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丄部》:“下,底也。指事。下,篆文下”

译文:下,低下。指事。下,篆文下字

《说文》从丄部,指事字。今为“一”部。

有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下)(1)

甲骨文字形的上面是一弧线代表地面,下面的一短横是个指事符号,表明在地面之下。与“上”字相对。“下”的本义是表示方向,也表示底部、低处。如《史记•李将军列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将军就是李广,其人不言,但高尚的品格天下自知)。还比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生的路在于积累,关键也在于走出第一步。金文和篆书上面的弧线变成一横,楷书变成“下”。

“下”由底部、低下的本义引申为地位低下,如“下人”,由此又引申为高位的人为了地位较低的贤才而屈就的意思,如“礼贤下士”。

另一个引申意思是从高处到低处,去往。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作为动词,“下”也有攻克、攻陷的意思。《史记》中战国时期诸多“下”城几座的记述。

“礼贤下士”,则是放下架子,尊重和结交有才华的人。礼贤下士最知名的故事当属信陵君魏无忌了。《史记•魏公子列传》: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原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巿,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巿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巿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后便有了窃符救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