则双赢,否则,斗则两败。中美贸易战的结局会让以特朗普为首的美国精英们明白这个道理。

传对联艺术;扬国粹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