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的老庄文化中,生与死,就如同四季交替一样,死亡不过是躯体回归自然的一个过程,不用害怕,更不用悲伤,所以在中国最原始时期的神话故事里,并没有死神。直到佛教进到中国,才有了冥界的神祇,他们就是民间传说里经常出现的阎罗王和黑白无常。然而,人类潜意识,还是非常抗拒死亡的,比如中国传说中,就有孙悟空划掉生死薄的故事。

柏拉图死亡哲学(生亦何欢死亦何苦)(1)

来自冥界之神的惩罚

而在希腊神话里,有一个名叫西西弗斯的国王,他因为不想死,把死神骗进石棺里关了起来,后来还胆大包天欺骗冥界之神,最终被冥界之神罚作苦役赎罪。他被要求必须要将一块大石头,推到陡峭的山顶上,可是每次他快要到山顶的时候,那块大石头都会自动滚下山去,西西弗斯就只能重新开始,如此周而复始,永远没有尽头。这是来自冥界之神的惩罚,是一件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柏拉图死亡哲学(生亦何欢死亦何苦)(2)

让人崩溃的无用功

这种劳而无功,原地转圈的惩罚,是一种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

我们虽然不可能像西西弗斯那样去推大石,但大多数人都有过那么几次劳而无功的痛苦体验,那种消耗了时间、精力,却发现所做的努力,一无是处,毫无用处。就如同西西弗斯推大石一样,好不容易把石头推近了山顶,石头却自己骨碌骨碌滚了下去,一切重归为零,最后一刻,功亏一篑,所有的心血付之东流。那一刻的痛苦,是身体还是精神全都被淘空的感觉。

柏拉图死亡哲学(生亦何欢死亦何苦)(3)

永无止境的失败

一而再,再而三的挫败,让人完全看不到任何希望,那样绝望的感受,你有过吗?当西西弗斯一遍又一遍将石头推上山,石头又一遍又遍的从山上滚下来,他的目标就在咫尺之间,但他却永远到不了,这是要在精神上彻底击垮他。而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抗得住类似的精神打击?

这种时候,我们才会明白,西西弗斯的石头,是神对西西弗斯最严厉的惩罚,而这个惩罚不仅仅是劳而无功,也不仅仅是永无止境的失败,而是生不如死。

柏拉图死亡哲学(生亦何欢死亦何苦)(4)

比死亡更可怕的是生不如死

当我们感到自己所做的事无效无功,当失败接踵而至,我们不知未来路在何方,这个时候,我们会对西西弗斯的痛苦感同身受,我们会感叹生不如死,然而感叹归感叹,毕竟漫漫百年时间,谁的人生能一帆风顺毫无波澜,谁的人生不会遇到一些坎坷,度过一些难熬的日子。

每每遇到相近似的情形,总是让人情不自禁的发出感慨,感慨中国古代圣贤的智慧,他们能够看到生活中的各种不幸,能够感受到人们心中所有的揣揣不安,他们通过貌似表现虚无的句子,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安抚饱经创伤的心灵,让人的心里自然而然生出温暖和勇气。

柏拉图死亡哲学(生亦何欢死亦何苦)(5)

所以,西西弗斯的故事,告诉我们比死亡更可怕的是生不如死,然而,我们并不是西西弗斯,生活中那些生不如死的时光总终究会过去,就像老子说的那句话:“狂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狂风暴雨的日子总会过去的,光明终将到来。

,