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写钓鱼的有很多,但写小孩子垂钓的就比较少见了。钓鱼诗通常都是描写隐逸之情,往往在字面以外有更深层的情感流动。但胡令能这首小诗因为写的是儿童垂钓,就显得很单纯,反倒形神俱备的写出了儿童的天真专注。

古诗画这首诗写了什么事物(唐代的一首小诗)(1)

《小儿垂钓》

唐代: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古诗画这首诗写了什么事物(唐代的一首小诗)(2)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前两句是写小孩子学钓鱼的形态。蓬头稚子,说明小孩年纪尚幼。头发乱蓬蓬的,显得小孩质朴无邪。小孩活泼好动,难以安坐,但为了表示要学习钓鱼特意坐下,但仍然难老老实实的,而是十分随性的侧坐着。坐在青苔之上,这说明了带小孩来垂钓的是个钓鱼行家,知道在静僻潮湿的地方容易钓上鱼来。草映身,是说野草遮掩着小孩的身影,一来与藓苔的生长环境相互呼应,二来是说小孩个头还不高,身子掩在草丛里。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两句通过一个小小的动作来写他专心致志学习钓鱼的场景。过路的人看到他,就向他问路。童子一向都是热情回答问路的,比如诗中写有“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等等。但这个小童却一反常态,急急忙忙的摇手,小童的意思不是不想回答,也不是说不知道,而是恐怕有点声音会吓走了他的鱼儿。一个很生活化的场景,因为小童学钓鱼的认真劲头而产生了别样的趣味。

古诗画这首诗写了什么事物(唐代的一首小诗)(3)

天真烂漫的童心最为可贵,同样难得可贵的是诗人用毫不雕饰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浅近平实的把这份童真展示在我们的面前。

文 | 最美诗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