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超星学习通,一款当代网课大学生又爱又恨的学习软件。
在全民网课时代,它是很多高校的指定网课平台。临近期末,它又承担起了新的重任——考试。
无法返校的学生,和上了一学期网课的老师,都得体验一把全新操作——在线期末考试。
没有实体考场,没有实体考卷,老师和同学都不在身边。考试,就靠手机、电脑和摄像头。
近日,一名高校老师发现,自己常用的某视频软件经常给她推送一些学习通相关视频。
Up主贴出来的标签,叫技术交流、干货分享。
她点进去才发现,这些所谓“技术交流”,教的是——如何在学习通上刷课,如何快速查找学习通题目答案,如何自动答题,以及,如何考试作弊。
其实,学习通为了监考,也是很拼。
它的新版本上线了监考模式,可以检测学生是否退出答题页面,人脸是否离开摄像头。如果多次熄屏,它会提醒学生“你已离开考场”;发现学生乱鼓捣屏幕,它也会如实记录下考生“切屏”多少次。到了时间,考生不可能像往常那样按住考试卷子高呼“再等一下,我还有一句话要补”了,它会自动强制交卷。
不过,既然存在技术,那么就有技术破解之道。
视频网站上,同样年轻的Up主们分享一些提升成绩的所谓“干货”。
在平时,他们告诉学生如何用工具实现自动刷课、自动搜题和自动答题;期末考试到了,内容自然也要与时俱进。他们亲自示范,告诉学生如何绕开软件内置的监考机制,实现考试时的“搜索引擎自由”;如何在手机上实现考试时的分屏答题;如何修改页面代码,突破老师提前设置的种种技术性限制,等等。
传统考场,作弊方式是夹带小抄;线上考场,作弊方式是找软件bug,是改代码,用插件。
这些视频的播放量,少的有几千,高的也能上万甚至十几万。
看到视频的上述老师惊讶并且愤怒:讨论考试如何作弊,已经可以这么明目张胆了吗?诚实这种品质,已经这么不重要了吗?
在这里,我们无意介绍那些作弊方法。当然,我们也知道,有心人看到这篇文章,很有可能会自行搜索。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在学生诚信方面,有明确要求:
●学生严重违反考核纪律或者作弊的,该课程考核成绩记为无效,并应视其违纪或者作弊情节,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及留校察看处分的,经教育表现较好,可以对该课程给予补考或者重修机会;
●学校应当开展学生诚信教育,以适当方式记录学生学业、学术、品行等方面的诚信信息,建立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机制;对有严重失信行为的,可以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对违背学术诚信的,可以对其获得学位及学术称号、荣誉等作出限制。
而在高校内部的校纪校规中,若发现学生考场作弊,轻则警告记过,重则取消学位。
在网上大张旗鼓分享或者讨论作弊秘诀,是规则意识的淡薄,也是诚信精神的缺失。
学生或许觉得,这只不过是钻个小空子,耍点小聪明,不值得上纲上线。
作弊的动因,也可以找出很多。
他们觉得一些课并不重要,平时没有好好学,考试时想走点捷径;他们觉得一些课太重要,成绩关乎奖学金、学分绩和保研出国,所以考试时想给自己加上保险。还有可能是,老师在考试时考察的记忆性内容过多,学生懒得背,干脆找些旁门左道,一抄了之。
但无论动因是什么,作弊就是作弊。
尽管高校在普遍开展诚信教育,尽管考场上教师会对考试纪律三令五申,但诚信在教育中的地位,还没有得到足够凸显。
学生不够重视,老师和学校可能也未必重视。一些学校认为,“教书”第一,“育人”第二。学生不闹事,就万事大吉。至于考场作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互不为难,你好我好大家好。
教育部此前再三强调,要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也指出,要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试纪律。
线上考试,有新漏洞。在漏洞被平台方堵住之前,这个漏洞要不要钻,取决于学生内心的道德法则,也取决于高校的校风学风建设。
浙江大学老校长竺可桢曾说:
“大学犹之海上之灯塔,
吾人不能于此时降落道德之标准也。
诸生在校尤应切记,
异日逢有作弊之机会是否能
涅而不缁、磨而不鳞,
此乃现代教育之试金石也。”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编辑:岳靓
审核:王小龙
终审:冷文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